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    找    自    己
 

 

佛教的無我,靈魂非有,或自我非有,不應被視為消極或斷滅,它是真理、實相,一如涅槃。妄信並執著一個根本不存在、虛幻的「我」,才是消極,才是眾苦之源。

本經中佛陀所謂的「尋找自己」,決不是尋找一個虛幻形而上的神我、自我、或靈魂,而是指追求解脫煩惱、苦邊滅盡、究竟無餘涅槃之意,也就是修行的目的,不可不辨。

 

選譯自北傳《四分律》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世尊剛成佛沒多久的事。當時,世尊在古印度的鬱鞞羅劫波園林中禪修。

有一天,有一位名叫鬱鞞羅跋陀羅跋提的年輕人與他的好友共五十人,就如同現在時下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各自帶著女朋友,相約一起來到這座園林中遊玩。 

這五十個年輕人中,只有一個人找不到女伴,他為了避免落單,於是花錢僱請一名妓女同行出遊。

當天晚上,大家留宿在園林中過夜,而這個妓女便趁大家熟睡之際偷走了所有人的財物。 

第二天一早大家醒來,驚覺財物被竊,都氣憤難平,於是起身追趕妓女。

五十個年輕人誤打誤撞,走進世尊禪修的地方。

他們遙見如來的顏貌端正完美,且諸根寂定安詳,便知世尊絕非凡人,因而心生歡喜。

他們來到如來的面前問道:「大沙門,請問您有沒有看到一個女人經過此地?」 

佛陀反問道:「你們是什麼人?要找這個女人做什麼?」

「大沙門,我的名字叫做鬱鞞羅跋陀羅跋提,其他的四十九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各自攜伴來此園林遊玩。我其中的一位好友因找不到女伴,所以花錢僱請了一名妓女作伴,沒想到這名賤婦竟趁我們大家熟睡之際偷走了我們身上所有的財物,我們現在就是來抓她!」

佛陀問道:「年輕人,你們覺得是尋找自己重要呢?還是找這個女人重要?」 

佛陀這一問,猶如醍醐灌頂,澆醒了他們蟄伏已久的善根;又如暮鼓晨鐘,敲醒了他們沈睡已久的智慧。

他們異口同聲回答:「尋找自己比較重要!」 

佛陀說:「既然如此,年輕人,你們坐下吧!把心靜下來,聽我為你們說法!」

這五十個年輕人便集體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坐在一旁。

世尊便按照「示」、「照」、「利」、「喜」的次序,循序漸進地為他們解說適合他們聽聞的妙法,勸令他們心生歡喜。

世尊當時所說的法,依序為:布施、持戒、生天之法,接著喝斥欲愛、貪染的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這五十名年輕人便於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他們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初果證。 

他們一起在佛陀面前宣示:「我等五十人想要一起跟隨如來出家修梵行。」

佛陀說道:「善來,比丘。於我法中快修梵行,滅盡一切苦源。」 

於是,這五十個人便加入僧團,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原文/

爾時世尊。
遊鬱鞞羅劫波園中。
時有鬱鞞羅跋陀羅跋提同友五十人。將諸婦女於此園中共相娛樂。
其同友中一人無婦。
以錢雇一婬女將來共相娛樂。婬女即偷其人財物逃走。
時諸同友見其失物。即於園中求覓此婬女。
遙見如來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見已便發歡喜心。
於如來所。即前白世尊言。大沙門。
頗見一婦人來此不。佛問言。汝等是何童子。
求何等婦女耶。答言。大沙門當知。
鬱鞞羅跋陀羅跋提同友五十人。
於此園中與諸婦女共相娛樂。一同友無婦。以錢雇一婬女。
將來在此共相娛樂。即便偷其財物逃走。
不知所在。我今同友等。故來於此求覓此女。
佛問言。云何童子。寧自求耶。求婦女耶。
諸童子言。寧自求不求婦女。佛言。
諸童子且坐。與汝說法。
時童子等禮世尊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與童子等說勝法。
勸令發歡喜心。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
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
前白佛言。我等諸童子。
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佛言來比丘。
於我法中快修梵行盡苦源。即名為受具足戒。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