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師羅長者的業力因緣果報

 

 

    本篇故事我一直找不到出處,幸蒙社團的法友幫忙找到,才得以完成本篇的故事,願以此編譯本篇故事的功德與這一位法友分享,善哉。

    這一篇瞿師羅長者的前世今生業力因緣果報的故事非常發人深省,也讓我們對於佛教的業力能有更深的認識。

    不管是誰,若今生能做大官、賺大錢、享大名,一定是由於他過去世曾做了大善行,而這份善行在他今生已成熟,使他得以順理成章的安享福報。

    倘若這個有福報的人不懂得珍惜他的福份,也不繼續積極修善培福,反而貪贓枉法,傷害無辜,為非作歹,由於善惡並不能相抵,所以他很可能因為過去生所累積的善業非常的龐大,大到足可讓他繼續升官,升到他所應得的職位為止;又或者繼續賺大錢,賺他所應得的財富為止。但也可能在他今生的某個特定時刻,他過去的福報享盡了,這時才會開始體驗他造孽時所應得的惡報。這中間的時間可能歷經幾年、幾十年,又或許到死為止他的惡行都還不會成熟,甚至是到了未來下一生他的福報也可能都還未享盡。至於他的惡行可能力量太弱,受到過去世的福報所壓制,處於蟄伏的狀態,但不是不報,是時間未到,他做過的壞事就如同一粒生命力強盛且蓄勢待發的種子,雖埋在土中,祇待遇到陽光、雨水、及二氧化碳等適當的「緣」,「惡勢力」便會抬頭,必將發芽,且開花結果。箇中的奧秘,唯有佛能窺知。

    我們可以從這一篇故事中窺知,瞿師羅長者由於前兩生逃難時拋棄自己的親生兒子,造下了惡業,但他的這一個惡業卻因為沒有遇到適當的助緣而無法成熟。當然,也由於他當小狗時護持辟支佛的善業功德力過於強大,惡業的力量被壓制住,所以才一直處於蟄伏的狀態。

    而瞿師羅長者今生出生在妓女戶,且被親生母親拋棄,就是他前兩生拋棄自己親生兒子的惡業開始成熟了,接著,他一連遭遇七次被人謀害未遂,也都是他前兩生拋棄兒子的惡業所致。但,由於他當小狗時護持辟支佛,沿途以狗吠聲嚇退路旁的野生動物,保護辟支佛的安全,因此善業的功德,使他今生雖一連七次被謀殺,卻都有幸遇到不同的貴人搭救,得以大難不死。

    我們可以看到,瞿師羅長者前兩生拋棄自己的兒子,兩世之後連續遭遇七 次的生死交關,若不是他前一生當小狗護持辟支佛有功,又如何能在今生逢凶化吉?如果拋棄兒子都尚且如此,那麼虐待子女呢?或墮胎呢?又或者虐待父母或拋棄父母呢?惡果報帶來的恐怖肯定都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所以,善業與惡業並不能相抵,但,彼此的作用力會相互消長,也就是當善業的功德力量巨大,即使惡業成熟,也會有驚無險、平安過關,常遇貴人相救,這就是善業與惡業都同時成熟的時候彼此交互作用的奧秘與關鍵。

    因此,我們更當牢記佛陀對我們如下的教誨:

福非火所燒,風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濫,能扶持世間。

福能與王賊,勇猛相抗敵;

不為人非人,之所來侵奪。

    願諸法友以此故勉之。

以上的影片是曾國興居士所宣講。

編譯自《法句經》之《不放逸品》的註釋

喬正一白話編譯於西元2023/11/27農曆十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法句經》的《不放逸品》有以下的偈語:

精進是涅槃之道,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輪迴;

精進的人不死,放逸的人如行屍走肉。 (21)

智者確實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精進安樂,並且喜悅聖境。 (22)

智者堅定、精進禪定,解脫繫縛,證得無上涅槃 (23)

   

    在欲界天的第二天層忉利天(三十三天)有一位聲音宏亮美妙的男天神,祂在天界享受天界的五欲感官之樂時,因沉迷於五欲的歡愉而不能自拔,以至於放逸,失去正念,加上祂在天界的福報也剛好享盡,於是祂結束了天神的壽命,墮落到人間,投胎轉世到一個古印度的妓女的子宮裡。

    妓女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她問婢女:「是男孩還是女孩?」

    「是一個兒子!」婢女說。

    一般傳統的封建社會都是重男輕女,但在古印度的妓女卻認為生兒子沒有用,只有生女兒才可以繼承自己的衣缽,女兒才是自己的搖錢樹,於是妓女嫌棄自己的兒子,並命人把這孩子放進竹簍扔到垃圾堆裡。

    這個男嬰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男嬰的前生累世的惡業所致;然而神奇的是男嬰雖被遺棄,但由於前生累世的善業在保護他,所以烏鴉圍繞著孩子,野狗擠在他身邊,這些動物非但沒有傷害男嬰,反而看起來更像是在保護男嬰。

    後來沒多久,這個男嬰因為善業因緣,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有一個人路過時看見了男嬰,這個路人心生憐愛之情,於是將男嬰抱起來帶回家。

    當時古印度的一位國家財政官正好進王宮,他碰見國家的御用星象顧問,便問星象大師:「大師,請問今日的星象吉凶如何呢?」

    「哦!我仰觀星象,我發現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因為星辰位置發生了變換,意味著今天這個城市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長大之後將注定成為這個國家的大富翁。」

    財政官的太太正好有孕在身,他心想這個有福的男嬰會不會就是自己的兒子呢於是他立即派人到他家去查看自己的太太有沒有生產,結果得到的答案令他失望。於是,他趕緊回家,命一個婢女去城裡打聽當天有沒有新生的男嬰,如果有,就送給對方父母一千金錢當酬金,把孩子給買下。

    婢女進城去打聽,費了好一番功夫,終於打聽到當初那個路人收養男嬰的消息,於是婢女找到路人並與之磋商,表示願以一千塊錢買下那個男嬰,起初路人不肯,但隨著價錢不斷提高,路人終於被打動而點頭願出讓男嬰。

    財政長得到了男嬰,心裡盤算著如果妻子誕下的是一個女嬰,等女兒長大後就許配給男孩,但,如果妻子生下的是一個男嬰,那他就要謀殺這個養子。

    幾天之後,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自私又陰險歹毒的財務長展開了謀殺養子的毒計,他對傭人說:「把這孩子帶到牛欄去,等牛出來的時候,把他放在門口,讓牛踩死他。」

    傭人依計行事,把孩子抱到牛欄前,牛棚的門一打開,就把男嬰放在門口。牛棚的牛群一個接一個走出來,但奇妙的是,男嬰因受到前生累世的善業的保護,牛竟然用四隻腳圈住男孩,一動也不動地站著,彷彿在保護著男嬰。數百頭牛從公牛的兩側出現,經過時摩擦著公牛的側腹。

    牧牛人看見大公牛的腳下有一個男嬰,便生起憐愛之情,將男嬰給抱起來帶回家撫養。

    後來財務長得知男嬰沒死的消息,很憤怒,但他的殺心仍未斷,仍執意謀殺這名男嬰,於是如法炮製之前的手法,命婢女用高價去跟牧牛人買回男嬰。

    接著,財務長展開他第二次謀殺男嬰的毒計,他命傭人在清晨時分把男嬰放置在道路的中央,他計畫讓路過經商的馬車隊輾死這個男嬰。

    但,這名男嬰的宿世善業遠遠強壓過他被謀殺的宿世惡業,讓男嬰在面臨生死交關之際又再度遇到貴人相助,得以死裡逃生。財務長第二次的謀殺計畫仍未成功。反而,商人看見男嬰,心生憐愛,抱起男嬰帶回家撫養。

    自私又歹毒的財務長仍不放棄殺害男嬰,於是交代僕人把男嬰給丟棄在荒僻的灌木叢裡,讓男嬰要嘛被狗吃掉,要嘛就是被林中的夜叉或惡鬼殺害。

    結果,林中的野生動物及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男嬰,男嬰毫髮未傷,安然無恙。接著,一個牧牛人正牽著幾千隻山牛從森林中的火葬場(古印度的習俗是把死者的遺體放在林中火化)一旁經過。一隻母山 牛走進灌木叢,吃樹葉和草,母牛看到男孩,便自動跪下來給男嬰吸奶。

    牧牛人跟著發現男嬰,他很喜歡這個男嬰,也將他抱回家撫養。這個男嬰第三次遇見他生命中的貴人。

    財務長得知男嬰僥倖不死,於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次,他又重施故技,以高價跟牧牛人買回男嬰,然後交代僕人帶著這個孩子爬上被稱為強盜懸崖的山上,把男嬰給扔下懸崖。

    男嬰有善業護身,當他被丟進谷底時,就像掉在一張山牛毛的毯子上一樣,毫髮未傷。當天,某蘆葦製造商的老闆在他的兒子的陪同下一起去砍伐那片灌木叢,當他們開始工作時,竹子搖晃起來,男嬰哭了起來,老闆從一邊爬上去,他看到了那個男嬰,心生憐愛,於是將他抱回去撫養。就這樣,男嬰遇到了他生命中第四次的貴人。

    當財務長得知男嬰還不死,於是同樣以高價買回男嬰,決定自己來養他,目的是讓他在自己的監控之下,然後再伺機殺害他。

    就這樣,男嬰變成了財務長的養子,被取名為瞿師羅,男嬰雖生長在富貴之家,享受著榮華富貴,可是卻認賊作父,不知他的養父一直虎視眈眈想殺害他。

    當瞿師羅長大之後,有一天,財務長又想到一個殺死他的毒計,他去找他的一個陶工朋友,然後說他有一個出身卑微的養子,他的養子會來找陶工,屆時請陶工帶他進一間內室,然後用鋒利的斧頭把他砍成碎片,把他扔進火爐裡烘烤,財務長給付一千塊錢當作酬金,陶匠說同意了這筆邪惡的交易。

    之後,財務長叫瞿師羅去陶匠的家辦事,瞿師羅在半路上時遇到財務主管的親生兒子,當時他正在和一些男孩玩彈珠。

    財務長的親生兒子問瞿師羅要去哪兒?瞿師羅如實交代,因為瞿師羅很會打彈珠,於是財務長的親生兒子要瞿師羅代替他打彈珠贏得比賽,並代替瞿師羅去陶工的家替父親辦事。

    於是,瞿師羅同意讓他的養兄代替他,財務長的親生兒子便前往陶工的家,而陶工根本不認識財務長的親生兒子,誤以為他就是瞿師羅,便將財務長的兒子給殺死了,財務長的兒子當了瞿師羅的替死鬼。

    當瞿師羅好端端平安回家,財務長驚呆了,問他為什麼沒去陶工的家?瞿師羅解釋弟弟已經代替他去了,財務長嚇壞了,知道大事不妙,趕緊前往陶工的家阻止禍事,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世尊曾說過以下的一段偈語:

凡人撲打不打之人,以及傷()害不害之人;

彼必迅速招致現世惡報,於十種惡報中必獲其中一種惡報;

或因劇痛纏身而晚景淒涼,

或失去生命活力而失能,

或得重大疾病,

或為精神失常瘋狂,

或因官司纏身慘遭奇禍,

或因運途乖舛飽經誹謗誣陷,

又或目睹親故凋零,飽嚐生離死別家破人亡之痛,

或財富因橫禍而瞬間化為烏有,

或者大火莫名焚燒將房舍屋宇及所有財產都燒成灰燼,

此愚人死後,必將於地獄中重生。

    愚痴的財務長因內心過於歹毒,雖然瞿師羅屢次因財務長的教唆殺人未遂而大難不死,可是財務長依然有犯下殺人的惡業,最終害人仍害己,他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可是,這個愚癡的財務長不思反省,他把兒子的死歸咎給瞿師羅,他發誓非害死瞿師羅不可,否則絕不罷休。

    終於他又想到了一個毒計,他要把他送到督察那裡,請他殺了他。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督察,信中寫道請督察務必把瞿師羅處死,他請瞿師羅把這封信交給督察,瞿師羅沒有受過教育,不識字,便把這封信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裡。

    財務長跟瞿師羅說在某村莊裡住著他的一位朋友,他也是一位財務官,瞿師羅可以在他的家中吃完早餐再繼續趕路。

    瞿師羅上路後,來到了村里,他打聽到養父說的那一位財務官的家在哪裡,他見到了財務官的妻子。

    財務官有一個大約十五、六歲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皮膚白皙,她有一個貼身的婢女。正巧,財務官的太太便命這個婢女服侍瞿師羅。

    當婢女回去見財務官的女兒時,因時間耽擱太久,財務官的女兒很不高興,責問她為什麼拖那麼久才回來?婢女據實以告。

    當財務官的女兒一聽到瞿師羅這個名字時,神奇的事發生了,她竟然愛上了這個素未謀面的年輕男子,這就是前世因緣業力的牽引,因為他們在某一世曾經是感情甚篤的夫妻。

    財務官的女兒問婢女:「他在哪裡?」 

    「他在客房睡覺。」

    「他手上有甚麼東西?」

    「嗯… 他的衣服上好像繫著一封信。」

     財務官的女兒很好奇這封信裡寫什麼?於是,她趁著瞿師羅睡著時,以及她的父母忙著別的事,她把信從瞿師羅的衣服上給取下來,然後讀了這封信。

    「哦!天哪!這個傻瓜居然把自己的死刑令給綁在衣服上。如果我沒有看到這封信,他肯定難逃一死。」

    於是,財務官的女兒撕毀了這封信,並以瞿師羅的養父財務長的名義寫了另一封假信,內容大意是請督察替瞿師羅購買禮物,然後準備一個黃道吉日讓瞿師羅與財務官的女兒的結婚,並在他居住的村莊中心為他建造一棟兩層樓的新房。

    財務官的女兒寫完信之後,把它給折起來,偷偷繫回到瞿師羅的衣擺上。

    瞿師羅睡了一整天之後,又上路了。當他把信交給督察之後,督察讀了信,心中大喜,因為他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於是照信中的交代替瞿師羅與財務官的女兒舉行婚禮,並建造一棟新房送給他們。

    當這件喜事傳到了財務長的耳裡,如同晴天霹靂,他萬萬沒想到會弄巧成拙,因為他的毒計落空,加上喪子之痛,導致他生了一場重病,且從此一病不起,臥病在床。

    財務長派人把他生重病的消息傳給瞿師羅,卻都被瞿師羅的太太給半路攔截,瞿師羅的太太打探他養父的病情,得知還不嚴重,因此沒有告知瞿師羅。

    直到財務官的病情已嚴重到即將瀕臨死亡,瞿師羅太太認為時機因緣已成熟,才讓瞿師羅知道,並跟瞿師羅一起回去探病。

    瞿師羅的妻子叮囑他站在他養父的腳邊,而她自己則站在他養父的枕頭旁邊。 當他們進入房間時,她向自己的僕人發出命令,要眾僕人都守在房間的前面和後面。

    當財務長看見他的養子,便派人去叫管帳的人進來並詢問他的家裡有多少財產。其實, 財務長內心真正的用意是不願把所有的財富都留給瞿師羅繼承。

    瞿師羅的妻子非常聰明,她知道丈夫的養父是一個很陰險歹毒的人,肯定不會有好事,於是,她假裝悲痛欲絕,淚流滿面,說:「親愛的爸爸,您真的是這個意思嗎?」,接著,她撲倒在病人的身上,用額頭撞擊打病人的胸膛,為的就是讓他不能再說話。就在那時的當下,財務長去世了。

    之後,眾人通知國王財務長的死訊,國王為財務長舉行了葬禮,並問道:「他有兒子或女兒嗎?」 

    「陛下,財務長有一個兒子,他的名字叫瞿師羅。財務長在去世前已將所有財產都留給了他的兒子。」

    過了一段時間,國王派人召見瞿師羅。當瞿師羅底達王宮,並向國王頂禮,國王便把財務長生前的職位都移交給了他。

    有一天,瞿師羅的妻子與財務長家中的老婢女聊天,瞿師羅的妻子從婢女的口中意外得知原來丈夫的養父生前一直處心積慮想謀殺他,只是都沒能成功,但卻花費了大量的金錢。

    瞿師羅的妻子將此事告知給他的丈夫,瞿師羅一開始不相信,妻子便將老婢女找來作證,老婢女便一五一十將財務長生前如何謀害他的毒計都一一吐實,瞿師羅聽候精神大受打擊,他萬萬沒想到他一向敬重的養父竟一直費盡心機要取他的命,於是他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變,他認為既然他能多次死裡逃生,就不能再過放逸的生活了,從今往後,他要過著不放逸的生活。

    於是,他變成了大善人,開始作大布施,為盲人和窮人設立了施捨的善堂,並聘請他的朋友當管家。

    後來,瞿師羅的波羅蜜成熟了,他遇見了佛陀,他對佛有清淨的信心,在供養佛陀及僧團之後,他皈依三寶並受持五戒,證得了初果,成為一名標準的在家護法居士,他又奉獻了一座美麗的園林給佛陀及僧團,這座園林就是經典中著名的「瞿師羅園林」。

    瞿師羅長者成為古印度的富豪,猶如給孤獨長者一般,他護持僧團不遺餘力,且樂善好施。由於他的聲音宏亮優美,眾人還因此給他取了另一個名字叫「美音長者」。

    僧團中的比丘對於瞿師羅長者小時候經歷過七次的謀害都能大難不死的奇遇感到很好奇,於是,便請佛陀講解有關瞿師羅長者的宿世業力因緣果報。

    佛陀便對諸比丘說明瞿師羅長者的前生累世的因緣果報。

    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個沒有佛陀及佛法的黑暗時代,當時正逢飢荒,有一對夫妻帶著他們剛出生的小嬰兒逃難,但由於沿途缺乏飲食,加上長途跋涉帶來的疲憊,丈夫認為少了一個人便可多出一分飲食,於是他決定拋棄兒子,因為他們夫妻都還年輕,兒子將來還可以再生。

    但妻子卻堅決不肯,丈夫便趁妻子熟睡之際,偷偷將兒子給丟棄。妻子醒來後發現兒子不見了,悲痛欲絕,可是無奈怎麼找都找不到她的兒子。

    後來,這對夫妻來到一戶有錢的牧牛人的家求助,牧牛主人見這對年輕夫妻的狼狽模樣,起了惻隱之心,便讓他們暫居在牛棚裡,並給他們奶酪等美食。

    丈夫因太久都沒吃東西,於是狼吞虎嚥暴飲暴食,竟然一命嗚呼,由於丈夫死前看見牧牛人家中養的母狗很有福報,吃的與住的都比人類還要好,於是他生起了羨慕之心,他竟因死前的這一念不清淨,死後投胎到這條母狗的肚子裡。

    這戶牧牛的主人很善良,平時也樂善好施,當時有一尊辟支佛經常來他的家裡托缽乞食化緣,牧牛的主人很歡喜供養辟支佛。

    那位投靠牧牛主人的年輕妻子自從丈夫死後便留下來當女傭,她也經常隨著主人經常幫忙供養食物給辟支佛,因此也種下了非常多殊勝的善業功德。

    年輕的丈夫自從轉世成為一隻小狗之後,也留在牧牛主人的家中,因為牠很聰明機伶,於是幫忙牛主人看管牛群。

    牛主人發現小狗很有靈性,於是便命牠每天都去迎請辟支佛來家中接受供養,小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每天清晨跑到辟支佛的禪修處,以狗吠聲提醒辟支佛去接受供養。每當辟支佛快走錯路,小狗便以吠聲提醒辟支佛,又或者咬住辟支佛的袈裟,讓辟支佛走回正路。

    小狗每天伴隨著辟支佛前去接受供養,並在途中以狗吠聲嚇走路旁的野生動物,以此保護辟支佛的安全,小狗雖然是畜生,可也為自己積攢下無量的功德善業。

    可是,小狗的前生拋棄自己兒子的惡業在此時都還沒有成熟。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七年匆匆晃眼一過,有一天辟支佛跟牛主人道別,牛主人很不捨辟支佛,但辟支佛表示他的塵緣已了,他要回香醉山涅槃。

    當辟支佛施展神足通,起身騰空飛行要離去時,小狗對辟支佛已經產生很濃的情感,依依不捨,牠在地面上一直對空中的辟支佛狂吠,似乎是叫辟支佛不要離開。

    狗的壽命都不長,小狗沒多久也往生了,可由於牠生前護持辟支佛的巨大善業功德先成熟了,因此小狗死後先轉生到了忉利天(三十三天)當一名神威顯赫的男天神,這位男天神跟別的天神有一處不太一樣,就是祂的聲音異常宏亮優美,可遠震四方。

    這名男天神在天界待了一段非常長的歡樂歲月,在這一段漫長的天界歲月裡,祂前兩生曾丟棄兒子的惡業因祂前一生當狗並護持辟支佛的善業過於巨大而被壓制住的緣故,仍處於蟄伏的狀態,依然未能成熟。

    直到後來,因為男天神在天界過於放逸,加上天福享盡,於是又轉生到古印度的人間。

    當祂轉生到人間時,因前兩生拋棄兒子的惡業在這一世的此時終於開始成熟了,過去的惡業的惡勢力在此世開始抬頭,過去的惡業讓男天神先投胎到一名妓女的子宮裡,讓他在人間的出生卑賤。

    之後,他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拋棄,也是緣於他前兩生拋棄自己的兒子的惡因所致。

    接著,他一連經歷七次陰險的養父所設計的謀殺,也都是因為他前兩生拋棄自己兒子的惡業已經成熟的緣故;可是,由於他前一世當狗時護持的對象是一尊辟支佛,是無上福田,因為當時造下的善業非常的巨大與殊勝,使他生生世世都有用不完的福報,又因為他當小狗的時候對路旁狂吠嚇走其他的野生動物,以此保護辟支佛的安全,因此殊勝的善業功德之力,使他今生即便面臨七次的危難,都能有幸遇到不同的貴人搭救,使他大難不死。

    由於瞿師羅前兩生的妻子就是他今生妻子的前生,因此他的妻子才會對他動情,再續前緣。

    又由於瞿師羅前生當小狗的時候,以狗吠聲提醒辟支佛前去接受供養,並為辟支佛引路,因此他今生能成為富豪,並獲得宏亮的好聲音,且贏得美音長者的名號。

    最後,佛陀說,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造的業,不論善業或惡業,都猶如向外拋擲的回力鏢,當因緣成熟時,終將回擊到我們自身的五蘊,而不會遺落在外界的地水火風等他處。

    佛陀又說,黑業有黑報,白業有白報,雜染業有雜染報,佛陀奉勸諸弟子們應當捨棄黑、雜兩種不淨業,專修清淨無染的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