巴利聖典選譯
     巴利語是古印度佛陀時代所通行的語言,巴利聖典就是以巴利文字記載古印度佛陀時代聖者的言行紀錄,屬於南傳佛教典籍,堪稱是最貼切、也最具公信力的佛經。嗣經由現代偉大的長老學者 們將之翻譯成英語文獻,幫助了我們跨越時空及語言的藤葛,使我們有幸得以一睹佛時的生活原貌。

       在眾多學者當中,第一位從事將巴利文佛經翻譯為英文者,是一位著名牧師的兒子。他從事這工作的目的,是要證明基督教超越佛教,但是他的任務失敗了,卻獲得比預料中更大的勝利,他竟成為佛教徒 ,且出家成為比丘!我們不要忘記這位長老的付出,使尊貴的佛法普及於西方千萬人們,這位偉大的學者就是Dr.Rhy Davids Ven. A. Mahinda。

       世尊及諸阿羅漢都鼓勵佛弟子應「多聞」,但我們從《法句經》中又看到:「雖誦一千言,若無義理者,不如一義語,聞已得寂靜。」這是不是有矛盾呢?

 事實上,《法句經》的正確意思應該是:一句有意義且能讓人聽後心靈獲得平靜的法語,勝過千句以上無意義且與解脫無關的廢話。

 研讀經典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佛學知識豐富,畢竟就算獲得佛學博士,如果在修行上沒有任何的進步,還遠不如世間的學位有價值。研讀經典目的是在釐清對佛法的正見,並消除疑惑。修學佛法可以透過信仰或依靠師長的指導而獲得信心,進而在修行上達到成就。然而若能在信仰上基於對經典的了解而產生正見,就不需依賴別人的說法或解釋,而能在教法的地圖上看見自己的位置,讓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佛出世難得、能聞法難得、得人身難得、能出家難得、遇善知識難得。研讀經典是讓自己多聞,讓佛陀的正法被了解並獲得記錄及保存,在每個時代中傳承、延續、並廣為流傳讀誦。

       有人曾問我如何判定所閱讀的佛經真實性?其實考據的方法很多,其中一項就是比對南北傳經文內容有無太大矛盾齟齬之處?若有,則存疑;若無,可大膽推定與如來意相應。

世尊對羅侯羅尊者的教誨
卡拉瑪經給孤獨長者之死慈經
寶幢經賓頭盧的神通覺醒之翼
三寶經幸福的女人目犍連的業果
頭陀行同理心八關齋戒八戒2
富貴榮華初轉法輪經無常
五種正思惟牛狗行者經布施差別
神通的有限性化樂天女再續前世緣
不思經茉莉皇后(一)理信與迷信
有關羅睺羅尊者 慈悲喜捨
境隨心轉  蘇摩娜公主 
 七種布施的動機與果報  嫉妒
地震的八種原因  貪污賄賂
布施的現世福報  嫉妒與慈悲
夫妻吵架  業行經
彌賽亞與泥菩薩 國王與鬼
五蓋與記憶力-南傳巴利傷歌邏
飲鴆止渴-南傳巴利英譯《摩犍地耶
偉大的勝利- 戰勝五蓋沙門果
痲瘋病患者  五種正直者的布施 
與禪定有關的五種領悟
阿塔那帝亞經  三種福德善業
小迦陵誐公主本生事件
綁刀氏之子超度無用論 
葷腥  在家人的修行方法
因愛而生憂  五欲異性相吸
隨聞行經  八戒的利益
意生身  布薩九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