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的試驗心得分享  

         

       


 

/喬正一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則《四念處》運用在我生活中的有趣小實例。某天,因為我家的自來水濾水器到期,我打電話給水電行,接電話的好像是一個歐巴桑,態度很不好,我話還沒說完,她便掛我電話。

    當下的我很生氣,我覺得對方實在很沒禮貌,若照我以前沒修行時的脾氣,一定會"爆沖"打回去吵架。

    但,這一次,我沒有這麼做,我立刻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以身試法」的好因緣,我就利用這一次的因緣來試驗、驗證佛陀所說的《四念處》到底是不是真的消除煩惱的正道?

    由於《四念處》經過歷史因緣的演變,如今,我聽聞到的《四念處》有不同的版本與解釋。

    但我沒那個時間與興趣去做佛教歷史的學術研究,因為那是世間法,完全無解於我的憂悲苦惱。我決定「以身試法」,先試著採行《佛陀的啟示》這本書中所載的方法:~對自己的五蘊身心「念茲在茲」、「念念分明」地觀照其生住易滅、緣起緣滅。

    我如理思惟並觀照今天我的怒氣生起的因緣是緣起於那個老婦掛我電話的沒禮貌舉動,也就是我的耳根接觸到不可愛、不可意的外境聲塵,然後緣生出耳識,再經由五蘊中的「受」、「想」、「行」的功能而緣生出「我被冒犯」的「意識」【由意根與法塵相觸而緣生】。

   當我如是如理思惟之後,我就像一個不相關的旁觀者一樣在一旁客觀地觀照這股「怒意」的緣起緣滅,我沒有去壓抑或操控這股「怒意」,我卻發現這股「怒意」並非一直維持不變,當它生起之後它會變化,時高時低,大概過了三十分鐘,我發現這股「怒意」開始趨於消退,最終由於我沒有再給這股「怒意」任何生長的養分,它終於消滅了。

    於是乎,我領悟到,由於我不是阿羅漢或三果阿那含,這股「怒意」的生起在最初事件一開始發生的時候,當下的我並沒辦法令其不生,我無法掌控我當下的情緒反應,所以是「無我」;而當這股「怒意」生起之後又並非一成不變,所以「無常」;這股「怒意」令我的情緒不快樂,所以是「苦」;這股「怒意」是「瞋」,是雜染「不淨」。

    我又發現,這股「怒意」從生起到消滅,這中間時間的長短端視於我的「意根」對這件事(「法塵」)的執著程度而定,也就是「執念」或「執取」的強弱,而「執念」或「執取」本身就是四聖諦的「苦聖諦」,造成「執念」或「執取」的緣起就是十二因緣的「愛」,也就是貪瞋癡。

    本來我打算找別家的水電行,但後來,該水電行的老闆親自打來很客氣地跟我約時間,因為彼此合作很久了,都是老鄰居,所以這件事我很快便放下了。也就是說,這件小事,我真的讓它過去了...

    佛經讀得再多,就算博通三藏,但倘若到頭來遇境而心仍隨之而轉,那麼腦中浩瀚如海般的佛學知識及理論也都不過是一種纏縛自己身心的藤葛,遇到考驗時還不是得交白卷?那又有何益呢?

    我沒有興趣去研究甚麼佛教歷史及奧秘的佛學理論,我只知道《四念處》對我的生活及身心真的有非常實際的幫助,所以我只是一個「以身試法」的實踐者,如果,浩瀚如海的佛學知識及理論對我的人生與身心一點幫助也沒有,又或者根本無法驗證,那一切就等同於浪費時間,還遠不如去研讀醫學、法律、會計等世間學要來得實際,遠不如去遊山玩水、吃喝玩樂還比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