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唐代以降,科舉制度無異是打破了過去社會階級世襲的陋制,給予有才華的平民一個進階翻身的機會。但科舉雖是拔擢人才的途徑,卻非絕對公平的制度。就以現今的國家考試為例,除非是數理工等技術的科目,否則大多並無標準答案。也因此,中國人普遍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有趣的是,讀書竟排在第五末位,這突顯出中國人普遍相信富貴天定的宿命思想。本文是清朝大文學家紀曉嵐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離奇事件,他在清朝乾隆己卯年間擔任鄉試的主考官,負責批改考生的試卷。有一次,他在批閱試卷時,突然發生了兩名考生的試卷離奇的遺失,本以為這兩名考生命中與仕途無緣,卻沒想到隔年這兩名考生依然上榜,使他感悟到世間的富貴功名皆有定數,世人機關算盡,也都只是枉做小人而已。

    這當然是紀曉嵐個人的看法,譯者個人認為不全然正確,畢竟事在人為,成功是留給肯堅持到最後的人,世間的一切雖有定數,但非絕對不可改變。就如同那兩名考生,只要程度夠,實力堅強,真金不怕火練,一定會輪到自己。

選譯自清朝《閱微草堂筆記》

作者/紀曉嵐

喬正一白話譯於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六日星期五

    乾隆二十四年,那一年,我(紀曉嵐)擔任山西鄉試的主考官,當我在批改考卷時,發現其中有兩名考生的成績很不錯,一定可以上榜。

    當時其中一名考生的成績是排在第四十八名,沒想到在填寫榜單時,竟發生另一位主考官萬全縣令呂瀶將這一名考生的試卷錯收至他的衣箱,因為時間急迫,一直找不到他的試卷。

    而另一名考生的成績則是定在第五十三名,在填寫榜單時,竟吹起一陣怪風,將主考官桌上的蠟燭給吹滅三四次,後來主考官換了別的考生的試卷,怪風才停止。

    那名遺失試卷的考生名叫范學敷,而被怪風吹滅蠟燭更換試卷的考生叫做李騰蛟。

    當時,我個人私下認為這兩名考生很可能是做了什麼缺德事,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但沒想到,隔年即乾隆二十五年,這兩名考生又來應試,而且兩人都上榜了。

    更巧的是范學敷一樣是第四十八名,而李騰蛟後來在乾隆四十六年參加進士考試,也考上了。

    這使我覺得科舉考試冥冥中皆有定數,早一年也不行,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那些在官場上汲汲營於地位仕途之人又有什麼意思呢?該是屬於自己的就一定跑不掉,不是自己的,強求也沒用。就算是透過勾心鬥角,鑽營求得,那也是他命中本該得到的;如果真是屬於自己的,就算不用那麼辛苦鑽營乞求,最後也是會得到的。

原文/

乾隆己卯,餘典山西鄉試,有兩卷皆中式矣。一定四十八名,填草榜時,同考官萬泉呂令癏,誤收其卷於衣箱,竟覓不可得﹔一定五十三名,填草榜時,陰風滅燭者三四,易他卷乃已。揭榜後拆視彌封,失卷者範學敷,滅燭者李騰蛟也。頗疑二生有陰譴。然庚辰鄉試,二生皆中試。范仍四十八名,李於辛醜成進士。乃知科名有命,先一年亦不得。彼營營者何為耶?即求而得之,亦必其命所應有,雖不求亦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