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癡求欲」名為「愛」 | |
![]() |
|
文/喬正一 2022年10月4日傍晚6點,我去小七買東西,碰見店口旁一對年輕男女正在談判,只見女子拉著男子的手聲嘶力竭哭問為什麼有別的女人?而男子則叼著根菸,冷漠又鄙夷地看著女子,一副薄倖郎的嘴臉,但他就是不回話,似乎默認了一切,又更像是根本都懶得去解釋。 我心裡對女子OS說「放手吧!面對現實吧!那個男的擺明已經不愛妳了,妳看他連解釋都懶得解釋,正眼都不瞧妳一眼,好歹給自己留點尊嚴吧!」 或許是我學佛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滿腦子都是緣起緣滅的觀念,在我看來那個男的與女子的緣分也就到這兒了,應該是已經走不下去了。我若是女子的父母、家人或好友,看見女子這般作賤自己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轉意的卑屈,我想我的心裡應該也會很難過與不捨。 有相聚就註定有分離,那個女子與男友相遇之初便已註定有一天一定要分離,只不過差別在於時間的早晚與在甚麼樣的因緣下分離而已。 女子不如好好想想遇見男子之前不也活得好好的?何苦為一個與自己沒血緣關係的薄情郎要死要活? 我主觀猜想,女子與男子交往的那一段過程縱有甜蜜,但多半苦多樂少,因為很明顯女子的付出與在意男子的程度遠遠大於男子對女子,甚至殘酷地說也許男子根本從沒愛過女子。 既然如此,現在男子把目標轉向另一個女子,不就等於女子成功抓了交替,讓另一個女子代替她的位子去受苦?早一點離開這個渣男豈不等於解脫?而且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一樁?在我看來女子被男子拋棄,我反倒要大大恭賀女子一番呢。 佛陀在《雜阿含經》第334經中說:「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謂:緣於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 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有因、有緣、有黏著綑綁而緣生出不正思惟,那是甚麼樣的因、甚麼樣的緣、甚麼樣的黏著綑綁造就了不正思惟呢?因為緣於眼根看見了外塵的美(女或男)色而緣生出不正思惟,又因不正思惟而接續緣生出「癡」,所謂的「癡」就是「無明」,而「癡求欲」就叫做「愛」,因「愛」的衝動而造作諸善惡業。 誠如世尊所云,苦與煩惱都是自己招來的,女子的六根因貪戀男子的六塵而緣生出不正思惟,也就是「常」、「樂」、「我」、「淨」等顛倒邪見,錯認男子是自己(我)的財產或所有物(我所),縱然她宣示主權四處警告別的女人別想來搶她的男友,可一旦因緣發生變化,就算沒有別的女子介入,男子依然也會移情別戀變心,而女子妄想抓住男子的人與心,妄想天長地久,就是癡心妄想,就是癡求欲,就是無明。於是乎,女子有可能因「愛」的衝動而做出各種傻事,或者傷害男子,或者傷害自己,最後親者痛、仇者快。唉~不累嗎?? 如果女子不肯斷捨離對男子的執著與執念,就注定要為情所苦,所以關鍵還是得看女子是否願意覺醒,是否願意奮力爬出情執的泥淖。 問題是女子該如何慧斬情絲(癡求欲)的纏繞綑綁呢?佛陀教導我們這世上有一把鋒利無比的慧劍,它的名字就叫做四念處、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總稱之為正法,唯有正法這把利劍才能慧斬情絲,還女子一個「喜」、「輕安」、「樂」、「定」與「涅槃解脫安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