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本經與巴利聖典《相應部》第52經、《相應部》第10經等經文的內容完全相同。 本經是讚嘆尊者阿那律修行四念處的功德,能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雖身處痛苦(病苦)而不以為苦,且能隨順因緣而自安樂,甚至能解脫生老病死苦,可得清淨天眼神通,觀察小千世界,照見眾生生死流轉的因緣,滅一切煩惱,成阿羅漢! 知名棒球女裁判兼資深通靈少女索非亞有一次在電視上說他在國外左手骨折,當時並未立即就醫,而是以打坐冥想撐過兩個禮拜,回國後看診就醫時,醫師非常訝異她竟能忍痛兩個星期,因為那並非常人所人忍受。雖然,索非亞修的可能不是四念處,但卻是禪修的共通功德。 安那般那念是四念處中的身念處,其功德如下:身不疲倦、心得平靜、不執著欲樂、直通四禪、開展神通、提高忍耐力與智慧、沉穩、冷靜、臨危不亂........總之,說之不盡。它的目的在滌蕩與淨化淫欲、憎恚、怠惰、焦慮、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垢染、騷亂、與不凈;一方面又培養集中注意力、清明的心智、知識、意志力、精進力,分析與判斷力、自信、喜樂、寧靜的心境等優良的品格,以冀最後導致如實知見四聖諦,而證入最終的真理──涅槃。 善哉~善哉~善哉~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五百四十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時佛陀還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當時,阿那律尊者身患重病,在舍衛國松林精舍內修養。比丘們得知尊者生病,都趕來探望尊者的病情。 比丘們問候尊者:「尊者啊!您還好吧?病情有沒有減輕些?」 尊者回答:「我病的不輕,身體的痛苦對一般人而言恐怕是難以忍受的,而且我的病情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 尊者以叉摩比丘身患重病的情形,以三種譬喻對諸比丘們說出自己從頭到腳全身的痛苦: 一、頭部就好像給大力士以繩子綁住,然後急絞。 二、腹部就好像牛被人用刀割腹,取出內臟。 三、兩腳就好像被兩個大力士高懸於火上,用火燒著。 然而尊者全身的痛苦更甚於上面三種情形。 尊者繼續說:「雖然我全身遭受病苦煎熬,但是我卻能以正念正知的修行方法來忍受這些病苦的折磨!」 比丘們好奇地問:「尊者,您可否進一步為我們解釋什麼是『正念正知』?究竟您是如何安住您的心,來忍受如此劇苦?」 尊者回答:「四念處!就是四念處!我能忍受這麼難熬的病痛全靠念住之功!什麼是四念處呢?簡單的說,在身體行動方面,不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等,都一一清楚,念念分明;乃至於情緒方面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心念中的貪、瞋、痴等;對於心法,如五蓋、五蘊、六根接觸六塵等等,都能清楚分明。」 尊者又說:「如果能夠切實的奉行四念處,自然就能夠安忍一切病痛的折磨!」 比丘們聽完尊者的開示,心中都生起無比的法喜,祝福尊者早日康復後,一一離去。
原文/ (五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阿那律在舍衛國松林精 舍。身遭病苦。時。有眾多比丘詣尊者阿那 律所。問訊慰勞已。於一面住。語尊者阿那 律言。尊者阿那律。所患增損可安忍不。病 勢漸損不轉增耶。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 安。難可安忍。身諸苦痛。轉增無損。即說 三種譬。如上叉摩經說。然我身已遭此苦 痛。且當安忍。正念正知。諸比丘問尊者阿 那律。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 正知。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言。住四念處。 我於所起身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 等為四念處。謂內身身觀念處。乃至受.心.法 觀念處。是名住於四念處。身諸苦痛能自安 忍。正念正知。時。諸正士共論議已。歡喜隨 喜。各從座起而去
巴利語經文 SN.52.10/(10) Bāḷhagilānasutta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