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個人快樂而騷擾他人,此人來世將不會快樂。

131

於求樂有情,刀杖加惱害,

但求自己樂,後世樂難得。

不騷擾他人,那些尋求快樂者,來世得到快樂。

132

於求樂有情,不加刀杖害,

欲求自己樂,後世樂可得。

註解

131偈:喜歡快樂又正在尋求快樂者,通過各種暴行傷害他人或眾生以取得快樂,那些施暴者在來世將無法獲得快樂。

132偈:喜歡快樂又正在尋求快樂者,不傷害、不折磨、不將痛苦加諸於他人或其他眾生,他們的來世將獲得快樂。

有些人無法獲得快樂――一群年青人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一群年青人。

    有一回,佛陀在舍衛城托缽時,看見一群年青人正在用樹枝追打一條蛇,一名路人正在勸告那群年輕人,可是那群年輕人卻惡言相向。

    佛陀追問之下,知道那群年青人因害怕被蛇咬,所以才追打那條蛇,佛陀對他們開示說:「如果你們不想被傷害,也就不應該去傷害其它眾生,傷害一切眾生,於來世將無法獲得快樂。」

評論

    舍衛城的西面,有一座極富盛名的佛教道場──祇陀園,全名「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大部份的經典都在這裡宣說,提到「祇樹給孤獨園」就不能不提給孤獨。

    給孤獨長者原名蘇達陀,由於他樂善好施,才獲得如此榮譽的名字。

    蘇達陀是舍衛城裡一位著名的大富翁。有一天他到王舍城拜訪他的姐夫,他的姐夫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的招待他,他發現姐夫正在後花園忙著準備招待後天將到訪的佛陀,當他聽到佛陀的名字時,心裡生起筆墨難以形容的喜悅。單單佛陀(覺者)這兩個字就使得他生起無限的憧憬,他急於謁見佛陀,可是佛陀當時居住在尸陀林(Sītavana)裡,他心想要等上兩天才能見到佛陀,這使得他無法入寢,隔天一早天還沒亮,他便出發前往屍陀林。憑藉對佛陀巨大的信念,他不顧一切的前進,傍晚時分天色逐漸轉暗,他來到了一片墳場,他開始生起恐懼心,頓時生起了回王舍城的念頭,當時一位名叫尸婆的夜叉,出聲鼓勵他:

一百隻象和馬

一百輛牛車

十萬個耳戴寶石環的侍女

這一切不如跨前一步的十六分之一

前進吧!人啊!前進吧!

後退將使你一無所獲。

    聽了這詩偈,他心中的恐懼被信念取代,鼓足勇氣直奔尸陀林而去,黎明時分他終於趕到尸陀林,當時佛陀正在空地上經行,同時也在等待他的到來,佛陀以輕柔的聲音召喚他:「蘇達陀,到這兒來吧!」

    蘇達陀聽到佛陀的召喚,心裡感到非常的榮耀,他恭敬的向佛陀頂禮問訊,佛陀為他宣說了一首詩偈:

無時無刻都快樂地歇著

那阿羅漢已熄滅一切「火」

不眷戀肉慾

冷卻一切煩惱

斷除一切種子

帶來新生命的種子

斷除繫縛

緩和心中的欲望與痛苦

平定、心靜、快樂地歇著

在他心中,他已得到安寧

    聆聽了佛陀的開示後,蘇達陀證得了初果,他邀請佛陀到舍衛城度過雨安居(雨季),佛陀接受他的邀請並向他說明,出家人不適宜與城裡人混居,最好能有清淨獨立的林園。

    蘇達陀回去後向祇陀王子提出購買舍衛城西面的園地,這引申了一個很著名的佛教故事。王子要他將金幣鋪滿整個園地,他才會將屬於王室的園地賣給他,蘇達陀照辦了,後來祇陀王子將所有的金幣捐獻出來,蘇達陀也再出相等分量的金幣,為祇陀園興建寺院、寮房、講堂、食堂等建築,這就是很出名的「祗樹給孤獨園」的故事。

    佛陀在祇陀園度過十九個雨安居,佛陀弘法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祇陀園度過,許多經典也多數在祇陀園裡宣說的。舍衛城一帶的居民,都尊稱蘇達陀為給孤獨長者,他的本名逐漸被淡忘了。

    佛陀曾經多次在開示會上表揚給孤獨長者的善行。供養佛陀和僧團是極大的善行,但比這個功德更大的是建造寺院,比建造寺院更大的功德是皈依三寶,比皈依三寶功德更大的是持守五戒,比持守五戒更大的功德是慈悲心,而更大的功德是發展觀照於世間的無常、苦和無我的止觀禪法。

    有一回佛陀到舍衛城托缽,經過給孤獨長者的家,聽到裡頭傳來不尋常的喧囂聲,佛陀便入內問長者這是什麼一回事,長者說:「世尊,這是我的媳婦蘇嘉達,她自持家庭富有,嫁到我家後對公婆無禮,也不聽丈夫的話,更不禮敬佛陀您。」

    佛陀召喚蘇嘉達到面前,向她宣說了在舊時代乃至今日,作為妻子的七種類型。

一、心腸惡毒、惡意、無惻隱之心、喜歡其他的男人而冷落自己的丈夫,這種女人猶如妓女,她志在騷擾,這種就叫做騷擾人的妻子。

二、喜歡花大錢,而所花的是丈夫辛苦賺回來的血汗錢,這種就叫做像賊一樣的妻子。

三、什麼事都不做、懶惰、好吃、粗魯、殘忍、惡言、專權的,這種就叫做貴族的妻子。

四、善良又慈悲,保護丈夫像母親保護兒子般,她守護丈夫累積下來的財產,這種就叫做慈母般的妻子。

五、對丈夫恭敬,有如妹妹對兄長般謙虛,依丈夫的意願而行,這種就叫做姐妹般的妻子。

六、一見到丈夫,就像見到老朋友一般,高貴、賢慧和貞節,這種就叫做友善的妻子。

七、在受到傷害和體罰下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的忍受一切,無惡心、無瞋恚,依丈夫的意願而行,這種就叫做婢女般的妻子。

    佛陀形容了這七種妻子的特性後,對蘇嘉達說:「那騷擾人的妻子,像賊一樣的妻子和貴族的妻子,都是不可取的;那慈母般的妻子,姐妹般的妻子,朋友般的妻子和婢女般的妻子都是善的和值得讚揚的。」佛陀問蘇嘉達:「蘇嘉達!這七種類型的妻子,你屬於哪一種?」蘇嘉達回答說:「世尊,從今天起,我願意做那婢女般的妻子。」從此,給孤獨長者家,不再聽到喧鬧聲,一家人和和氣氣的生活。

    給孤獨長者每天都到祇陀園參拜佛陀,發現有人因見不到佛陀而感到失望,於是他和阿難尊者商量,有什麼方法,可當佛陀出遊、托缽或弘法時,信徒照樣可以膜拜。

    阿難尊者想出了一個法子,在獲得佛陀允準下,在寺院門口種下一棵菩提樹,這棵菩提樹被尊稱為「阿難菩提樹」,這棵菩提樹雖然已隕滅,但是分出去的分枝,至今流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