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齋毀戒的惡果(三)

        持守八戒固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惟破齋毀戒亦自有相應的惡報,絲毫不爽。本經中的龍王因前生持八戒時,毀犯齋戒,故而墮入畜生龍趣,無法實現前生求願生天的夢想,願以此經與諸法友共勉之。

選譯自北傳《賢愚經》(五九)二梵志共受齋緣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6/11/5八關齋戒日

       那時佛陀還住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某日初夜時分,有五百位天神,頭戴天冠,身配各種精美的瓔珞,帶著香花,來到精舍。他們身上的光明赫奕,遍照整座祇桓林。

他們來到佛陀的面前,頂禮佛足後,獻上手上的花作為供養,然後恭敬的坐在一旁聽佛說法。他們聽法後心開意解,立即於座位上得須陀洹果(初果),接著遶佛三匝後,回到天宮。

第二天清晨,阿難尊者來到佛前問道:「世尊,昨晚我看見有光明照曜整座祇桓精舍,而且明亮程度倍逾於往常,難到是帝釋天主,或大梵天王,或是四天大王,還是二十八部鬼神大將昨夜前來聽法?」

佛陀告訴阿難:「都不是。那是過去在迦葉佛時代,有二位婆羅門,跟隨國王到佛前禮拜問訊。當時城中有一位優婆塞,勸那二位婆羅門受持八關齋戒。婆羅門問受此齋法,有何利益?優婆塞解釋若能受持八關齋法,隨意所求,必得如願。」

「婆羅門瞭解後便一起受持八關齋戒。他們兩人,一人求願生天,另一人求願作人間的國王。受持齋法後他們一起回到所有婆羅門的聚會之處。當時已是晚餐時間,其他婆羅門邀請他們一起共進晚餐。儘管其他人如何屢屢慇懃勸請,求願作國王的婆羅門就是堅持過午不食,無法勉強他進食。但求願生天者,卻跟其他人一起飲食,因為破齋的緣故,無法實現所願。」

「他們兩人後來命終後,破齋的婆羅門轉生於龍中。堅守齋戒者,因持齋戒清淨的緣故,果其所願得作國王。而轉生為龍的婆羅門因前生與國王一起受齋之故,所以出生在該國王的園池水中。」

「守園人日日常送各種果蓏奉獻給國王享用,某一日在園池水中,得一美果,色香具足,心想:『我雖可進出花園,但卻常被門監刁難,不如把這水果贈與門監討好他。』」

「門監得到水果後,心想:『我雖可進出皇宮,但卻常遭太監刁難,不如轉贈討好他們。』」

「太監得到水果後,心想:『皇后常跟國王說我的好話,不如送給皇后作為答謝。』」

「皇后得到後又將之轉送給國王享用,國王一嚐,覺得味道非常香美,便問皇后水果是從何而來?皇后說是太監送的,太監又說是門監送的,就這樣問到了守園人。國王便下命要守園人天天送上同樣的水果,否則就要把他給殺了。」

「這項命令無異造成守園人極大的壓力,守園人自知死劫難逃,便於園中放聲大哭,難過得不能自制。池中的龍王聽到哭聲,便化作人形出現,問守園人為何如此傷心,守園人便將來龍去脈告訴龍王。龍王一時心生慈悲,便回到水中,取出同樣的美果,放在金盤上,交給守園人,並要他轉告國王他們國過去前生曾一起受持過八關齋戒,只因龍王破戒,所以轉生在龍中。現在龍王還要再奉修八關齋法,求願捨此龍身,要國王儘速為他找出有關八關齋的經文,倘若不從,將發動海嘯淹覆這個國家。」

「但當時是無佛時代,正法已完全消失,就連佛這個字都沒有人提過,更何況是去找有關八關齋戒的經文。國王得悉龍王的意思後,悶悶不樂。當時有一位最受國王敬重的大臣,國王便下命要這位大臣想辦法,否則就要殺了他。」

「大臣回到家中,非常不開心,他的父親發現兒子的臉色不對,便問緣由,大臣將國王的命令告訴父親。父親告訴兒子:『我曾經看過家裡的堂柱有光,你去把他鑿破,看是不是有什麼東西藏在裡面。』」

「於是大臣聽從父親的指示鑿破堂柱察看,赫然發現裡面藏放著塵封已久的二卷經文,一是十二因緣經,另一是八關齋經文。」

「大臣非常的開心,將兩份經文放在金案上奉獻給國王。國王得之後,也是喜不自勝,便將之送與龍王。龍王得到後,非常歡喜,便將龍宮珍藏的各種寶物贈送給國王作為答謝。」

佛陀最後說:「龍王回到龍宮後,跟五百位龍子一起懃加奉修八關齋法,他們命終後,一起轉生至忉利天。昨晚就是他們一起來供養我,你所看到的就是他們所散放的光。」

佛陀說完上開經過後,在場所有比丘,都心生歡喜,有人因此得須陀洹,有人得斯陀含,或有人得阿那含,或有人得阿羅漢,也有人有發辟支佛心,甚至有人有發無上菩提心願成佛。

 

(五九)二梵志共受齋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於其初夜。
有五百天子。頂戴天冠。著諸瓔珞。
莊嚴其身。齎持香花光明赫奕。照祇桓林。
來詣佛所。前禮佛足。供養訖已。卻坐一面。
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
遶佛三匝。還詣天宮。於其晨朝。爾時阿難。
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照曜祇桓。倍逾於常。
為是釋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大將來聽法耶。佛告阿難。
亦非釋梵諸神王等來聽法也。乃是過去迦葉佛時。有二婆羅門。
隨從國王。來詣佛所。禮拜問訊。時彼城中。
有一優婆塞。勸二婆羅門言。汝等今者。
隨從王來。見佛世尊。因可受齋。
婆羅門言。受此齋法。有何利益。優婆塞言。
受此齋法。隨意所求。必得如願。時婆羅門。
聞是語已。即共受齋。一求生天。二求人王。
受齋已竟俱共還歸諸婆羅門聚會之處。
諸婆羅門言。汝等飢渴。可共飲食。受齋者言。
我受佛齋。過時不食。諸婆羅門言。
我等自有婆羅門法。何須受彼沙門齋耶。
如是慇懃數數勸請。不勉其意。求生天者。
即便飲食。以破齋故。不果所願。其後命終。
生於龍中。第二人者。絕不飲食。
以持齋戒故。果其所願得作國王。
以其先身共受齋故。生彼國王園池水中。
時守園人日日常送種種果蓏。奉上獻王。
卒於一日園池水中。得一美果。色香甚好。作是念言。
我雖出入。常為門監所見前卻。
我持此果。當用與之。作是念已。尋即持與門監。
門監得已。復作是念。我雖出入。
復為黃門所見前卻。當用與之。作是念已。
尋即持與黃門。黃門得已。復作是念。夫人為我。
常向大王。歎譽我德。我持此果。當用與之。
作是念已。即便持與夫人。夫人得已。
復上大王。王得果已。即便食之。覺甚香美。
即問夫人。汝今何處得是果來。
夫人即時。如實對曰。我從黃門得是果來。
復問黃門。汝從何處得是果來。
如是展轉推到園子。王即召呼。吾園之中。有是美果。
何不見送。乃與他人。園子於是。
本末自陳。王不聽言。而告之曰。自今以後。
常送此果。若不爾者。吾當殺汝。園子還歸。
入其園中。號[*]涕泣。不能自制。此果無種。
何由可得。時彼龍王。聞是哭聲。
化作人形。來問之言。汝今何以涕泣乃爾。
園子對曰。我於昨日。此園池中。得一美果。
持與門監。門監得已。復與黃門。黃門得已。
復與夫人。夫人得已。復上與王。今見約敕。
自今已後。仰送此果。若不爾者。當見刑戮。
今此園中。無此果種。是以涕哭。於時化人。
聞是語已。還入水中。取好美果。著金盤上。
持與園子。因復告言。汝持此果。奉上獻王。
并說吾意云。我及王。昔佛在世。
本是親友。俱作梵志。共受八齋。各求所願。
汝戒完具。得作國王。吾戒不全。生在龍中。
我今還欲奉修齋法求捨此身。願語汝王。
為我求索八關齋文。送來與我。
若其相違。吾覆汝國。用作大海。園子於時。
納受果盤。奉獻王已。因復說龍所囑之語。
王聞是已。甚用不樂。所以然者。當爾之時。
乃至無有佛法之名。況復八關齋文。
叵復得耶。若其不獲。恐見危害。思念此理。
無由可辦。時彼國王。有一大臣。最所敬重。
而告之言。龍神從我。求索八關齋文。
仰卿得之。當用持與。大臣答曰。今世無法。
云何可得。王復告言。
汝若不獲見送與者。吾必殺卿。大臣聞已。卻退至家。
顏色異常。甚用愁惱。時臣有父。年在耆舊。
每從外來。見子顏色。改易異常。尋即問言。
汝有何事。顏色乃爾。於時大臣。
即向父說委曲情理。父答子曰。吾家堂柱。我見有光。
汝為施伐。試破共看。儻有異物。
於是大臣。隨其父教。尋為施伐。取破看之。
得經二卷。一是十二因緣。二是八關齋文。
大臣得已。甚用歡喜。著金案上奉獻與王。
王得之已。喜不自勝。送與龍王。龍王得已。
甚用歡喜。齎持珍寶。贈遺與王。各還所止。
共五百龍子。懃加奉修八關齋法。其後命終。
生忉利天。來供養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難。
欲知彼時五百龍子奉修齋法者。
今五百天子是。佛說是緣時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