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假名

 


經典中一開始都會出現「如是我聞」或「我聞如是」的用語,但問題是如果阿羅漢已證得無我,又何來「我聞」呢?又是誰在「我聞」呢?其實,佛陀並不是否定人的當下存在,只是這種存在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是無常變易,是因緣聚合,不論是眼、耳、鼻、舌、身、意,皆莫不如此。一旦因緣變易或散去消失,整個情況便有所不同,這時的「我」已不再是原來的「我」,或者可以說下一秒的「我」也不再是上一秒的「我」,一切不過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只是一種因緣相續的現象罷了。也因此,才會有生老病死,才會有六道輪迴。

但是,不論是佛陀本人,辟支佛,或阿羅漢,在與人互動或交談時,還是會用「我」這個第一人稱來區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這時的「我」,只不過是一種語言或概念罷了,並不是真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真我」存在。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五八二)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佛曆2553年)/10/3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舍衛國中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裡。當晚,有一位容貌絕色的天神,於後夜時分來到佛前,他對佛頂禮,身上所散射的各種眩麗的霞光,遍照整座祇樹給孤獨園。

 

這位天神問佛:「世尊啊,一位已證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既已證得『無我』的精髓,請問他跟別人交談時,還會說有我?還是無我?」

 

佛陀回答:「這位已證得解脫的阿羅漢比丘,他雖已證得『無我』的精髓,但他跟別人互動交談時,還是會用『我』這個第一人稱來表示他自己;對於他身上的資具,他還是會說『我所有的』東西。」

 

天神不解,又問:「世尊啊我不明白,他既已證得無我,又怎麼會說『我』及『我所』?」

 

佛陀解釋:「這位羅漢已沒有我執,也不會貪著『我所有』的人或物,雖然他已證得無我,可是並不是否定他當下的存在,他在跟人互動或交談時,還是會用世間語言的第一人稱來表示他自己與別人的區別,但那不過是一種暫時性的假名而已,並不是真的有我。」

 

這位天神明白佛陀的意思,非常的歡喜,他向佛陀行禮後,便消失不見。

 

五八二)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
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
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若羅漢比丘,  漏盡持後身,
頗說言有我,  及說我所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  漏盡持後身,
亦說言有我,  及說有我所。」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已盡諸有漏,  唯持最後身,
何言說有我,  說何是我所。」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  唯持最後身,
說我漏已盡,  亦不著我所,
善解世名字,  平等假名說。」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
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