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以歌唱歌詠的方式誦經

    比丘誦經的目的是為了讓佛弟子溫故知新並了知法義法味,同時也為了傳遞佛法。佛陀允許誦經也只是允許以單調的音節唸誦,但從未教佛弟子以歌唱或吟詩的方式誦經,然而中國佛教徒誦經卻宛若歌詠吟詩。後來,佛陀認為比丘以歌唱或吟詩的方式誦經有五大過失及過患,因此正式制定戒律,規定比丘不得以歌唱或吟詩的方式誦經。

選譯自《四分律》卷第三十五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七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3/7/2農曆五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在古印度佛陀時代的僧團中有一名比丘,他住的地方離世尊的所在不遠,有一次他以歌唱的方式詠聲誦經,佛陀聽到之後隨即告誡這名比丘:「你不要以歌詠的方式誦經。你應當像如來在大眾中說法的方式那樣誦經,不要像一個凡夫俗子那樣唱歌,不然會被人譏嫌不僧不俗。

    又或者,當你們想誦經時,也可以學舍利弗比丘或目揵連比丘那樣以四平八穩單調音韻直誦的方式誦經,不要像一個凡夫俗子那樣用唱歌歌頌的方式誦經,不然會被人譏嫌不僧不俗。

    比丘們,如果以歌唱或吟詩的方式誦經,有五種過失與過患,分別是:

一、因自生貪愛執著,迷失耽溺在歌頌的音聲,這是第一種過失。

二、如果有聽聞者,會令對方心生貪愛執著,耽溺愛樂其歌詠聲,這是第二種過失。

三、可能令聞迷戀歌聲而學習歌詠誦經,導致對方誤入歧途,反而離解脫越來越遠。

四、令在家諸居士看不起出家人,因為這些在家居士可能會這麼想:『這些比丘以歌詠的方式誦經,如我等所學習歌詠的吟詠聲一樣,不僧不俗。』,如此一來,這些在家人便可能生慢心,不恭敬出家人。這就是第四種過失。

五、若比丘在寂靜之處禪修時,可能因憶起吟詠音歌聲,以至於干擾打亂禪定之功,這就是第五種過失。」

    又有一次,尊者舍利弗與兩名比丘一起誦經,這兩名比丘出家以前都是高貴的婆羅門種姓,一個名叫牛授,另一個名叫牛生。

    後來,這兩個比丘一起行腳來到一處聚落,因為他們在此獲得很豐厚的供養,便打算住在此村。 

    由於這二名比丘出家以前都是婆羅門,他們學的都是婆羅門教以歌詠聲唱的方式誦經,因此即便出家之後,當他們讀誦經偈時,依然以過去婆羅門教的唱誦方式來唱誦佛經。

    後來,這兩名比丘當中的一人因患病,忽然猝死,而另一名現存者比丘因耽溺於憂傷,以至於荒廢忘記讀誦經偈。

    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室羅伐城,走入逝多林,稍作歇息之後,便前往拜訪尊者憍陳如,比丘對憍陳如禮敬完畢之後,便說:「尊者!可否請您與我一起共誦經偈溫習佛法?

    「善哉!我可以為你誦經偈。」

    憍陳如尊者誦了一段經偈之後,這名比丘突然心生不滿,打斷誦經,並抱怨及挑毛病說:「不對!不對!尊者所誦的經典,文皆謬誤,聲韻不長,致有所闕。」

    憍陳如尊者回答:「法友!我過去一直以來,都如是誦習經偈。」

    這名比丘因不滿意,隨即起身告辭,另外一一去參訪馬勝、跋陀羅、大名、婆澀 波、名稱、晡律拿、牛主、毗摩羅、善臂、羅睺羅等諸位大尊者們。

    這名比丘同樣請諸尊者們為他誦經,結果一如之前憍陳如尊者的情況,這名比丘很不滿意,最後他找到舍利弗尊者。

    這名比丘同樣請舍利弗尊者跟他一起溫習誦經,舍利弗尊者答應,結果在一起誦經時,當這名比丘刻意拉長或提高誦經時的聲韻,沒想到舍利弗尊者的聲韻比他更長。

    原來,舍利弗尊者出家以前也曾經是婆羅門種姓,舍利弗尊者太清楚這名比丘的驕慢習氣,所以舍利弗展現出比這名比丘更厲害的誦經音韻方式。

    這名比丘太驚喜了,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甘拜下風,他對舍利弗說:「大師啊!我跟其他諸位尊者一起誦經,他們誦習的音韻方式全都謬誤。唯獨您的音句正確,分毫無差。」 

    舍利弗尊者對這名比丘的奉承馬屁完全不領情,反而教訓起這名比丘:「你真是一個愚癡的人,明明就是你的不對,還自以為是,誹謗其他智者不善誦經。我告訴你,其他諸大德的誦經方式一點錯都沒有。」

    這名比丘被舍利弗尊者當頭棒喝訓斥了一頓,深感挫折,羞愧低頭無語。

    後來,諸比丘把這件事報告給佛陀知悉,佛陀心想:「比丘誦經,以歌詠的方式長牽音韻,作歌詠聲誦經,便有如是的過失與過患。」

    於是,佛陀正式制定如下的戒律:「比丘不應以歌詠引聲的方式誦經。若比丘作闡陀聲【註:婆羅門讀誦經典時以梵語唱誦的方式】誦經典者,得越法罪。但若是異國方言的音韻須引聲者,則無犯。」

 

原文/

《四分律》卷第三十五

時有一比丘。去世尊不遠。極過差歌詠聲說

法。佛聞已即告此比丘。汝莫如是說法。汝

當如如來處中說法。勿與凡世人同。欲說

法者。當如舍利弗目揵連平等說法。勿與

凡世人同說法。諸比丘。若過差歌詠聲說法。

有五過失。何等五。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法。

便自生貪著愛樂音聲。是謂第一過失。復次

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法。其有聞者生貪著

愛樂其聲。是謂比丘第二過失復次若比丘

過差歌詠聲說法。其有聞者令其習學。是

謂比丘第三過失。復次比丘過差歌詠聲說

法。諸長者。聞皆共譏嫌言。我等所習歌詠聲。

比丘亦如是說法。便生慢心不恭敬。是謂

比丘第四過失。復次若比丘過差歌詠聲說

法。若在寂靜之處思惟。緣憶音聲以亂

禪定。是謂比丘第五過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七

時尊者舍利子與二婆羅門子而為出家,一名牛授,二號牛生。

      二人悉 教讀誦經教。後時此二人共遊人間,至一聚落,多獲利養,便住此村。 時彼二人先學婆羅門歌詠聲法,由串習故,今時讀誦,作本音辭。時彼 一人遇病,忽然身死,其現存者既溺憂心,經多廢忘,即便還詣室羅伐 城,入逝多林,既停息已,便詣尊者憍陳如所,禮敬事畢,白言: 「尊者!可共溫經。」答曰:「善哉!我為汝誦。」既誦少多,報言:「尊者所誦經典,文皆謬誤,聲韻不長,致有所闕。」答言:「子!我 從先來,如是誦習。」即便辭禮,更別往詣馬勝、跋陀羅、大名、婆澀 波、名稱、晡律拿、牛主、毗摩羅、善臂、羅怙羅。既至彼已,白言: 「尊者!共我溫經。」答曰:「我為汝誦。」既誦少多,廣如前說,乃 至辭禮,遂詣尊者舍利子所。既禮敬已,白言﹕「鄔波馱耶﹗可共溫經 。」

      答曰﹕「善哉﹗我為汝誦。」同誦之時,長引聲韻。其舍利子聲更 倍長。白言﹕「大師﹗自餘尊老,誦習皆謬。唯獨親教,音句無差。」 報言﹕「汝愚癡人,自為謬誤,謗餘智者不善誦經。彼諸大德咸非謬誤 。」既被挫折,默爾無言。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苾芻誦經 ,長牽音韻,作歌詠聲,有如是過。由是苾芻不應歌詠引聲而誦經法。 若苾芻作闡陀聲誦經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須引聲者,作時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