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不是創造萬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軀,跟你我一樣,必須經歷生、老、病、死的人生歷程。當然,他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有很多處,其中之一就是當他經歷以上的過程時,他沒有煩惱,他不會像凡夫一樣哀嚎痛哭,不會憂傷,不會鑽牛角尖。他除了身體上有苦樂的感受以外,心中無一絲掛礙,簡言之就是「身受心不受」。因為這一切對他而言,不過是緣起緣滅,又何須為此煩惱? 本經是敘述佛陀曾罹患筋骨關節酸痛的毛病,這也是佛陀一生中所遭遇的十大磨難之一。大家不解,何以佛陀已眾德具足,卻仍不免受此病痛,佛陀解釋今時所受之酸痛,乃前生往昔之惡業所致,雖今生已成三界世尊,仍須受此殘餘的惡業。同時,佛陀也藉此經文闡述這項惡業因緣是他過去生生世世與提婆達多所結下的恩恩怨怨之一。佛陀所要表達的重點是:當別人對不起我們的時候,千萬不要報復對方,一旦我們採取報復的行動,就如同手持一把無柄的雙刃利劍,傷人的同時也傷了自己,因為「害人終害己」。
選譯自北傳《興起行經》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第四 我是這樣聽說的:
當時,佛陀是這麼對舍利弗尊者說的:「 在很久很久數不清的歲月,古印度羅閱祇城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罹患熱病,且病情非常嚴重。 當時,城中有一位很有名的大醫生,不但精於辨識各種醫藥,且善於醫治各種奇難雜症。 這位長者的兒子急召這位名醫,並求他:『請您為我治病,如果我能痊愈,我一定會贈送您大量的金銀財寶。』 這位醫師接受請託,認真的為病人治病。 長者的兒子在醫師悉心的照料下,病痛漸漸的痊癒了。當他幾乎康復的時候,竟忘恩負義,不願履行當初對醫師的承諾。 長者的兒子後來又染病了,他又同樣開出如第一次的誘人條件,請醫師再度為他治病,但當他痊癒後仍是不履行承諾。就這樣連續三次請醫師醫治,每一次都不依約給付報酬給醫師。 醫師非常的憤怒,他覺得長者的兒子把他當傻瓜一樣的玩弄,實在是欺人太甚,他暗自決定要報復對方,他給對方另一種不是治療熱病的藥物,讓長者的兒子死得不明不白。」 佛陀說到這裡,對舍利弗解釋:「你可知當時那位名醫是什麼人嗎?他就是我的前身,而那位生病的長者兒子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 佛陀繼續說:「我當時給長者的兒子另一種藥物,讓他死於非命,以此惡業因緣,令我墜入地獄,受盡長達數千歲的燒煮之苦,後來又依序轉生至畜生、及餓鬼道受苦。由此殘緣惡業,今生雖已成佛,仍須承受筋骨關節酸痛之苦。」 於是,佛陀便說出以下的偈語作為總結:
「我往為醫子, 治於長者兒, 佛陀鄭重的對舍利弗說:「你們看我如今已成三界至尊,眾惡已盡、諸善普具,所有的天神、龍、鬼神、帝王、臣民、及一切眾生,皆受到我的教化,但我仍不免遇此宿世惡緣,更何況是其他愚冥、未得道的凡人呢?所以,舍利弗啊!你應當教導大家要好好的照護及檢點自己的身、口、意。」
佛陀說完後,在場的舍利弗尊者、及五百名羅漢、住在阿耨池畔裡的大龍王、八部鬼神,聽聞佛陀所說的正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