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不得與未受大戒之人共宿的例外

    羅云,又譯為羅睺羅,是佛陀成佛以前尚為太子之時與太子妃耶輸陀羅的獨生子。

    本條比丘戒律的緣起是尚為沙彌身分的羅云有一次為了打掃環境,到了黃昏才回到寢室。當時有許多遠來的比丘以為該禪屋沒人住,於是便落腳在羅云的房裡。

    後來,諸比丘發現羅云回來,他們認為佛陀有制定戒律規定比丘不可與未受大戒者同宿,於是便將羅云給趕了出去。羅云為此居然忍耐惡臭屈身在廁所裡睡覺。到了半夜時分,廁所裡有一條毒蛇要攻擊螫咬羅云,佛陀以天眼通得知此事以後,先一步去拯救羅云,佛陀現身叫羅云從廁所裡出來,帶他回自己的寢室過夜。之後,佛陀便修改這一條比丘戒,規定未受具足戒的人可以和比丘最多同宿兩夜。

選譯自《四分律》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5/15農曆四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拘睒毘國的事,當時佛陀曾制定過一條戒律,規定:「比丘不得與未受大戒之人一起同寢過夜。」。

    某晚,還是沙彌身分的羅云本想跟其他比丘一起過夜,但諸比丘認為佛不允許比丘與未受大戒之人一起同寢過夜,於是便將羅云給趕出去。

    沙彌羅云沒有其他地方可以過夜,無奈之下,只好住在廁所裡。

    當時佛陀以天眼通得知此事,他來到廁所的門外故意發出咳嗽的聲音,羅云聽到門外有人,於是也發出咳嗽聲示意廁所裡有人。

    世尊明知而故問:「廁所裡的人是誰?」。

    羅云回答:「是我,我是羅云。」

    「你在這裡做甚麼?」

    「因為諸比丘說:『不得與未受具足戒之人共宿。』,所以他們將我從屋裡給趕了出來。我沒別的地方可落腳,沒辦法,我只好在此過夜。」

    世尊嘆說:「這些愚癡的比丘怎麼這麼沒有慈悲心?怎麼可以把年紀這麼小的孩子給趕出門外?這些愚痴的比丘都不明白我制定戒律的用意,而且不明就裡的外道與在家人一旦知道此事之後一定會誹謗佛教不慈悲保護小孩。」

    於是,羅云在佛陀的帶領之下回到了屋裡,佛陀讓羅云留住在自己的屋裡過夜。

    第二日清晨,佛陀召集諸比丘,重新修訂戒律並鄭重宣告:「你們這些比丘沒有慈悲心,怎麼忍心將一個年紀那麼小的孩子在深夜裡給趕出屋外?你們根本沒有搞懂我當初制定此條戒律的真正用意,而且不明就裡的外道及在家人若得知此事一定會誹謗佛教,如此將會使正法在人間加速滅亡。從今起,我允許諸比丘與未受大戒之人一起過夜兩晚,若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天還沒亮之前,未受具足戒之人便應起身離去。若到了第四天,要不就是比丘自行離去,要不就是使未受具足戒之人離去。我現在修訂戒律如下: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之人共宿,最多只能同宿二夜,倘若超過了第三夜到天亮便觸犯波逸提。」

    佛陀也大致解釋這條戒律的要件如下:

    若比丘先至該屋,未受大戒之人後到;或未受大戒之人先到,比丘後到;或二人同時到,不管他們是右脇著地睡或小轉側一起睡,都觸犯此戒。若天男、阿修羅男、乾闥婆男、夜叉男、餓鬼男,乃及與畜生中有神通能變化者或不能變化者,倘若一起同宿超過二宿,便犯突吉羅。

    所謂未受具足大戒者,是指比丘以外之人。

 

原文/

爾時佛在拘睒毘國,諸比丘如是言:「佛不聽我曹與未受大戒人共宿,當遣羅云出去。」時羅云無屋住往廁上宿,時佛知[9]之,往詣廁所作謦欬聲。時羅云亦復謦欬,世尊知而故問:「此中有誰?」羅云答言:「我是羅云。」復問:「汝在[10]此中作何等耶?」答言:「諸比丘言:『不得與未受具戒人共宿。』驅我出。」世尊即便言:「云何愚癡比丘無有慈心,乃驅小兒出?是佛子不護我意耶?」即便授指與之令捉,將來自入住房共止一宿。明日清旦集諸比丘告言:「汝等無慈心,乃驅出小兒,是佛子不護我意耶!自今已去聽諸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二宿,若[11]至三宿,明相未出時應起避去。若至第四宿,若自去、若使未受戒人去。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過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說。

未受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餘未受大戒人是。

同室宿者,如前說。

若比丘先至、未受[12]大戒人後至,未受戒人前至、比丘後至,或二人俱至,若[13]脇著地犯,若小轉側亦犯。若天男、阿[14]須羅男、乾闥婆男、夜叉男、餓鬼男,及與畜生中能變化者、不能變化者,共過[15]二宿三宿,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比丘先不知在彼住、而未受戒人在後至,若未受戒人在前至、比丘[16]在後至,若屋上有覆無四障、或盡覆而半障、或有盡障而少覆、或半障半覆、或少障少覆,若空露地,若坐、若經行,不犯。若頭[]眩倒地、若病臥、或為強力所執、若為繫閉、若命難、淨行難,是為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五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