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也有咒語,可是它不是佛說,也不是佛法,它是插播的外道語。為什麼學者不知咒語非佛說,還虔誠朝暮誦讀呢?這是因為我們對佛法只有宗教熱誠,缺少宗教智慧,無法辨別法非法義非義所致。如果我們熟諳佛法便可毫不遲疑的捨棄外道語,畢竟我們標榜學佛,怎麼還不信受佛法反而誦讀外道語呢?譬如我們熟諳國歌,若有人於國歌插播情話,即時而知有非法語,絕不把情話當國歌唱誦,毫不遲疑的剔除出去。
學佛而不知法非法義非義,如同國民不識國歌一樣,是有不如之處,如同國民不識國家文化一樣,是有缺憾,如同國民不知自己是何國人氏,是很不應該。
有說佛法浩瀚如海,難知難學,更難入佛知見,遑論知法非法義非義,此說不如理說。為什麼呢?周利槃陀伽不知不識,單背誦「掃帚」二字就背誦了好幾天,居然自證阿羅漢果;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有人目睹花開花落而證辟支佛;而釋迦牟尼佛更於菩提樹下不做學術研究,自知自證等正覺,成佛。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最易學者莫過於佛法,不必背負高深知識學問,也不是不立文字,如周利槃陀伽尊者依「掃帚」二字之意趣掃除了身心煩惱,一下下就自證阿羅漢果。由此而可知,學佛簡易不難。世間流行浩瀚的佛法是──學者自述學佛心得,各別循業所見,有曲解有不曲解,後來者不能跨越葛藤直截了當向佛學,反而喜歡研究葛藤,以致遺失了佛法,我們就都誤會佛法難知難學。
追源溯本,如來所說一切佛法流自於苦集滅道四聖諦,我們若盯住苦集滅道四聖諦,熟透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同住在圓心,任它周圍擾亂,任它團團轉圈圈擴大,圓心如如不動,凡是與圓心不符合的弧線,都非圓心所出。
此一圓心,苦集滅道四聖諦極簡要明白,一則苦諦,二則集諦,三則滅諦,四則道諦,捉住此四聖諦,一切佛法盡在此四聖諦中。
一則苦諦,所謂苦諦是說宇宙人生只有三種受,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固然是苦自不在話下,樂受其實也是苦受,為什麼呢?因為宇宙人生無常,我們無法令樂受常住不變易,我們喜貪樂受,樂受一旦變易,便在苦受或不苦不樂受中,而我們又不能稍離貪嗔癡,耐不住不苦不樂受的寂寞,所以說不苦不樂受也是苦受。一切有情眾就在苦中作樂,以苦為樂,是名苦諦。
二則集諦,所謂集諦就是喜貪苦受。我們為喜貪樂受,不得不忍受苦受及不苦不樂受,以苦為樂,實際上就是樂於苦受而不厭倦。也就是說,所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我們自己招集種種貪嗔癡而來。苦受是我們所不喜不願,但苦受是我們為不善而所應受之不善報,如同欠債無法逃避,不然,誰願意受苦受呢?若是如此,又誰願意為不善而招集苦受呢?因為愛喜貪嗔癡,捨不得不貪欲不嗔恨不愚癡,為了發洩貪嗔癡,禁不住非行不善不可。若是如此,受苦受只好承擔下來,無法推給別人,無法要求他人替代我受苦。若說樂受,樂受是我們所追逐,為什麼有人受樂,有人不受樂呢?榮華富貴,博學多智,健康快樂,這是為善行所應受之善報,如同工作報酬一樣,做什麼工作便得什麼酬勞,我們想要拒絕酬勞都不可得,善有善報是大家共同的意願。若是如此,誰不願多做善行呢?很難啊!我們愛喜貪嗔癡,難割難捨貪嗔癡,所以為善者少,為不善者多。若我樂少苦多,應當警惕自己,莫非為不善者多為善者少?至於不苦不樂受,就是所作所為不善不惡,譬如不工作,遊手好閒便無所得,不做也不錯,一無所成,然而又耐不住無成就感,此種行為不是善不是不善,便受不苦不樂報。如是種種無非都是喜貪這世間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貪嗔癡所招集。是名集諦。
三則滅諦,所謂滅諦就是說,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是我們喜貪心不捨離貪嗔癡諸煩惱,循善不善業而受苦報、樂報及不苦不樂報,若厭離喜貪心,永盡貪嗔癡,則寂靜涅槃,心解脫慧解脫,不受苦報,不受樂報,不受不苦不樂報,不受後有。厭、離欲、滅盡、涅槃,是名滅諦。滅諦別無商量的餘地,不滅盡苦因貪嗔癡,必定在苦果中嘗受苦、樂、不苦不樂。若說不離欲而得解脫者,滅諦便失其真諦之意義,四聖諦即時壞失。究其實際,從來沒有人不離欲而得解脫,所以四聖諦是一切學佛者所應當知,應當學。
四則道諦,所謂道諦就是完成「厭、離欲、滅盡、涅槃」,自知自證解脫的方法。周利槃陀伽參「掃帚」而滌除心身垢穢,滅盡貪嗔癡自證阿羅漢,雖一下下,其過程有八個步驟,依次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叫做八正道。是名道諦。
如是所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之義趣,簡明易知Z。雜阿含四一九經:「若於佛不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學佛人若於苦集滅道不疑惑,凡是學佛行履中,任何行為知見違背了四聖諦,即知非法非義,即應不遲疑與予剔除。
咒語是外道語非佛說,不論善咒不善咒都非佛說,為什麼呢?若為祈福得樂,集諦之理說,行善行得善報,與人同樂必也得樂,而今我們不行善行不與人樂,於諸不善行不稍捨離,但勤於持誦咒語欲得福得樂,若有是事,苦諦苦集諦便一無是處,四諦就應叫做四妄語諦。以其四諦是聖諦,是故可知持咒若干遍便得如何善果,便得所求如願,如同畫餅充飢,我們若看到有人拚命畫餅欲充飢,怎不搖頭嘆息呢?中阿含一八九經(大正一冊七三六頁上):「若有求無滿意,以若干種畜生之咒,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不如法求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以非法也,是謂邪命。」學佛而邪命,怎麼可能於佛法中獲得法喜呢?
若為趨吉避凶,理應捨諸不善行,不招集苦因得苦果,勤於布施持戒發慈悲心,與一切善行界共鳴,不趨吉也難,自然遠離凶厄。而今我們不勤於行善捨諸不善行,反而不稍捨離惡行,惡報臨頭不能承擔,但勤於誦讀咒語,以用消除惡報,若有是事,苦集滅道即時壞失,如來便是大妄語者不實語者。畢竟從來無如此事,只是逃債人暴露窘態的行為,我們若看到逃債人不求承擔債務,而一味逃避喃喃誦念咒語以求免債,怎不令人輕賤學佛者呢?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大正二冊六三八頁下):「當知有此四大恐怖來至,此身不可障護,亦不可以言語、咒術、藥草、符書所可除去,云何為四?一者名為老,壞敗少壯使無顏色,二者名病,盡壞敗無病,三者名為死,盡壞敗命根,四者有常之物歸於無常。」
更有甚者,不離五欲諸不善行,不稍捨離貪嗔癡諸煩惱,拚命誦讀咒語欲求解脫,如同用穢水洗澡而欲求身心清潔無染,若有是事,滅諦道諦即時壞失,四聖諦無法自圓其說,如來便是不如語者。畢竟如來是實話者,不異語者,惟有厭、離欲、滅盡、涅槃,實踐八正道才有心解脫慧解脫之可能,中阿含(八一經(大正一冊七二四頁上):「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流行於世間之種種咒語,如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準提咒、大明咒、十小咒等等,無不與四聖諦相違背,咒語若是佛說,如來便是一面推銷矛,一面推銷盾,若肯定咒語是佛說,豈非意謂如來是不肖之徒?若不是如此,何以我們不信受佛說,反而聽信外道語呢?雜阿含三九八經:「如小綿丸,小劫貝華丸,置四衢道頭,四方風吹則隨風去向於一方。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於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當知,彼沙門婆羅門,常觀他面,常隨他說,以不如實知故,聞彼所說,趣說而受,當知此人不宿習智慧。」文中小綿丸就是小綿球,小劫貝華丸就小棉花球,隨風飄搖,沒有智慧不知四聖諦是如來慧,所以放諸經典中,若有外道插播咒語不知剔除,反而丟棄經文專誦咒語,不只自誦還教他誦,若是在家居士只叫做沒智慧,若是出家比丘比丘尼就都犯了戒,若不捨持咒,可於僧眾中舉不捨邪見罪,可是中國僧眾都自顧不及此。因為大乘經典傳誦地區的學者不知四諦是如來根如來慧,不知戒,不知咒語非佛說,不知持咒是邪命活,此等持咒者尚有可原諒處,若研讀阿含經而不知經文中所插播之咒語非佛說,這是智不及此,也有可原諒處,若更擷取阿含經中之咒語廣為流傳,用資證明咒語是佛說,就如同國民不知自己是何國人氏一樣。
雜阿含二五二經,尊者優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塚間蛇頭巖下石屋靜坐,時有毒蛇於石樑上墮優波先那身上,即呼喚舍利弗:「毒蛇墮我身上,我身中毒,你們趕緊過來,扶持我身出石室外,以免毒發身亡時污染室內。」
舍利弗及附近諸比丘聞聲都趕過來:「優波先那,我觀你臉色不異平常,你真被毒蛇所咬傷嗎?」
優波先那說:「我觀色受想行識五陰非我我所,離欲,滅盡,解脫,我不介意中毒身將亡死,是故毒不即發作,然,有生不免老病死,稍後將不免毒發身亡。」
舍利弗讚歎說:「如是如是,優婆先那。」
時舍利弗即扶持優波先那身出於石屋外,優波先那身中毒碎壞而死。時舍利佛即說偈言:
久植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猶如棄毒缽
久植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歡喜而捨壽 如人重病癒
久植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如出火燒宅 臨死無憂悔
久植諸梵行 善修八聖道 以慧觀世間 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 餘亦不相續
此偈說是讚歎優波先那比丘善修八聖道,梵行清淨,永盡無餘,不受後有,臨死無憂悔。隨後舍利弗往詣佛所,佛告舍利弗:「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糟糠。」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
常慈念於彼 堅固賴吒羅 慈伊羅槃那 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 亦慈迦拘吒 及彼黑瞿曇 難陀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 及以二足者 四足與多足 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 依於水陸者 慈一切眾生 有量及無量
安樂於一切 亦離煩惱生 欲令一切賢 一切莫生惡
常住蛇頭巖 眾惡不來集 凶害惡毒蛇 能害眾生命
如此真諦言 無上大師說 我今誦習此 大師真實語
一切諸惡毒 無能害我身 貪欲嗔恚癡 世間之三毒
如此三毒惡 永除名佛寶 法寶滅眾毒 僧寶亦無餘
破壞凶惡毒 攝受護善人 佛破一切毒 汝蛇毒今破
文中「堅固賴吒羅,慈伊羅槃那,尸婆弗多羅,欽婆羅上馬,迦拘吒,黑瞿曇,難陀跋難陀」是諸龍蛇之名。此偈是說,若於一切有情眾生起慈悲喜捨心,常久慈愛一切有情,縱然居住在毒蛇出入的蛇頭巖,眾惡也不來加害。如來所說四真諦若依教奉行,一切眾毒以貪嗔癡三毒為最毒,三毒都不能害我身心何況毒蛇之毒。如來三毒永盡是第一佛寶,而佛寶所傳法寶得滅眾毒,一切僧寶依法奉行也都永盡無餘,破除凶惡諸毒,如來說法為攝受諸善人破一切毒,區區蛇毒自也被破除。
這是稱讚優波先那尊者依教奉行,已永盡三毒,所以不畏蛇毒,雖被毒蛇咬而無憂畏。假使有情眾生害怕毒蛇之害,應當先慈愍一切有情,不害眾生命,自也不受他眾生毒害,若更依如來所傳授法寶,實踐八正道,永盡貪嗔癡三毒,何畏於蛇毒呢?經文之旨趣在於此,並非教授誦讀咒術章句以用避免因果報應。當知經文後所附之咒文是後人插播之外道語,不如理說。
經文中佛告舍利弗,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慷糟。這是揭示優波先那與毒蛇之間有宿仇(詳見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六,大正二十三冊六五四頁下至六五八頁中),若於招集仇恨前先聞此偈,得免於毒害。
原來優波先那在未出家證阿羅漢之前,兄長遠出經商多年回家後,誤會叔嫂通奸,兄為報奪妻之恨,遠途追殺已出家逃難之弟弟,不想反而被獵人殺害,臨死加深誤會及仇恨,投身為毒蛇一心要報仇,卻一連幾次意外死於優波先那無心之害。這無心之害就是於一切眾生,慈不及畜生類,糊裡糊塗害死畜生都不自知。雖然是無心之過,「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優波先那被毒蛇咬死乃不可逃避之宿報,如來豈教授弟子誦咒逃避罪報耶?此種認知與四聖諦理不合,與本經文之理趣也不合,是故此經文所附誦之咒文不如理說。
雖然此一經句在多種經律中都有相同之記載,仍得以四聖諦破除其虛偽,當知咒語非佛說。信受雜阿含經為原始教說者,萬勿以雜阿含經中有咒語而肯定咒語是佛說。
一切咒語皆非佛說,是故說。
(按以上的內容出處為:本文作者從信法師,引自《我從迷信中走出》一書)
不論是從「阿含經」或「律部」裡,皆處處可見佛陀明白地訶斥咒語,由此可知佛從未教授他的學生持咒!
事實上,如果以佛陀的教義去檢驗,可以很 明顯的發現咒語根本與「苦」、「集」、「滅」、「道」的思惟背道而馳,是「戒禁取」,是「邪見」。
現今大乘經典裡處處宣揚咒語的功德,密宗更將持咒視為基本修持方法。面對如此矛盾現象,令人無所適從,這時更需要理性及冷靜的思考,如果我們相信佛陀是宇宙中的實語者,是諦語者,是不妄語者,那麼佛陀說話便不可能自相矛盾,或自打嘴巴,對同一件事情於甲處說A,於乙處卻說非A,犯下如此嚴重的謬誤。
經典的流傳及演繹過程中或有可能失真,更有可能是後人或外道惡意滅佛而偽造,但戒律的規定卻不容有太大的出入。
許多法友對於佛陀是否教誦咒語一事仍心存疑惑,因相關資料繁多,僅就「北傳阿含經」、「比丘與比丘尼戒律」中節錄選譯例示部分證據於下,供諸位有智法友們自行斟酌,本單元絕不強迫各位相信「咒語非佛所說」,只是事證既已明確,就留待各位看官們自由心證。
如果,佛教徒真的那麼喜歡念咒,那麼相信咒語的靈驗與神秘,且到了像煙癮、甚或毒癮一般難以捨棄戒除或欲罷不能的程度,那麼在此誠摯建議這些法友,不如改說「真實語」,因為「真實語」的威德力不可思議,具有起死回生的神聖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