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的比喻

 

前一陣子和久未見面的二哥相聚,談話當中,向來對經濟學有所研究的他,提到了一位有名的經濟學者預言美國的房地產及股市即將「泡沫化」(Bubble burst)。其實,這個世間也就是身心世界,就像是泡沫一樣,是不堅實、不永恆的,總有一天會破掉。兩千五百年前,世尊便對比丘說了如此的法。儘管我們了解這個就像泡沫一樣的世間,但那僅只是知識上的了解,因為我們仍然不斷地去執取這個像泡沫的房地產、股市…,所以我們仍然深陷其中,不得解脫。

 

佛曆2548724日,

優婆塞彭育仁譯於八關齋戒日。

 雜阿含265

 

我是這樣子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阿毘陀這個地方,靠近恆河旁。

當時,世尊告訴比丘說:

就好像當恆河的水氾濫時,因為水勢洶湧,水面上有很多漂流的小泡沫形成。一個具有敏銳視力的人,當他仔細地觀察這河面上漂流的小泡沫時,他會發現,這些泡沫都是不實在、不牢固、很快就會破掉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些泡沫的本質就是不實在、生起又破掉的緣故。因此,對於色蘊(身体等屬於物質者),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自己的、他人的、粗糙的、精細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比丘都應該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當他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色蘊時,他會發現,色蘊是不實在、不牢固、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生病、膿瘡、毒刺、殺害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一執著就會帶來痛苦、空無自性、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色蘊的本質就是這樣,是不實在的。

 

比丘們,就像是下大雨時,水滴落地,水泡一形成就破滅了。一個具有敏銳視力的人,當他仔細地觀察這水泡時,他會發現,這些水泡都是不實在、不牢固、一形成就破滅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些水泡的本質就是不實在、生起又破滅的緣故。因此,比丘們,對於受蘊(所有的感受: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自己的、他人的、粗糙的、精細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比丘都應該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當他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受蘊時,他會發現,受蘊是不實在、不牢固、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生病、膿瘡、毒刺、殺害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一執著就會帶來痛苦、空無自性、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受蘊的本質就是這樣,是不實在的。

 

比丘們,就好像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天空沒有雲也沒有雨,日正當中,出現了海市蜃樓的幻像。一個具有敏銳視力的人,當他仔細地觀察這海市蜃樓時,他會發現,這海市蜃樓是不實在、不牢固、虛幻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海市蜃樓的本質就是不實在的緣故。因此,比丘們,對於想蘊(記憶、回想),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自己的、他人的、粗糙的、精細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比丘都應該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當他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想蘊時,他會發現,想蘊是不實在、不牢固、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生病、膿瘡、毒刺、殺害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一執著就會帶來痛苦、空無自性、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想蘊的本質就是這樣,是不實在的。

 

比丘們,就好像一個具有敏銳視力的人,為了尋找一塊堅實的木材,便拿著銳利的斧頭,走到山林。當他看到一棵聳直高大的芭蕉樹時,便拿起斧頭將它砍下。當他仔細觀察思惟時,發現可以將芭蕉樹的樹幹層層剝開,只是一層層的樹皮,找不到一塊堅實的木材可用;是不實在、不牢固、虛幻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芭蕉樹的本質就是不實在的緣故。因此,比丘們,對於行蘊(造作、行動力),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自己的、他人的、粗糙的、精細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比丘都應該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當他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行蘊時,他會發現,行蘊是不實在、不牢固、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生病、膿瘡、毒刺、殺害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一執著就會帶來痛苦、空無自性、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行蘊的本質就是這樣,是不實在的。

 

比丘們,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和他的徒弟,在道路的交口、人多的地方表演魔術,變化出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這些幻像時,一個具有敏銳視力的人,當他仔細地觀察這魔術時,他會發現,這魔術是不實在、不牢固、虛幻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魔術的本質就是不實在的緣故。因此,比丘們,對於識蘊(認知),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自己的、他人的、粗糙的、精細的、美的、醜的、遠的、近的,比丘都應該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當他仔細地觀察思惟分辨行蘊時,他會發現,識蘊是不實在、不牢固、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像生病、膿瘡、毒刺、殺害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一執著就會帶來痛苦、空無自性、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識蘊的本質就是這樣,是不實在的。

 

當時,世尊為了重新講述這個道理,而說了下面的偈語:

    如實觀察五蘊,色蘊就像是水上漂流的泡沫;受蘊就像是下雨時的水滴;想蘊就像是春末夏初的海市蜃樓;行蘊就像是芭蕉樹;識蘊則像是魔術這是由世尊所詳細地解說。完整仔細地思惟這個道理,具足正念地觀察,五蘊是不實在、虛幻的,當中並沒有一個「我」或是「我所擁有」的存在。對於這不圓滿的身心,具有大智慧的世尊已經詳細地說明:若沒有了受蘊、想蘊及行蘊,這個身体就只是屍体;若失去了壽命、溫度及識蘊,所剩下的身体,將永遠被拋棄在墓墟當中,就像一塊沒有生命的木頭一般。五蘊身心就是這樣子,會用種種的假像誘騙愚癡的人,事實上它就像是殺害、毒刺一樣(令人厭惡),是無常、不牢固的。比丘應該精進修習,努力地觀察這個五蘊身心,不論白天夜晚都不放逸,具足正智及正念安住,不再造作會導致再生的業行,證得清涼的涅槃境界。

    比丘們聽完佛陀所說,都充滿歡喜,依教奉行。

 

 

 

原文:

雜阿含265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65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恆河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傭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身為成棄物。壽、暖及諸識,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塚間,如木無識想。此身常如是,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無有堅固者,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