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Ο:證初果的居士應向凡夫比丘頂禮

    彌蘭王問:「尊者,世尊曾說:『瓦舍,不管今生及來世,「法」為人間最尊貴無上。』;但另方面,已證預流初果的居士,已關閉三惡趣,已得正見及善知法義,但居士仍要向凡夫比丘或沙彌起立並頂禮。尊者,如此一來就很矛盾了。已證初果的居士還要向凡夫比丘或沙彌起立並頂禮,豈不表示初果變得很廉價?又如果『法最無上。』這句話是真的,證初果的 居士就不應向凡夫比丘或沙彌起立並頂禮。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兩難矛盾的問題,請您解惑。」

    「陛下,已證初果的居士的確應該要向凡夫比丘或沙彌起立並頂禮。因為沙門有二十沙門法及兩個表相。就因為如此,所以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凡夫比丘或沙彌,也值得受到在家人的起立、頂禮、尊重、及敬仰。它們分別是:最優自攝,最上自制,正行、安住、攝身口意、攝制六根、忍辱、溫順、行於寂靜、愛樂寂靜、宴默、畏罪、精進、不放逸、奉行戒律、諷誦、問訊、喜好戒律、無欲、完成學處。兩個表相是:穿著袈裟及剃光頭。

    陛下,以上就是沙門二十法及兩個表相。比丘以此修行而生諸功德,於諸法圓滿具足後抵達無學,證得阿羅漢果;比丘相較於居士而言,他們離阿羅漢果位已經很近了,因此一位證初果之居士應該要向凡夫比丘起立頂禮。

    居士應謙卑地想:『該沙門已得漏盡,但我還早得很呢!』、『該比丘已達最高果位,但我尚未至該聖境。』、『他已聽得戒經的諷誦,但我尚未聆聽。』、『他令他人出家及受具足戒,並令佛陀的正法得以延續流傳,而我並未如是弘法。』、『此人已完全奉行諸多的戒律,而我尚不及他們。』、『他已達沙門的表相,安住於佛意,而我尚離此表相很遠。』、『他們沒有裝飾打扮,但他們塗以戒香,而我仍喜好世俗的裝飾及飾品。』、『觀察這些沙門所作所為,沙門應作之二十法及兩個表相皆存於一位比丘的身上。比丘不但奉行此一切法,且令他人修學。但我於此傳承及修學尚未得。』

    陛下,又如王子跟隨婆羅門祭司學習諸明及研習剎帝利貴族的傳統傳承,後來他獲得灌頂繼位登基為王,他仍必須向他過去的老師起立頂禮,公開稱:『這是我的老師。』他應該這樣想:『他是教師,是傳統的維持者。』

    因此,一位已證初果的居士,應該要向凡夫的比丘起立、頂禮。

    還有,陛下,照這樣推論下去,你應知比丘之德偉大、無比廣闊。假設一位證初果的居士有朝一日證取阿羅漢果,屆時他祇有二條途徑可選,並無其他的路可走,這兩條路分別是:要嘛他於證阿羅漢果的當天即般無餘涅槃,要嘛就是趕緊出家成為比丘。」

    彌蘭王讚道:「尊者,您真的是智慧如海,這個問題恐怕當今世上除了您以外,再也沒有人可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