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大乘佛教將佛陀神化為如造物主般的上帝,嚴重誤導後世眾生對佛陀的認識。本經是佛陀的自我介紹,佛陀將自己喻為醫師,但與大乘佛教的「藥師佛」迥然不同。世間的醫師僅能醫治眾生身體上的病痛,但佛陀卻能醫治眾生心中千奇百怪的煩惱、恐懼與痛苦,是人類與天神的心靈導師,故又名為「天人師」。

選譯自《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8/5/4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時,佛陀與許多比丘們一起住在古印度舍衛國之中。

    佛陀在當時是這樣告訴比丘們:「比丘們,你們要明白,就如同這世界上的醫師,如果能夠具備以下四種知病識藥的專業本領,他就有資格稱為良醫,這四種條件分別是:

一、他能正確地判斷出疾病的類型,並對症下藥;
二、他能找出疾病產生的原因,找出適當的藥方;
三、他能對已經產生的各種疾病予以醫治;

四、他能斷除病源,令同樣的疾病不再復發。

    首先,他能正確的判斷出疾病的類型,知道應用什麼藥治療。他會先針對疾病的症狀,對症下藥,治療病人,令得安樂。

    如果,疾病產生的原因,是來自於風起、黃起、痰起、陰起、骨節起、積實所起,他也都能針對這些病因,找出適當的藥方。

   對於已經產生的各種疾病,譬如鼻子發生病變,他可能會以煙薰、或以水灌鼻,或從鼻竅引氣等方式治療,也可能以吐瀉、或遍身攻汗等方式治療。

    為了斷除病源,令同樣的疾病不再復發,他也會認真的找出方法加以預防。

    而佛陀就如同良醫一般,也是如此,他對世間的眾生宣說四種無上的法藥,治癒眾生心中千奇百怪的煩惱、恐懼與痛苦。這四種法藥分別是: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眾生的苦,無窮無盡,佛陀卻能清楚的知悉該用什麼方法來滅苦,並將滅苦的方法為眾生宣說,令眾生徹底斷除產生痛苦的原因,當產生痛苦的原因消滅後,這世上所有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全都永遠消滅。

    佛陀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宣說如是無上法藥,幫助眾生得離諸苦。

    比丘們,又如轉輪聖王,坐擁四兵,因此如意自在,而佛陀所說的四聖諦也是如此。」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中。
與苾芻眾俱。是時世尊。告諸苾芻言。汝等當知。
如世良醫。知病識藥。有其四種。若具足者。
得名醫王。何等為四。一者識知某病應用某藥。
二者知病所起隨起用藥。
三者已生諸病治令病出。四者斷除病源令後不生。是為四種。
云何名為識知某病應用某藥。
謂先識知如是病相。以如是藥。應可治療。令得安樂。
云何名為知病所起。隨起用藥。謂知其病。或從風起。
或從[-+]起。或從痰起。或從[-+]起。或從骨節起。
或積實所起。知如是等病所起處。隨用藥治。
令得安樂。云何名為已生諸病治令病出。
謂知其病應從眼出。或於鼻中別別治療而出。
或煙薰水灌鼻而出。或從鼻竅。引氣而出。
或吐瀉出。或於遍身攻汗而出。乃至身分上下。
隨應而出。知如是等病可出處。善用藥治。
令得安樂。云何名為斷除病源令後不生。
謂識知病源。如是相狀。應如是除。
當勤勇力現前作事。而善除斷。即使其病後永不生。
令得安樂。如是等名為四種知病識藥。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出現世間。
宣說四種無上法藥。何等為四。謂苦聖諦。集聖諦。
滅聖諦。道聖諦。如是四諦。佛如實知。為眾生說。
而令斷除生法。苦本生法斷故。
而老病死憂悲苦惱。諸苦永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為是利故。宣說如是無上法藥。
令諸眾生得離諸苦。諸苾芻。又如轉輪聖王。四兵具足。
故得如意自在。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苾芻眾。歡喜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