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敬法

        佛陀最初反對女人出家,但並非歧視女性,因為男女在身心構造上本即存有陰陽剛柔的差異,女性出家後會遇到比男性更多的問題與障礙,而這些問題與障礙,必將為佛法及僧團的存續帶來更多的困難。也因此,佛陀才會說假使女性加入僧團,將使佛法的壽命減少五百年。但台灣有女性沙門不解此義,公然毀謗 摩訶迦葉尊者歧視女性,認為他存有沙文主義,並指控他在第一次僧團的集結中控制整個僧團云云。事實上,這位女性沙門的見解極其矛盾,因為 佛陀不止一次在各個場合中公開表示摩訶迦葉尊者是一位已解脫的聖者,並讚揚其智慧、神通、慈悲等各種品德,甚至分座讓與尊者,所以如果真如這位女性沙門所言,那就表示佛陀就與愚痴的凡夫無異,那麼她又何必信佛?又何必出家?但事實上迄今她又未還俗,她的論點與她自己的行為正好打了她自己一個大嘴巴。

另外,有居士主張現今佛法已蕩然無存,因為佛陀在本經中預言佛法只有五百年的壽命云云,這位居士的看法也是非常矛盾,如果真是如此,則表示現已無正法可聞,那我們又何必浪費時間修行?不如把握生命及時行樂。

還有某學者主張本經中所謂的佛法的壽命減少五百年一事,是以文學性的描述方法來詮釋云云,這種講法是極其主觀與不認真,可謂無憑無據的空言質疑。因為本經的內容亦可見諸北傳《毗尼母經》卷一︰「佛告阿難︰吾所以不聽女人出家者,如世人家男少女多,家業必壞,出家法中若有女人必壞正法,不得久住。...女人能行八敬法者聽其出家,若不能者不聽在道。所以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欲渡水先造橋船,後時雖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後時壞正法,故為其制耳。...汝今為女人求出家,後當減吾五百世正法。」同樣南傳經典裡亦可見相同的記載。

現今的確是末法時代,但並不表示沒有正法,只是正法隱藏在邪法之中,已遭魚目混珠,難以辨識。因此,我們只有自求多福,勤加修習「佈施」、「五戒及八戒」、「多聞」並豎立「正見」,幫助自己橫度生死汪洋大海。

選譯自北傳《中本起經》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第九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7/10/26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住在古印度迦維羅衛國的釋氏精舍裡。當時,佛陀的姨母兼養母大愛道瞿曇彌,來到佛陀的面前,恭敬頂禮後,坐在一旁。

大愛道瞿曇彌雙手合十,對佛陀表示:「世尊,我聽說女人如果精進修行,是可以得到沙門四果的成就。如果真是這樣,我希望能從佛陀這裡受持教法及戒律。我已有清淨及堅定的信心,我希望能出家修持解脫之道。」

「不可以,我不允許!」佛陀不答應。「瞿曇彌,我不能同意女人在我教法中成立僧團,穿法衣。妳們只要在家好好過著清淨的生活,修持梵行,一樣也可以解脫。」

但是瞿曇彌仍希望出家,於是再三哀求,佛陀依然不允許。不得已,大愛道瞿曇彌只好暫時放棄,便上前行禮,遶佛三圈後離去。

沒多久,佛陀與其他大比丘從釋氏精舍來到迦維羅衛國,大愛道聽說佛陀與諸弟子來到國內,心裡非常的高興,又來到佛前頂禮,第二度表示欲成立比丘尼僧團的決心,但是佛陀仍然不允許。

佛陀與諸比丘留在該國夏安居,避雨三月,三月後修補成衣,便著衣持缽,出國離去,大愛道立即與其他老婦一起在後追上佛陀。

當佛陀一行人轉到那私縣,頓止在河邊時,大愛道一行人追趕上前,第三度表達欲出家的決心,佛陀還是不答應。

大愛道被佛陀三次拒絕,仍不死心,她站在門外,穿著破敗的衣服,光著腳駐足而立,蓬頭垢面,衣染污塵,身體疲勞,淚流滿面。

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眼見伯母大愛道如是狼狽可憐,即問:「瞿曇彌,妳為何身穿弊衣,光著腳站在門外,一人獨自悲泣?」

大愛道解釋:「阿難尊者,因為我是女人,不能出家,所以我為此而悲傷。」

阿難安慰大愛道:「別難過了,瞿曇彌,待我替妳向佛陀求情。」

阿難便為大愛道向佛陀請命,佛陀解釋他不答應女人出家的理由:「夠了,阿難,我不同意女人出家。阿難,譬如一個家庭裡生了許多小孩,如果是女多男少,這個家庭一定衰弱,不得興盛。假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中的清淨梵行不得久住。又譬如稻田禾稼具熟,一旦遇上惡露災氣,則必令善穀傷敗。同理,假使女人出家,必令佛法的清淨大道無法長久興盛。」

阿難繼續勸說:「但是大愛道對您有極大的恩德啊,當佛初生時,是她一肩扛起育養您的責任,將您撫養長大成人。」

佛陀說:「是沒錯,阿難,大愛道的確於我有極大的恩德。還記得我出生七日後,母親便去逝了,都是大愛道含辛茹苦地育養我,將我撫養成人。但是,今我於天下為佛,同樣也為大愛道帶來極大的恩德。大愛道但由我的緣故,得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又信佛、信法、及信比丘僧。對於苦、集、滅、道等四聖諦不再有任何的懷疑。也因此她有了清淨的信心,學習了禁戒,聽聞了正法,廣行布施善行,成就了解脫智慧。她亦能如法受持五戒,終身不殺生、不盜竊、不邪婬、不妄語、及不飲酒。阿難,假使有人終身能供給他人衣被、飲食、臥具、病困醫藥等民生必需品,此人仍不及我的恩德大。」

佛陀繼續說:「但是,阿難,女人也不是絕對不可以出家。假使女人想要出家做沙門,只要她能做到八敬之法,終身學習奉行,不得踰越,我便同意她出家。譬如欲防堵水患,只要能善治堤塘,慎勿漏水即可。何謂八敬之法呢?分別是:
(1)
百歲尼禮初夏比丘︰意即比丘尼即使年高百歲,一旦遇到受戒僅經半月以上的比丘時,仍須禮拜足下。
(2)
不得罵謗比丘︰意即比丘尼應恭敬比丘,不得妄加罵詈謗毀。
(3)
不得舉比丘過︰意即比丘有過,比丘尼不得檢舉;反之,若比丘尼有過,則比丘可以譴責。
(4)
從僧受具戒︰意即比丘尼若欲受持具足戒,都應從比丘那裡求受。
(5)
有過從僧懺︰意即比丘尼若有過,應在比丘及比丘尼眾(即二部眾)的面前坦露懺悔、自首,以消除驕傲之心。
(6)
半月從僧教誡︰意即比丘尼當每月二次(即每半月)前往比丘處,求教誡法,自我策進道業。
(7)
依僧三月安居︰意即比丘尼欲結夏安居時,不得與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但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為便利請求教誡故),以朝夕諮問法義,增長見聞。
(8)
夏訖從僧自恣︰意即比丘尼安居竟,應於比丘眾中行自恣法。換言之,若比丘尼有見、聞、疑等三方面的過失時,應請求比丘指摘。

只要女人能夠終身奉行以上八敬法,不得踰越,我就答應大愛道出家做沙門。」

阿難將佛陀的話記熟,便作禮而出,立即跟大愛道報喜:「瞿曇彌,妳不用再難過了。佛陀說女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行。持心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

阿難便一一為他的伯母解說佛陀所教敕的八敬之事。

大愛道聞後歡喜異常,回應阿難:「尊者,請聽我一言,譬如少女喜歡沐浴塗香,裝扮自己。如果有男子欲追求少女,為了令對方開心,以珍貴的名花、妙香、珍寶,結串為裝飾品送給少女,少女豈有不歡喜接受的道理?現今佛所教敕的八敬法,我亦歡心,願以頭首頂受之。」

這時大愛道,便受大戒,成為僧團中的第一名比丘尼,她出家後奉行法律,沒多久便成為阿羅漢了。

有一天,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一起參訪阿難尊者,問道:「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都是久修梵行,且已見諦的阿羅漢,還應當再向新受大戒的幼小比丘僧行禮?」

阿難說:「妳們先等一下,且待我進去問佛。」阿難即入室內,稽首佛足後,將大愛道比丘尼的話轉告佛陀,佛陀立即喝止:「夠了,阿難,你應當小心,不可再說這樣的話。你的見識遠不如我,倘若女人不於我道中作沙門,那麼其他宗教的異學梵志,及所有在家居士,都會以衣被鋪地,懇求諸沙門及有淨戒高行的聖者,能從此衣上踏過,以求增長福報。」

佛陀繼續說:「阿難,假使女人不於我道中作沙門的話,天下的人民,皆當解髮布地,懇求諸沙門及有戒、有聞、有慧的聖者,能從此髮上走過,以增長其福。假使女人不於我道中作沙門的話,天下人民,皆當備妥衣被、飲食、臥床、病瘦醫藥等民生資具,請求諸沙門自行來取。假使女人不於我道中作沙門者,天下人民,奉事沙門就如同奉事日月,如奉事天神,遠超過於諸外道異學者之上。假使女人不於我道中作沙門者,佛之正法,當興盛千年。」

佛陀又說:「正因為女人出家作了沙門,使我的教法僅延續五百年後而衰微。阿難,你可知為何如此?因為女人無法達到以下的五種高貴的地位,是哪五種呢?分別是:

一、女人不得作轉輪聖王。

二、女人不得作第二忉利天帝釋天主。

三、女人不得作第六欲天魔天王。

四、女人不得作第七梵天的大梵天王。

五、女人除非重新轉世為男人,否則不能以女人之身而成佛。

上開五種高貴的地位,只有男人才可以做到。」

佛陀解說完後,令在場的聽眾皆心生歡喜,依法奉行。

 

爾時佛遊於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大愛道瞿曇彌。行到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為道。佛言且止。瞿曇彌。無樂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當盡壽清淨究暢梵行。瞿曇彌。則復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便前作禮。遶佛而去。其後不久。佛時與諸大比丘俱。從釋氏精舍。
入迦維羅衛國。大愛道聞佛從諸弟子來入國中。心大歡喜。即行到佛所。稽首佛足下。大愛道復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為道。佛言止止。瞿曇彌。無樂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當盡壽清淨究暢梵行。大愛道。則復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便前作禮。遶佛而去。佛時與諸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補成衣已。著衣持缽。出國而去。大愛道即與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行轉到那私縣。頓止河上。大愛道便前稽首作禮卻住。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為道。佛言止止。瞿曇彌。無樂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當盡壽清淨究暢梵行。大愛道則復求哀。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便前作禮。遶佛而退。住於門外。被弊敗之衣。徒跣而立。顏面垢穢。衣服污塵。身體疲勞。噓唏悲啼。賢者阿難。見伯母大愛道如是。即問言。瞿曇彌。何因弊衣徒跣。面垢衣塵疲勞悲啼。大愛道答言。賢者阿難。今我用女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以自悲傷耳。阿難言。止止瞿曇彌。且自寬意。待我今入向佛說是事。賢者阿難。即入稽首佛足下。長跪白佛言。我從佛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今大愛道以至心欲受法律。其已居家有信。欲出家為道。願佛許之。佛言止止。阿難。無樂使女人入我法律為沙門也。所以者何。阿難。譬如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當知是家以為衰弱。不得大強盛也。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淨梵行不得久住。譬如稻田禾稼具熟。而有惡露災氣。則令善穀傷敗。今使女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清淨大道不得久興盛。阿難復言。今大愛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時。力自育養。至于長大。佛言有是。阿難。大愛道。信多善意。於我有恩。我生七日。而母終亡。大愛道。自育養我。至于長大。今我於天下為佛。亦多有恩德於大愛道。大愛道。但由我故。得來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復疑苦。不復疑習。不復疑盡。不復疑道。方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多聞。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殺生。不盜竊。不婬泆。不妄語。不飲酒。如是阿難。正使人終身相給施衣被。飲食臥具病困醫藥。不及我此恩德也。佛告阿難。假使女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當以盡壽。學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者。可入我律戒。何謂八敬之法。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月已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四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檢押。所聞所見。當自省察。五者比丘尼。不得訟問比丘僧事。以所聞見。若比丘僧。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察。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當半月詣眾中。首過自悔。以棄憍慢之態。八者比丘尼。雖有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大戒幼稚比丘僧下坐。以謙敬為之作禮。是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不得踰越。當以盡壽學而行之。假令大愛道。審能持此八敬法者。聽為沙門。賢者阿難受佛語已熟諦便作禮而出。報大愛道言。瞿曇彌。可勿復愁。已得捨家之信去家就戒。佛說女人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行之耳。持心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阿難便一一為伯母。說佛所教敕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入佛法律。大愛道。即歡喜而言。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塗香。衣莊嚴事。而人復欲利益之。安隱不怖。以好華香珍寶。結為[*(/)]瑤。持與其女。豈不愛樂頭首受耶。今佛所教敕八敬法者。我亦歡心。願以首頂受之。爾時大愛道。便受大戒。為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應真。然後異時。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俱行詣賢者阿難。而問言。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見諦。云何當使為新受大戒幼小比丘僧作禮。阿難言。小且待我今入問之。阿難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大愛道比丘尼言。是諸長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見諦。云何當使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僧作禮。佛言止止。阿難。當慎此言勿得說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外諸異學梵志。及諸居士。皆當以衣被布地。求哀於諸沙門言。賢者有淨戒高行。願行此衣上。令我長得其福。佛言阿難。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皆當解髮布地。求哀於諸沙門言。賢者有戒聞慧行。願行此髮上。令我長得其福。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皆當豫具衣被飲食臥床病瘦醫藥。願諸沙門當自來取之。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奉事沙門當如事日月。如事天神。過踰於諸外道異學者上。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佛之正法。當千歲興盛。佛復語阿難。以女人作沙門故。使我法五百歲而衰微。所以者何。阿難。女人有五處不能得作。何等為五。女人不得作如來至真等正覺。女人不得作轉輪聖王。女人不得作第二忉利天帝釋。女人不得作第六魔天王。女人不得作第七天梵天王。夫此五處者。皆丈夫得為之耳。丈夫得於天下作佛。得作轉輪聖王。得作天帝釋。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佛說是已。皆歡喜受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