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女是佛教裡非常知名的一位女弟子,她曾經供養過一座園林給僧團,這座優美的園林在經典裡稱之為「菴羅樹園林」。據說,這座園林的遺址現今仍在印度,為諸多佛教徒朝聖的據點之一。

    有關柰女的故事,在佛教的經典裡至少就有四種版本。在這些經典裡都共同記載了柰女在過久遠劫以前曾因口出穢言,辱罵及譏嫌阿羅漢比丘尼;但也虔誠供養過去諸佛與僧團。因為雜染業的緣故,使她今生成為美貌又多金的高級交際花。

    在本經譯文之前,本人已翻過很多其他的版本,為什麼我還要再次選譯本經?這是因為從本經的版本中真的可以看出柰女是一位非常有慧根的女弟子,不是空有外貌的花瓶。

    當五百名貴族打算以權勢壓迫柰女讓出供養佛陀的機會,柰女非但不畏權勢不肯退讓,還說只要這些年輕人能讓她的心永保善良,她才退讓。當然,年輕人不可能做得到。

    柰女的這番話點出了這個世界上只有聖人與凡夫之別,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好人有可能因為貪瞋痴受到了誘惑刺激而變成壞人;壞人也可能因為遇到了善知識的感化或啟發而變成了好人。這就是諸法無常,諸法無我。也因此,天堂雖美,卻非究竟安樂之處;地獄雖苦,也終有脫離之日。所以,這個世界才會有六道輪迴,而且輪轉不息,這就是苦。

選譯自《中本起經》之第十三篇《度奈女品》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9/8農曆八月初八之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千兩百五十位比丘從古印度的迦維羅衛國(毘舍離國)一路遊方到拔耆國,佛陀一行人暫時在奈氏樹園林裡落腳。

    拔耆國的城中有一名大美女,她的名字叫阿凡和利(以下簡稱柰女)。她聽說佛陀來到她們的國家,心中無限的歡喜;於是,她帶著五百名女隨從來向佛陀與僧伽頂禮。

    佛陀知道柰女要來見他,便提醒諸比丘:「

    等一下會有一名美女帶領五百名女性隨從來聽法。你們都要保持正念,把頭低下,守護住你們的眼根,非禮勿視,不要亂看。

    對美色的慾望會擾亂人心,唯有正念才能與之抗衡並抑制情欲,有智慧的人一定會保持正念。

    你們都要記住,各自守護淨行,謹慎不要放逸。」

    諸比丘都謹遵佛陀的教誡。

    當柰女的車子駛到了門前,便走下車,她雙手合掌置於胸前,低頭直前,恭敬地走到佛前跪地禮佛,然後起身坐在女居士的位子上。

    世尊說:「

    美貌不能久住,容色不能保鮮;生命猶如風過,青春必趨衰老。

    柰女!不要因為自己貌美而虛榮,不要仗恃自己年輕的本錢就沈溺在男歡女愛之中,也不要利用自己的魅力去迷惑世人。

    所謂禍起色欲,美色、性慾帶來的災患無窮。三惡道的苦痛遠非一般人類所能體會,唯有智者才懂得要遠離躲避。」

    柰女是一位非常有慧根的女性,她早在過去多生多世以前便已累積了無量的波羅蜜;因此,佛陀的一席話,對她來說,猶如醍醐灌頂,澆醒了她蟄伏已久的善根;亦如暮鼓晨鐘,敲醒了她沈睡已久的智慧。

    柰女聽聞佛言後,便心開意解,情欲止歇,心中生起修持解脫道的決意,發願歸依佛、法、僧。

    柰女起身走向佛前說:「我雖為女流之輩,卻深信佛陀的法語。我恭請如來明日午前能帶領比丘僧,到寒舍接受薄食的供養。」

    佛陀默然,表示答應。

    柰女便起身跪地頂禮,然後歡喜離去。

    這時,城中有五百名貴族年輕男子也一起來柰園聽佛說法。他們的馬車與服飾,都非常的高級精緻,五色輝煌。

    這五百名男子的馬車駛到了園林,開車門下車,也合掌直接走進園林,恭敬禮拜世尊,然後坐在男眾的位子上。

    佛陀對這些年輕人說:「你們今天所享受的榮華富貴,以及快樂如意,皆是前世的福德善業所致;今天又能來見佛聞法,必將增益你們的功德。」

    這些年輕人都很歡喜,便起身一起跪在地上提出邀請:「懇請世尊明日屈尊,光臨寒舍接受我等蔬食的供養。」

    佛陀告訴他們:「很抱歉,我已先接受別人的邀請,佛陀不能重複承諾。」

    年輕人問:「不知是誰先邀請世尊?」

    「我先接受了阿凡和利柰女的邀請,明天我一定會前往赴約。」

    這五百名年輕的貴族因為出身豪貴,有很重的驕慢,因此不服氣地抗議:「這個女人不過是一介平民,豈能排在我們的前面?」

    但佛陀告訴這些貴族:「如來的慈悲普及於一切蒼生,不問尊卑,一視同仁。」

    這些年輕人很失望,於是對佛陀頂禮後,便悻悻然離去。

    這些年輕貴族不甘心,於是跑去對柰女說:「佛陀至尊,因為慈悲,才會來到我們的國家。供養佛及僧的大事,應該要先讓給我們。妳應該要明白自己平民的身份,更應該要懂得男尊女卑的道理。所以妳應該要排在我們的後面,妳先不要準備供養的工作。我們來就是要告訴你這件事!」

    柰女不畏權勢地回嗆:「你們不要因為我是一個弱女子就想用權勢來壓迫欺負我!我告訴你們,我沒有在怕!只要你們能滿足我四個條件,我就答應讓你們先供養。這四個條件分別是:

一、      令我的心永保善良,永不改變;

二、      令我的生命永生不死;

三、      令我的財物永保無滅;

四、      令世尊常住在我們的國家說法,不去其他的國家。」

    年輕人一聽,便嘆口氣說:「唉∼∼人心是不可能永保良善;生命也是如此,不可能永生不死。妳開出的條件,我們沒有一項能辦得到。」

    年輕人便相互說:「此女是有福之人,所以才能比我們先供養佛陀。唉!算了!我們就排在後面吧!」

    於是,這些年輕人便隨喜柰女的功德。

    但,偏偏這五百名年輕人當中,就有一名男子不服氣,他覺得輸給一個平民女子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於是,他決定使出卑鄙的手段去破壞柰女的供養。

    這名男子利用自己的權勢與財富,命令城內的市場不准做生意。

    柰女差遣婢女去市場買菜,結果了無所得。

    還好,柰女家裡的倉庫還有儲存食物,但還缺少木材與炭,市集裡也沒有人在做生意;柰女只好用家裡的布,以香油灌之,然後生火煮飯。

    第二天一早,柰女差遣女僕去邀請佛陀,但城門因為那名心胸狹窄的男子的命令而關閉,女僕趕緊回家對柰女說:「城門沒開!」

    柰女知道一定是那些年輕人所為,便想到了一個辦法,柰女的家裡有一隻非常聰明的通靈鸚鵡,她對鸚鵡說:「拜託你去邀請佛陀。」

    鸚鵡聽得懂柰女的意思,便飛出家門。貴族年輕人一看鸚鵡從柰女的家飛出來,知道牠是在當使者傳遞訊息,便舉弓欲射之。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佛陀已知悉一切,便施展神通保護那隻鸚鵡,將射出的箭全都化作花朵。鸚鵡終於平安飛抵佛前,在空中對佛說:「柰女都已準備妥當,請 世尊聖駕光臨。」

    於是,世尊威儀地踏出了門檻,這時天地震動,龍雨淹塵,天樂下從,各種樂器無人彈奏卻自然發出聲響。

    佛陀用過餐後,漱口洗缽,然後為在場的人說法。

    而柰女與五百名女性隨從,以及五百名年輕貴族,都證得了初果,皆受五戒。

    最後,佛陀與比丘僧便一起回到了奈氏園林。

原文/

佛從迦維羅衛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過拔耆國界度人民,去至維耶離,詣奈氏樹園。城中有女人,名阿凡和利,聞佛來化,歡喜無量,即便嚴出,與五百女人俱。佛勅比丘:「端意低頭,勿妄顧視。色欲亂人,唯道能制,抑情撿心,智者必能。今有女人,名阿凡和利,與五百女人俱欲聽說法,汝曹各護淨行,持之勿放。」諸比丘唯諾受教。

 阿凡和利詣門下車,叉手當心,低頭直前,頭面禮佛,却就女位。世尊告曰:「形不久住,色不久鮮,命如風過,少壯必衰,勿恃容姿自處污行,世間迷惑,禍起色欲,三塗勤苦,智者能閉。」女聞佛言,心解欲止,便發道意,自歸三尊。於是阿凡和利退坐白佛:「不以女賤,得服法言。願樂如來明日枉尊及比丘僧,顧下薄食。」佛法默然,已為許可。起以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是時城中有長者子五百同輩,聞佛來垂訓,止住奈園,即皆俱行,詣佛聽法。車馬服飾,五色輝煌,出城詣園,人從車馬,寂然如法。詣門下車,叉手直進,禮拜陳情,却坐男位。佛告族姓子:「榮位尊豪,快樂如意,皆是前世福德所致;今復見佛,功德增益。」諸長者子,歡喜退坐,長跪請佛:「明日屈尊,哀臨蔬食。」佛便告曰:「已先受請,佛不二諾。」諸長者子復白佛言:「不審請主姓字是誰?」佛言:「向受阿凡和利請,明日當往。」長者子白佛:「此是國民,豈得在先?」佛告族姓子:「如來慈普,不問尊卑。」諸長者子,前禮佛足,辭退還家。

過告阿凡和利語曰:「佛者至尊,用一切故,來化吾國。飯佛及僧,吾等應先,男尊女卑,卿當在後,慎勿供辦,故來相語。」女白長者子:「無以豪強威力加弱也!今乞四事,若見惠者,不敢在先。何謂四事?一者乞令我心保善莫移、二者乞令我命保在莫亡、三者乞令財物保在無滅、四者乞令世尊常住教授,莫詣餘國。」即謂女曰:「善心叵保,命亦如是,非吾能辦。」便相謂言:「此女福人,先得飯佛。」乃覺非常,甚可喜樂。

中有年少,耻甚出後,當共固之,便勅市監,罷不作市。阿凡和利遣婢市買,了無所得。還視庫藏,眾膳備具,唯乏薪炭,行求不得。出庫[*]布,香油灌之,以供飯具。明日至時,遣使白佛。城門復閉,使還白言:「城門不開。」知是諸長者子所作,女自念言:「法應遣使表白供辦,云何得通?」便告鸚鵡:「汝行白佛。」鸚鵡受勅,飛出其家,諸長者子輩,舉弓射之。奉使請佛,威神所接,箭化作華,便詣佛所。飛住虛空,白佛言:「眾嚴畢辦,唯願枉尊。」於時眾祐,法導威儀,足蹈門閫,天地震動,龍雨淹塵,天樂下從,諸音樂器自然而鳴。佛坐飯竟,行澡水畢,為說經法。五百長者子、阿凡和利及五百女人,逮得法眼,皆受五戒已。佛與比丘僧,還詣奈氏園,一切歡喜,無不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