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使比丘心生憂悔

PAcittiya 77.Sv. 5, pAcittiya 77, 1; Vin.IV, p149.

  Yo pana bhikkhu bhikkhussa saJcicca kukkuccaM upadaheyya, iti ssa muhuttaM pi aphAsu bhavissatIti etad eva paccayaM karitvA anaJJaM, pAcittiyan ti.

 

    若有比丘故意讓比丘憂悔1,心想:「如此一來,他將有一段時間感到不安」,正是這樣的理由,不是其它理由,犯懺悔。

因緣

  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比丘故意告訴十七比丘說,「未滿二十歲的人不被承認為比丘,你們都未滿二十歲,所以不被承認為比丘2」,使他們心生憂悔。

犯相

1.對象:比丘

2.方式:使產生憂悔

無犯

1.糾正說:「你未滿二十歲不被承認為比丘」、「你中午過後吃東西」、「你喝酒」、「你和女人秘密地坐在一起」,並說:「你要知道自己犯了什麼戒,以後不要再犯。」不是故意使人產生憂悔。

2.比丘精神失常。

備註

 

五分律:若比丘故令比丘生疑悔,作是念:「令彼比丘乃至少時惱」,波逸提。

僧祇律:若比丘故令他比丘起疑、悔,須臾不樂,作是因緣不異,波夜提。

四分律:若比丘故惱他比丘,令須臾間不樂者,波逸提。

十誦律:若比丘故令他比丘心疑,作是念,「令是比丘乃至少時得惱」,是因緣故不異,波夜提。

根有律:若複苾芻惱他苾芻,乃至少時不樂,以此為緣者,波逸底迦。

I. B. Horner:Whatever monk should intentionally arouse remorse in a monk thinking, “There will be no comfort for him even for a moment,” if having done it for just this object, not for another, there is an offence of expiation.

注釋:

 1.kukkuccam,自責,後悔,顧忌,擔心。

2.十七比丘的出家因緣詳見懺悔六十五的〈因緣〉。由於世尊在懺悔六十五「承認未滿二十歲者為比丘」中規定,「不能承認未滿二十歲的人為比丘」,是因十七比丘而制的,符合〈無犯〉中「第一個犯的人」,所以十七比丘的比丘身份仍然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