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天(二)

 

 

    本篇經文是佛陀介紹四天王天的美景及此處天神的前生善業因緣。

選譯自北傳《正法念處經》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二年二月十日大年初一八關齋戒日

佛陀說:「比丘們,四天王天上,最外圍的鬘持天的第二住處,叫做峻崖。住在這裡的天神,其前生為人時,多於河津畔,建造橋、船,或以善心,以船載渡持戒之人渡河,兼載渡其餘平凡人。此人生前又不作眾惡,死後便轉生於善道,住在四天王天的峻崖處。」

「這類的善人因其生前的善業,重生於彼天後,會享受各種歡樂。此天界有眾多的花池,圍遶莊嚴。池水清淨涼冷,水中的花朵香色妙好,沒有泥濁。」

「天界裡充滿歡樂的戲笑聲,歌舞遊戲,眾多的天女圍遶,並以眾寶裝扮己身。受到諸天女眾的恭敬供養,以五樂音聲以為音樂,與諸天女一起在園林裡遊玩,並於眾寶浴池中娛樂受樂。此天界有六個浴池,分別是:一、流樂;二、樂見;三、一切喜;四、雲鬘;五、池鬘;六、如意。」

「此天界還有四座美麗的森林,令人見之愛戀,散發出美妙的香風,樹上有眾花莊嚴。這四座森林分別是:一、香風林;二、雜林;三、蜂遊戲;四、悅樂。天上諸玉女,常於彼林中,受五欲樂。隨心所念,遊戲於園林中,所行無阻礙,並以眾妙寶,莊嚴其身,受樂增長,如山中的濬水,五欲自娛,五根愛河波蕩縱逸,於諸園林樹及浴池中遊戲,有各種眾寶莊嚴金山,天神與諸天女一起遊戲於山峰。」

「此天界裡有很多的天女,以花鬘裝扮自己,個個標緻美麗無比,還充斥各種美味的飲食,一如皇宮裡的滿漢全席,享用不盡。諸神受斯樂報,心意悅樂,其妙樂無法以言語形容,以上都是善業因緣所成。當天神的善業已盡,死後會投生於人間,剩餘的善業會令他成為賢良正直的巨富,受到君王的重視。」

「比丘們,鬘持天的第三個住處,叫做果命。生此天中的天神前生為人時,於飢饉之世或景氣不佳的時代,守持淨戒,淨化身口意,出於憐憫之心,為了幫助諸眾生而種植果樹,令行者食之,安樂充滿。以此善因緣,得安隱行。此人死後,重生於四天王天上的果命天。」

「此天界裡有無量的天女,個個美色無比,眷屬具足,大家享受天界的快樂。此天界裡充滿著園林花果,以真金為樹,珊瑚為枝,諸寶交絡,懸眾寶鈴,發出妙音聲。諸神遊戲於林中,享受五欲妙樂。」

「此天界有六種樹林,分別是:一、一切義林;二、四園林;三、柔軟林;四、遍樂林;五、蜂樂林;六、金影林。這些園林中常有天女遊戲受樂,並有蓮花浴池以為莊嚴。林中尚有流泉浴池,會發出妙音聲。樹林間會發出曜眼奪目的光彩,林間的眾鳥哀鳴。天界的飲食豐足,有七寶莊嚴各種山峰。」

「須彌山旁還有五座山峰,分別是:一、光明莊嚴;二、閻浮;三、白水;四、笑莊嚴;五、常遊戲。這裡的諸神,遊戲於眾山峰間。他們因為受善業福報,與無量百千諸天女眾一起共相娛樂。」

世尊說了以下的偈頌:

以少因生天  得受一切樂
 是故應捨惡  常行於善業
 思心行布施  及護持淨戒
 戒能生天上  受五欲功德
 非父母利益  兄弟及親友
 善護持淨戒  從樂得樂處
 持戒二世利  或持道最勝
 持戒人為上  從樂得樂處
 持戒施正行  是名淨行人
 以此自業深  從人生天處
 戒為無盡藏  戒樂為無上
 丈夫持勝戒  常受於安樂
 持戒智慧人  常得三種樂
 讚嘆及財利  後生於天上
 若人能持戒  如是修戒者
 現樂得涅槃  永得不死處
 無始生死來  欲癡等怖畏
 戒為大光明  是故常行戒
 常應讚歎戒  戒如清淨池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戒財
 是故常修戒  遠離於破戒
 若人樂持戒  則得至涅槃
 持戒人為貴  應親近持戒
 戒如日月光  破戒可鄙穢
 無垢離曠野  離憂無熱惱
 戒為佛所讚  能至涅槃城
 若人具足滿  淨戒常增長
 是人戒守護  臨終無怖畏
 戒為初後善  一切樂行轉
 持戒者為貴  破戒如畜生
 若人破戒者  行於畜生道
 不識作不作  是故常修戒
 若人持禁戒  為戒衣所覆
 若有不持戒  裸形如畜生
 持戒者之天  如至遊戲處
 如親人憶念  持戒來至此
 淨戒持正行  善業皆和合
 此人修善業  則生於天中
 若人欲求樂  常應持淨戒
 是人能成就  增長戒充滿
 現在及未來  戒為第一伴
 功德常隨逐  是故應修戒
 曠野飢渴怖  戒為能救護
 持戒行為勝  隨至未來世
 若有持戒人  知戒果如是
 彼則以利刀  自斷其身首
 眾樂皆和集  不可以喻說
 持戒果清淨  善逝如是說
 初善及中善  後善亦如是
 戒果甚廣大  從樂得樂報
 知此功德已  常應修淨戒
 戒為能救護  無有與等者

「比丘們,你們應當在正思惟持戒的真實功德以後,常讚嘆持戒,毀呰破戒。當此天界的諸神因前生持戒的善業已盡,退生於人間時,將因剩餘的善業,會成為神德無比,長相第一俊帥之人,所出生的國土,會有很多的樹林。」

 

原文/

復次比丘。觀天世間。見鬘持天。第二住處。名
曰峻崖。以何業故。而生彼處。即以聞慧。見此
眾生於河津濟。造立橋船。或以善心。以船
渡於持戒之人。以持戒人故。兼渡餘人。不
作眾惡。是人命終。生於善道。住峻崖處。以善
業故。生彼天已。受種種樂。多眾華池。圍遶莊
嚴。清淨涼冷。香色妙好。無有泥濁。常有戲
笑。歌舞遊戲。多眾天女。以為圍遶。眾寶嚴
身。諸天女眾。恭敬供養。五樂音聲。以為音
樂。與諸天女。遊戲園林。眾寶浴池。娛樂受
樂。有六浴池。何等為六。一名流樂。二名樂
見。三名一切喜。四名雲鬘。五名池鬘。六名如
意。復有四林。見之可愛。出妙香風。眾華莊
嚴。何等為四。一名香風林。二名雜林。三名
蜂遊戲。四名悅樂。天諸玉女。於彼林中。受五
欲樂。隨心所念。遊戲園林。所行無礙。無所
遮止。以眾妙寶。莊嚴其身。受樂增長。如山濬
水。五欲自娛。五根愛河波蕩縱逸。遊戲諸園
林樹浴池。種種眾寶莊嚴金山。與諸天女。遊
戲山峰。多眾天女。花鬘自嚴。端正無比。種種
美味。食之充滿。受斯樂報。心意悅樂。不可
稱說。善業因緣。乃至業盡。從此命終。生於人
中。賢直巨富。為王典藏。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
以聞慧。見鬘持天第三住處。名曰果命。以何
善業。生此天中。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飢饉
世。守持淨戒。淨身口意。為利安樂諸眾生
故。種植果樹。行者食之。安樂充滿。以是因
緣。得安隱行。是人命終。生於天上。生果命
天。生彼天已。無量天女。色妙無比。眷屬具
足。受天快樂。園林華果。真金為樹。珊瑚為
枝。諸寶交絡。懸眾寶鈴。出妙音聲。遊戲林
中。受五欲樂。有六種林。何等為六。一名一
切義林。二名四園林。三名柔軟林。四名遍樂
林。五名蜂樂林。六名金影林。此園林中。常有
天女。遊戲受樂。蓮華浴池。以為莊嚴。遊戲林
中。流泉浴池。出妙音聲樹出光曜。眾鳥哀
鳴。飲食豐足。七寶莊嚴。種種山峰。遊戲受
樂。其須彌山。有五山峰。何等為五。一名光
明莊嚴。二名閻浮。三名白水。四名笑莊嚴。
五名常遊戲。此諸天眾。遊戲如此。眾山峰間。
受善業報。與無量百千諸天女眾。以為圍遶。
共相娛樂。伽他頌曰
 以少因生天  得受一切樂
 是故應捨惡  常行於善業
 思心行布施  及護持淨戒
 戒能生天上  受五欲功德
 非父母利益  兄弟及親友
 善護持淨戒  從樂得樂處
 持戒二世利  或持道最勝
 持戒人為上  從樂得樂處
 持戒施正行  是名淨行人
 以此自業深  從人生天處
 戒為無盡藏  戒樂為無上
 丈夫持勝戒  常受於安樂
 持戒智慧人  常得三種樂
 讚嘆及財利  後生於天上
 若人能持戒  如是修戒者
 現樂得涅槃  永得不死處
 無始生死來  欲癡等怖畏
 戒為大光明  是故常行戒
 常應讚歎戒  戒如清淨池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戒財
 是故常修戒  遠離於破戒
 若人樂持戒  則得至涅槃
 持戒人為貴  應親近持戒
 戒如日月光  破戒可鄙穢
 無垢離曠野  離憂無熱惱
 戒為佛所讚  能至涅槃城
 若人具足滿  淨戒常增長
 是人戒守護  臨終無怖畏
 戒為初後善  一切樂行轉
 持戒者為貴  破戒如畜生
 若人破戒者  行於畜生道
 不識作不作  是故常修戒
 若人持禁戒  為戒衣所覆
 若有不持戒  裸形如畜生
 持戒者之天  如至遊戲處
 如親人憶念  持戒來至此
 淨戒持正行  善業皆和合
 此人修善業  則生於天中
 若人欲求樂  常應持淨戒
 是人能成就  增長戒充滿
 現在及未來  戒為第一伴
 功德常隨逐  是故應修戒
 曠野飢渴怖  戒為能救護
 持戒行為勝  隨至未來世
 若有持戒人  知戒果如是
 彼則以利刀  自斷其身首
 眾樂皆和集  不可以喻說
 持戒果清淨  善逝如是說
 初善及中善  後善亦如是
 戒果甚廣大  從樂得樂報
 知此功德已  常應修淨戒
 戒為能救護  無有與等者
如是比丘。思惟持戒實功德已。常讚持戒。毀
呰破戒。如彼天處。受五欲樂。持戒業盡。退生
人中。神德無比。第一端正。所生國土。多有樹
林。以餘業故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