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善惡彼此不能互相抵銷,一如本篇女主角妙光美女,她今世的美貌與前生的善業相應,但死後被五百盜賊輪番姦屍則與過去前生惡業相應。本篇律文也告訴我們不可仗恃特權胡作非為,妙光女的本生足以發人深省。 選譯自北傳律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5/6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室羅伐城,當時城中有一位長者,財富無限,受用豐足,猶如四大天王的北方毘沙門王一般(佛教大護法神之一,管理世界各地的鬼神、夜叉,特質是物樂富饒)。 他娶妻未久,妻便懷孕,其妻在有孕之日,形貌光彩異於平時,十月滿後便生一女,此女顏容姣好,人見人愛,所有美女應有的美態全都落映在她身上。尤其在她誕生之日,屋內有光明四照,猶如日光。 這樣的奇聞立即流遍整座城邑,眾人彼此交相接耳,如是議論著:「有某長者誕生一女,容儀殊特,人見人愛,姿色圓滿,初生之際有光明照室,猶如日光。」 於是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因好奇心,欲上門一睹奇景。 此時遠方有一命相師,善於以預兆占卜吉凶,聽說此女相貌奇異,也前往觀瞻。 命相師見後卻面色凝重,向四周眾人望去,告訴大家:「諸君等知否?此女雖有舉世難得一見的美貌,但依照相書中記載,此女將來必當與五百男子集體作愛!」 眾人雖聽相師這麼說,卻都認為:「此女貌美如此奇特,就算有五百男子與其做愛,也不足為奇。」 四方遠近眾人都聽到相師的預言,更加好奇,全都跑來觀看此女,把整條街衢擠的水洩不通。 長者在此女出生經過二十一日後,舉行滿月大會,邀集宗親族為此女取名。大家都在商量該給此女取什麼名字?最後一致決議:此女誕生之際,有光明照室,猶如日光,應與此女取名叫「妙光」。 長者於是僱請養母八人一起共同照養妙光,一直到她童年,稍漸長大,出落得雍容華貴,典雅秀麗,氣質出眾。舉凡伎樂管絃,無不一一精熟。她的身影光彩赫奕,身著華服,體香芬芳,在自宅中光明遍照,猶如天女處於妙花園般。如此奇姿儀容,可愛動人,風姿綽約,舉世無雙,就算是隱遁仙人等離欲之輩,若瞧見她的美,恐也難逃情欲魔網,更遑論是那些無始以來早已積集煩惱,性慾高昂的年輕男子,又怎能抗拒其惑魅?為保護妙光的貞節,其父晝夜遣人嚴加防守門戶。 到了妙光的適婚年紀,憍薩羅國王勝光大王,太子、大臣等,甚至遠方他國的王公貴族或達官貴人一類,都前來登門提親。但礙於妙光女早年出生時被相師預言將與五百男人做愛的傳言,大家覺得如果屬實必將玷辱門風,有損顏面,遂逐一打退堂鼓。然為一睹妙光美貌者依然絡繹不絕,宅中內外仍是人滿為患,甚至有男子躲在門窗戶牖外窺看,雖戒備守防也難以禁止。長者眼見恐貽家禍,很不安地思量著:「我女已長成,追求者雖多如過江之鯽,但皆因相師的預言拒卻迎娶。」於是長者見無人迎娶,心生憂惱,因此病苦纏身,漸漸憔悴消瘦。 正巧此城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娶妻未久,妻便因病往生。如是展轉續絃,從第二、第三、乃至於第七位妻子都接續病死。由於他前世做出令他人妻子短命的惡業,惡名因此遠揚,當時眾人便謔稱他為「殺婦」(剋妻)。 殺婦(剋妻)長者一人單身獨居,寂寞難耐,仍想尋覓適合的女子。當他到女方家裡問其婚事,女方父母總是諷刺他:「難道要我今天殺自己的女兒嗎?」 不得已,只好改找寡婦。但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難道要我今天自殺嗎?」 長者四處覓婦不得,心灰意冷之下,只好打消再婚念頭,本打算前往外道沙門、婆羅門及諸雜類梵行人修行處,想與他們一起修行。但長者又想到:「我父以前是佛陀的鄔波索迦(註:受三歸及五戒的在家弟子),又何必去追隨諸外道?我今應可與佛弟子一起修行。」便開始供養僧伽,計畫將來加入僧團出家。 長者便常常前往逝多林中,有舊友看他如此殷勤供僧,問道:「你經常出入寺院,是打算出家嗎?」 長者自我調侃:「我今已無家累,已算是出家,又何勞再正式出家?」 友問其緣故,長者便解釋緣由。 其友知悉後鼓勵長者:「雖然如此,但你仍應再接再厲,不要輕言放棄。若無兒女,豈不宗胤將絕?你還可尋找其他女子。」 長者難過地說:「我該怎麼辦呢?女方父母都諷刺我要殺他們的女兒,甚至寡婦還說嫁給我就是逼她們自殺。」 朋友建議:「如果是這樣,何不去找妙光美女?」 長者猶豫:「但曾有相師預言此女將與五百男人做愛,大家都不敢去提親,我又怎能娶妻作婊?」 朋友問:「平時你家還會有誰出入?」 長者說:「只有比丘會常來應供。」 朋友說:「那你還擔心什麼?你去提親吧!」 長者很沒自信地說:「恐怕她父母不會同意將她許配與我。」 朋友為他打氣:「你先不要想這麼多,說不定能成功。」 長者終於鼓起勇氣去提親。妙光父親一見長者登門造訪,早知來意,喜不自勝,高興地說:「歡迎!歡迎!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貴事?」 對曰:「我有不情之請,不知如何啟口?」 妙光父引導長者:「但說無妨。」 長者羞赧地說:「我想娶令千金妙光為妻。」 妙光父爽快地答應:「沒問題!」 長者立即籌設盛大婚禮迎娶妙光,以大隊車馬隆重將妙光迎接至室內。婚後便將家中所有鎖鑰都交給妙光,並叮囑:「賢妻,我們家過去慣例都是歸信佛僧,並以此為福田。若遇有比丘上門化緣乞食,你今後可隨時按其需求供給。」 妙光答曰:「這很好,我會這麼作。」 長者天天都延請比丘至家中飲食,妙光也親自常為比丘們煮食供養。但妙光若瞧見有比丘容貌俊美或身材挺拔者,便記在心裡。 有一次長者有事暫須外出,便交代:「賢妻,我於某處有事須遠行,你於福田供養不要停止。」 答曰:「好的。」 長者又去通知比丘們:「我有事必須遠行,唯願聖者能天天至舍下受食。」 比丘們祝福長者:「願你無病安樂,我們會去就食。」 長者遠行後比丘仍舊上門應供,這時妙光以夫不在,竟於比丘面前作出嬌姿媚態,想勾引比丘。比丘們見狀後各自回到寺中,討論著:「各位知否?現在有會招致後患的情形出現,我們今後該怎麼辦?」 有一比丘先說:「我明天不會去,你們呢?」 另一比丘附和道:「我們是乞食人,當奉行乞食法。」 大家都同意。 第二天竟無一人去應供。長者辦完事回家,問妙光:「聖者福田是否常來就食?」 答曰:「僅一日來食後,就不再來了。」 長者懷疑:「難道是此婦於聖者前露出嬌婬魅態,比丘們懼怕招致過患,所以不來。」便向寺中慇懃重新迎請。 比丘們婉拒:「我們是乞食人,自可依常法乞食。」 長者說:「聖者,我想我大概已知是怎麼一回事。我保證今後不會再給聖者們帶來困擾。」 比丘們見長者一片誠心,便接受邀請。長者頂禮後立即回去準備第二日比丘們的飲食,並命妙光到房間緊閉門戶。 長者於戶外親自授食,比丘飲食的時候,妙光竟於房間內心生邪念,想著:某甲聖者的足踹是如此的有形,腰背的線條是如此的堅挺,胸部的肌肉是如此的結實,從容貌、眼睛一直到頭頂等等,就這樣一一分別繫念縈繞在心,身心產生極重的愛染情慾,整個人被熊熊慾火內外通體焚身,汗流遍體,以致奄奄一息,最後竟一命嗚呼。 外面的比丘用餐後一如往常漱口,為長者說祝福頌辭後離去。長者開房間門叫喚妙光出來一起吃飯,但房內沒有回應,長者入房內見她躺臥於地,以為她是睡著,想以手推醒她,怎知她已斷氣,悲傷地對家人說:「我真是薄福之人,如此美女突然死去,你們去替我通報她的親人。」 妙光女的親人聞耗立即趕來,有的椎胸懊惱,有的哭成一團,甚至有人將責任怪到長者頭上,對長者開罵。 就這樣哭哭啼啼,吵吵鬧鬧地過了一晚,但大家想到人既已死,應立即入土為安,遂以五色氊裝飾喪車,將妙光女遺體送至森林裡下葬。 這時離森林不遠處剛巧有五百名盜賊出沒,在別處行盜完後來此停留。路上有一人看見賊營後,心想:「妙光美女今已身亡,四方遠近宗親都到森林裡送殯,若遇上這些盜賊,必將惹禍上身。我應該趕快去通知他們。」 所有親人得悉後,盛大備妥喪儀,遣人守護,含悲拭淚,各自打道回府。 盜賊慢慢來到森林傍,防守之人驚見立即隨處逃竄。盜賊遙見種種莊嚴的奠儀,都感到好奇,來到妙光女的棺槨前,揭開喪衣,大家驚見妙光女的遺容,雖死儼然活著一般,美貌無異於生前,都嘆說:「此女貌美如花,前所未見,縱然遠覓,亦難尋求。」竟各自生起性慾,輪番對妙光女的遺體姦屍。五百名盜賊在妙光女身上發洩完獸慾後,留下五百金錢離去。 第二天一亮,四方遠近眾人都聽說妙光女雖死,但遺骸尚被五百男人輪姦,而且還獲得金錢五百。 比丘眾也聽到這則消息,都感到很好奇,請問世尊:「這妙光女前身曾作何善業,身具光明,能於初誕之時滿室照曜?又今雖身死,尚被五百男人輪姦?還得到金錢五百?」 世尊解釋:「比丘們,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妙光女過去前身所作的善惡業終須自受,果報成熟時無人能代受。 你們聽好,在這賢劫中的過去某一段時期,當人類壽命平均二萬歲時,有迦葉波佛出現於世,十號具足,於婆羅斯施鹿林駐錫。 當時城中有位明君,名叫訖栗枳,治國有方,人民安隱豐樂,無諸賊盜,是一位佛教人間的大護法。後來迦葉波佛已般無餘涅盤,國王及眾人,於佛遺骨盛興供養,焚燒既畢,收集舍利,建起莊嚴高廣的佛塔供人禮敬供養。 有一位居士女,看見塔形,心生敬愛,遂以懷中明鏡繫於塔上,並發弘願:『願我來世所生之處,有光明照耀,猶如日光,隨身而出。』 比丘們,過去這位居士女就是今日妙光女的前身,由於她過去前世曾於佛塔上懸鏡發願,因此緣故,今獲此善果身如日光,出生之時,光彩曜遍滿於屋內。 至於她身雖死,仍有五百男人與之性交,完事後給她五百金錢這一段,也是過去因緣所致,你們應仔細地聽好。 在過去世時,有一位叫做梵授的婆羅斯明君,當時城中有一妓女名叫賢善,顏容姣好,人見人愛,王親國舅都曾與之交歡。有一次有五百牧牛人至芳園中一起飲酒作樂,大家都認為園中萬事雖足,唯獨缺少女人一起做愛交歡,實是美中不足,於是決定花錢找一名妓女應招。 大家都稱好,並決定招賢善來作伴。便派人前往其所邀約:「少女,可否至芳園中一起歡戲?」 賢善開出條件:「若能付得出金錢千文,我就去。少一分錢都不行!」 答曰:「我們先付五百,等歡戲結束後才一次付清剩餘的五百。」 賢善女同意:「就照你們的意思吧!」 眾人即先付五百定金。 賢善女說:「你們先回去等候,待我裝扮梳洗後即刻赴約。」 等眾人離去後,賢善女竟開始後悔,自忖:「我若與這五百個男人輪番做愛,豈不是要了我的小命?但已收了人家五百金錢,該怎麼辦呢?」 於是心生一計,想到過去王親國舅都曾是自己的恩客,若倚仗他們的權勢,或許能抵賴掉這一筆生意。便遣令婢使前往王親國戚那裡傳達:「我不小心收了五百金錢,答應為五百男人作性服務。我若與這五百男人接續做愛,一定會死掉。但如果不去,就要罰一倍的金錢。我與王親國舅曾經恩愛,可否幫我想一計策,可以取消這次的生意?」 王親國舅果真願出面力挺賢善女,當她的靠山,以王族勢力不令她去赴約,亦不還錢。 當時世間無佛,有獨覺(辟支佛)出現於世間,哀恤貧窮,依下臥具,隨得在家人的佈施而食,世間唯有此一福田。正巧此獨覺在人間遊歷,走進婆羅斯城,想覓一處安靜的地方修行。獨覺看見五百男人聚集一處,想給予他們植福的機會,便向他們走近。五百男子都看見尊者身心安詳平靜,迥異於一般凡夫,都認為尊者是世間真實福田,百劫難遭遇,應該興供養以植來世善因。隨即共同籌辦上等飲食,盛滿缽中,虔誠奉獻給聖人。 獨覺的慣例都是口不說法,唯現神通令在家人發善心。在受供後隨即飛騰至虛空之中,展現各種神變,於全身上下變幻出水火流光。 凡夫一見神通,立即心生信敬,猶如大樹崩倒於地,五體投地頂禮這位聖人。但五百男子對賢善女收了錢,仗勢毀約,也不還錢的惡行,都深感憤怒,仍在氣頭上,於是各自發願:『我等於如是真實福田所申供養,願以此善根迴向,未來生生世世都要與這名賤妓做愛,就算她死了,我們也會對她的遺骸姦屍,再給付她剩餘的五百金錢,不達目的絕不善罷干休!』 比丘們,你們應當明白,過去那位賢善女就是今世的妙光,過去那五百男人即是今世的五百盜賊。由於過去那五百男子能對聖者恭敬供養的緣故,再加上他們當時所發下的咒願,因著他們的業力,於生死中不斷輪迴流轉,已在五百世內常輪姦妙光女,並於事後給付她五百金錢作為代價。直到今日妙光婬女,雖已命喪黃泉,他們還是對她的遺骸進行姦屍,且於事後留下五百金錢。所以你們應當明白,自己作的業,是不可能由他人代為承受。你們都應當捨棄黑、雜兩種不淨業,專修純白淨業,應如是學習!」 諸比丘眾聽聞佛陀的解說後,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此時世尊想到,這一切都是由於諸比丘到這樣的在家人家裡接受飲食供養,才會有這種過患產生,便告訴諸比丘:「妙光女都是因為迷戀比丘,心生分別妄想,以致於喪命。所以今後你們不應再前往像這樣的人家裡接受供養,以免類似的過失再度發生。若有比丘前往像這樣的在家人家裡接受供養,因而產生過失者,得越法罪!」
原文/ 佛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有一長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