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教的「無我」看「山道猴子的一生」

 

 

         

       


/喬正一

    前陣子,網路平台出現了一個流量爆紅的短片,片名是《山道猴子的一生》。這支短片的製作粗糙,但,卻造成極大的轟動與回響,因為它反映出台灣時下年輕人的困境,因而引起廣泛年輕人的共鳴。

    因為這支影片很紅,關於影片中故事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若有還不清楚的法友可以自行google查閱。

    這一支影片給了我在佛法上很深的省思。影片中的年輕人因為出於「自尊心」與「虛榮」,借貸了大量的金錢去滿足第一任女友的物慾,因而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佛教的「我見」包含「我」及「我所」。年輕人的「自尊心」本質上就是一種「我見」的產物,就是身見()所緣生出的煩惱與染污,而他視女友為其專屬所有的財產,也就是一種「我所」,依然是一種「我見」。

    而年輕人的虛榮心也是因「我見」所緣生的另一種煩惱與染污,因為有「我」的邪見與執著,所以年輕人渴求獲得同輩及其女友的認可,以此來肯定「自我」,又或者渴望超越同儕的成就,於是乎打腫臉充胖子,以借貸及飆車等愚蠢的行徑來證明自己()很了不起,這就是佛陀所說的「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的一種具體呈現。

    什麼是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勝」就是我比你或其他人優越、了不起,說穿了也就是驕傲、虛榮、自負;「我等」就是我跟你或其他人一樣的好或一樣的爛,大家五十步笑百步,所以你有什麼了不起,別在我面前囂張...;「我卑」又稱「我劣」,就是我不如人,我比你或其他人還要爛,就是自卑。

    佛陀在《雜阿含經》第45經中說:....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觸故,起有覺、無覺、有無覺﹔我勝覺、我等覺、我卑覺,我知、我見覺。如是知、如是見覺,皆由六觸入故。....

    影片中年輕人的第二任女友很理智善良,勸年輕人應該腳踏實地去老實工作存錢,才能緩解其經濟上的壓力。不料年輕人不但不領情,反而覺得被女友看不起,這就是因「我見」所緣生的「我卑」或「我劣」的自卑心煩惱。

    因此,佛陀在巴利語《法句經》第 201偈如是說:

Victory produces hatred.

勝利者招致怨恨,

Defeated one dwells in pain.

失敗者住於苦痛,

Tranquil one dwells happily,

寂靜者住於安樂,

having renounced both victory and defeat.

已經捨棄了勝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