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建造小精舍


   本文是說比丘若沒有在家人供養精舍,而想擁有自己的修行小屋,而獨自建造者,須符合佛陀所規定的戒律。

   但若是有在家人供養,不論該精舍是新或舊,又或者只是修繕舊精舍,則不受本條戒律的拘束。

選譯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之造小房學處第六
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1/19

        這是發生在古印度王舍城的事。

   當時,有很多的比丘四處廣造精舍,但他們對所建造的精舍不是太滿意。他們不是嫌太長,就是嫌太短,或嫌過寬或過狹等等。

   有時,又因為精舍過於老舊而腐朽,不堪修理。於是他們便捨棄另造新屋。

   因為這些比丘把心思都用在這些建造營務之上,因此耽誤了修行。

    比丘們又因為常常向長者居士乞求建造器材及工人,以致帶給在家人很大的負擔與壓力。

    有一天,摩訶迦葉尊者在森林中的修行道場,聽說很多比丘不用心修行,四處建造房舍,常常向在家人索求材料及人工,帶給在家人沈重的壓力與負荷,便前往佛陀那裡,將此事告知。

   摩訶迦葉尊者說道:「世尊啊,請您慈悲教導所有的比丘獨自建造房舍的規定吧!」

    佛陀得悉後並不說話,但這是佛陀答應尊者請求的表示,迦葉尊者知道佛陀已應允後,並逕自離去。

    第二天一早,迦葉尊者偕同自己的學生,執持衣缽,繼續在人間遊行。

   佛陀便以此因緣,集合所有的比丘,詢問比丘們是否因為建造精舍而帶給在家人諸多困擾,比丘們也都坦承罪過,佛陀便嚴厲的譴責這些比丘:「你們這些人真是貪得無厭,而且難以伺候,你們難道沒有聽過我一向讚歎少欲、知足、易滿、易養等美德嗎?我們乞求民生所需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延續生命,好利用健康的身體修行而已,但你們卻本末倒置,忽略修行,反而著重在建造精舍這些俗務上。」

   佛陀為了僧團的十種利益,便統一制定有關建造小精舍的戒律如下:「今後若有比丘向在家人行乞建造小精舍,但卻遇不到有願意出資的在家人,而自己行乞材料及人工,動手建造精舍者,該精舍的空間只要能讓一般人可以行住坐臥即可,其長度為佛十二張手之長【佛陀的一張手為普通人的三倍長,也就是一般人的十八肘長】,寬廣為七張手之寬【一般人的十肘寬】。

    並且居住前應先察看建造的地點是否適當,然後再應邀同其他比丘一起複查。
所謂地點適當與否係指是否有蛇、蠍、蟲、蟻等窟穴存在而言,如果有,那麼該處便不適宜建精舍。

    其次,再觀察附近是否有政府機關、神廟、長者的宅邸、外道的修行道場、比丘尼的修行道場等等,還有要注意是否須砍伐有靈性的大樹,如果以上情況存在,就叫做有諍競,如此就不應建造精舍。

   還有基於安全的考量,必須觀察精舍預建的地點是否在河井之上或瀕臨懸崖,如果有,就叫做無進趣,也不應建造精舍。

   如果以上情形都不存在,該名比丘便應前往寺中,敷座鳴槌,集合所有的比丘,合掌告知:『各位大德僧伽,請聽我告知,我某甲營作比丘,於建造精舍之處所已觀察清淨;我某甲營作比丘,於清淨處欲造小房,懇求僧眾允許。』

   這時,其他的比丘不應聽信該名比丘單方面的告白,就不前往複查,其他比丘應一起前往觀察該地點是否真如該名比丘所言皆如法清淨,如果有任何一處不清淨,就不應同意該名比丘建造精舍;如果,一切都如法如律,便應回到僧團再集合一次,當眾作證並授權該名比丘可獨自建造精舍。

    如果,私自建造精舍而僅違反以上其中一條或以上的規定者,便觸犯突吉羅罪;若是完全不照上開規定進行者,便觸犯僧伽伐尸沙。

    觸犯僧伽伐尸沙者,此罪須依僧團前發露懺悔才能除滅。

    又前往複查的比丘,也必須善盡監督及觀察之責,否則兩人一起連帶犯戒。

    又若是獲得已經建造好的新精舍或舊精舍(即有在家人供養),或營修營舊精舍者,縱然不符上開規定也不犯戒。

    最後,制戒以前的初犯,以及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者,皆不犯戒。」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苾芻廣造房舍。或嫌太長太短或嫌寬狹。
或復朽故不堪修理。悉皆棄捨更造新屋。
自作使人多有營務。便廢習誦妨礙思惟。
復從長者居士。數數乞求草木車乘及營作人。
惱諸施主。時具壽摩訶迦攝波。
在此城邊阿蘭若處住。聞諸苾芻多造房舍。乃至惱諸施主。
聞是事已往世尊所。禮佛雙足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聞有眾多苾芻多造房舍。
或嫌廣狹復。
更造新。妨修善品乃至惱諸施主。如前具白。
唯願世尊。為哀愍故教諸苾芻造房舍法式。
爾時世尊。聞具壽迦攝波說是語已。
默然而許。時迦攝波知佛許已禮足而去。
時迦葉波至夜曉已。為欲將護同梵行者故。
執持衣缽遊行人間。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諸苾芻。
乃至問言。汝諸苾芻汝實造諸房舍。
或嫌寬狹廣作營為。乃至惱諸施主。諸苾芻言。
實爾世尊。爾時世尊種種呵責。
多欲無厭難滿難養。讚歎少欲知足易滿易養。
趣得供身修杜多行。威儀齊整稱量而受。告諸苾芻曰。
我觀十利乃至為諸苾芻。
於毘奈耶中制其學處當如是說。
若復苾芻自乞作小房。
無主為己作當應量作。此中量者長佛十二張手。廣七張手。
是苾芻應將苾芻眾往觀處所。
彼苾芻眾應觀處所。是應法淨處無諍競處有進趣處。
若苾芻於不應法不淨處。有諍競處無進趣處。
自乞作房無主自為己。不將諸苾芻往觀處所。
於如是處過量作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者謂是此法中人。餘義如上。
自乞者自乞草木。求覓車乘及以人功。
小房者得於其中容四威儀。謂行住坐臥。
作者或自作或使人作。
無主者謂無男女或半擇迦等為其施主。為己作者謂為自身當應量作。
此中量者長佛十二張手。佛者謂是大師。
此一張手當中人三張手。十二張手長中人十八肘。
廣七張手謂寬中人十肘半。
是苾芻者謂造房人。應將苾芻眾往觀處等者。
若不先自觀察。不應即將諸苾芻往。若自觀處所。
有蛇蠍蟲蟻等為窟穴處。是名不淨不應求法。
若清淨者。次當觀察所依之處。
若近王家及以天祠。或長者宅外道家苾芻尼寺。
或有好樹須伐。是名有諍競不應求法。
若無此患於其四邊下。至一尋。容得往來亦須觀察。
若有河井或臨崖坎。是名無進趣不應求法。
若處清淨無諍競有進趣者。
彼苾芻應往寺中敷座鳴槌。先以言白。
眾集已於大眾中脫革屣偏露右肩隨其大小致敬已。於上座前蹲踞而住。
合掌作是言。大德僧伽聽。我某甲營作苾芻。
於造房處已觀察清淨。我某甲營作苾芻。
於清淨處欲造小房求僧聽許。
唯願大德僧伽聽我某甲營作苾芻於清淨處造房。慈愍故。
如是至三。
時諸苾芻。不應信彼苾芻言不往觀察。
諸苾芻應共往觀察。
或時眾僧令可信者眾多苾芻往看房處。
若有如前不清淨有諍競無進趣處。不應許作。若處清淨無諸妨難者。
彼苾芻應歸住處。如法集僧已。
於上座前蹲踞而住。作如是語。大德僧伽聽。
彼某甲營作苾芻。造小房處。我等親已觀察。
處所清淨無諸妨難。僧伽今可知時。次令一苾芻作白羯磨。
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此某甲營作苾芻。
於造房處觀知清淨。此營作苾芻。
於造房處事皆應法清淨。今從僧伽乞聽許。若僧伽時至應聽許。
僧伽今與營作苾芻。
某甲於應法清淨處許作房舍。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
若彼苾芻既眾許已隨意當作。勿致疑惑言。
僧伽伐尸沙者。此罪依僧而得除滅。
乃至出罪非依別人。無殘有殘已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於不淨處有諍競處無進趣處。自作使人作小房時。
於此三中隨有一過。皆得窣吐羅底也。
若僧不許而作者。亦窣吐羅底也。若過量作者。
亦窣吐羅底也。若總具前過而作房者。得僧伽伐尸沙。
若有苾芻往餘苾芻處作如是語。
仁當為我於無諍競有進趣處求僧聽許。
勿令過量造作小房。時彼苾芻為作小房。於有諍競處。
或於無進趣處。或僧不聽許。或過量作。
彼營作苾芻。皆得窣吐羅底也。
若總具前過而作房者。得僧伽伐尸沙。
若彼苾芻往營作苾芻所作如是語。汝今作房極是善好。
如我所教不相違背。若有少闕草木泥等我當供給。
若於有諍處。或於無進趣處。或僧不聽許。
或時過量。二人皆得窣吐羅底也。若總具前過。
二人俱得僧伽伐尸沙。
若彼苾芻至營作苾芻所作如是語。汝今作房極為不善。
如我所言皆相違背。有所闕少皆不供給。
其營作人如前得罪。彼苾芻無犯。
若得先成屋及舊受用房。或修營舊室者無犯。
又無犯者調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