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滅諍法的緣起

/喬正一

    在僧團之中,一旦有了紛諍,乃至諸比丘對於某一項法義的問題或戒律的解釋形成了兩派不同、甚且極為對立的意見時,佛陀便提出用「滅諍法」來解決紛爭。僧中的「滅諍法」一共有七種方法;也只有在滅諍法中才有僧團羯磨的兩派制,以多數派的意見為依歸。

    在佛陀尚住世的古印度時代,當時的僧團曾發生過兩次嚴重的分裂危機。一次是因經師派的比丘與戒師派的比丘對於某項戒律的解釋認知不同產生彼此傾軋,當時,經師派的長老吃過飯後未洗乾淨手,也沒有倒掉缽中的汙水並換上乾淨的水,於是戒師派的長老公然指謫該長老犯戒,要他公開懺悔。但,經師派長老認為戒師派的長老小題大作找碴,不予理會,於是便形成兩派比丘的爭端。

    後來,佛陀出面調停解釋並演說了《本生經》中非常著名經典的《王子復仇記》「長壽王」的故事。但比丘們不但不聽勸,甚至有愚痴無知的比丘竟對佛陀出言不遜,要佛陀別管閒事。 

    另一次僧團分裂的危機則是佛教的叛徒提婆達多欲滅佛篡位自己成立新的僧團。

    在僧團第一次分裂的危機時,佛陀對於這些弟子的愚痴惡行感到很無奈,便離開僧團獨自一人到森林裡靜修。在此期間,森林中有兩隻智商很高的靈性動物前來護持供養佛陀,一隻是猴子,另一個是大白象。後來,猴子死後因生前供佛的善行轉生到三十三天當大天神,祂憶起前生的善行,於是趁佛陀還在世,趕緊下凡來頂禮佛陀並聽聞佛陀說法,天神在聞法之後便當下證初果。至於那頭供佛的大白象後來的際遇,南北傳的經典記載稍略有不同,不過結論都殊途同歸,都指向就是佛滅後佛教赫赫有名且與希臘彌蘭王辯論法義的龍象大師那先尊者的前生。

     再回到僧團的第一次分裂危機,據《中阿含經》、巴利語佛典《中部》第128經《Upakkilesasuttaṃ》等經文的記載,佛陀利用了他離開僧團的那一段期間去探望阿那律、拔提、金毘羅等三位尊者,而阿那律尊者也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提出了許多修行上寶貴的問題,比如禪定及天眼通為什麼會退失等等。

    之後,佛陀在舍利弗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尊者的祈請之下才回到僧團,兩派的比丘也一起到佛陀的面前求懺悔,佛陀據此立下了《七滅諍法》。

    佛陀在世時僧團內部不和,甚至有分裂的危機,佛陀也解釋那是因為他前生在上一尊迦葉佛時代尚為菩薩的時候,當時他是一個出身極為高貴的婆羅門,他看不起迦葉佛,心中輕蔑迦葉佛,以此意惡業致使他今生成佛之後僧團內部常發生不合的爭端,甚至有分裂的危機。

    由以上《七滅諍法》的緣起可知,人的執著有多麼的可怕,即便身為佛陀在世時僧團的比丘,只要是自己堅持的意見或觀點,就算是錯的也依然執迷不悟,這就是四種執取之一的「見取」,就算佛陀出面調停解釋也依然不聽勸,甚至還嫌佛陀多管閒事,那麼生在佛滅後末法時代的我們又豈能不心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