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國家的領導人(總統或首相),固然威風八面。但,領導人的責任與壓力也相對非常之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時還遠不如一名富貴閒人來得悠哉逍遙。

    以下的經文是結合漢傳《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與南傳《法句經的故事集》的故事,從這篇故事可以看出就連帝釋貴為諸神之王,但經常很忙碌,常常得要為很多的大事勞心傷神,不能想去哪裡玩就能去哪裡玩,還是會覺得自己遠不如一名悠哉的天神來得幸福。

    本篇經文讓我們明白了「布施」的真諦不在於財物的價值及多寡,而是在於心態是否出於至誠。

選譯自《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與南傳《法句經的故事集》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0/12/19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說法。

    當時,摩訶迦葉尊者獨自來到王舍城,他對於受苦受難的蒼生非常的憐憫,他認為世上所有貧苦無依的人都是前生未曾修過布施善因,因此他常常放棄豪富之家的供養,給予貧苦的窮人布施植福的機會。

    這一天,摩訶迦葉尊者欲向窮人乞食化緣,他邊走邊想:「我應該先入禪定觀察,才能知道那一個窮人有機會可以布施種福。」

    尊者走入王舍大城之中,他看見路邊堆聚著糞便的巖窟中,躺著一位生重病的乞丐婆。

    這名乞丐婆處境極為淒涼,不但是孤苦無依,沒有東西可吃,而且已奄奄一息的躺在巖窟中,衣不蔽體,僅以小竹籬遮住骯髒的身軀。

    迦葉尊者以三昧宿命通得知此人是因過去多生多世都不修布施善因,也不植福,因此今生一貧如洗,窮到無立錐之地。

    尊者以神通進一步得知這名乞丐婆即將死亡,心想再不給她修福的機會,恐怕她永難逃離悲慘的處境。

    這名乞丐婆一身是病,又非常的飢餓,她向人乞討臭惡難聞的酸臭米汁作為食物。她看見迦葉尊者走向她,因見尊者威儀相貌非凡,故而心生敬重。

    摩訶迦葉尊者走到她面前,輕聲的安慰她說:「妳可以布施給我一點東西,這樣做必定可以令妳脫離苦海,可得大福。」

    這時,乞丐婆以如下的偈言向尊者哭訴著自己悲慘的命運:

「舉身得疾病,  孤窮安可言,
  一國之最貧,  衣食不蓋形。
  世有不慈人,  尚見矜愍憐,
  云何名慈哀,  而不知此厄?
  普世之寒苦,  無過我之身,
    願見哀矜恕,  實不為仁惜。」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乞丐婆一身是病,孤苦無依,沒有食物,又衣不蔽體,已窮到無立錐之地,就算世上最冷血無情之人,見到她也不免會升起惻隱之心。

    摩訶迦葉也以如下的偈言回覆乞丐婆:

「佛為三界尊,  吾備在其中,
  欲除汝飢貧,  是故從貧乞。
  若能減身口,  分銖以為施,
    長夜得解脫,  後生得豪富。」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佛陀為三界至尊,而我是他的弟子,如果妳想要脫離貧困,只要能以些許之物布施給僧伽,從此便能遠離貧窮,生生世世得大富大貴。

    乞丐婆自慚形穢,自覺沒有東西可以奉獻給尊者,故而重說以下的偈言:

「實如仁所言,  生世無功德,
  今在糞窟中,  不淨塗其身。
  飲食無分米,  羸形而不覆,
    如今之極貧,  施意與願違。」

    摩訶迦葉重說偈言:

「母說處不悅,  飢窮無以施,
  若其有施意,  此則不為貧。
  若復知慚羞,  此則著法衣,
  如母此二事,  衣食為備足。
  世有顓愚人,  俗衣寶穀多,
  無慚不念施,  計後此大貧。
  惶荒設福德,  可謂為希有,
    信哉罪福眾,  至誠不虛說。」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布施貴在誠懇,只要勇於布施,就不是窮人。真正的窮人是那種貪得無厭,自私自利,小氣吝嗇的有錢人。他們雖然享有巨額的財富,卻貪戀財寶,不懂得布施才是真正的富足,這樣的人當其福報享盡以後,轉眼間必將淪落赤貧淒涼。而窮人在他窮困時,若能勇於布施,可謂為世間希有,因為他已戰勝了最大的敵人,那就是心中的貪婪、吝嗇、與自私。

    乞丐婆聽到迦葉尊者的開導以後,心生歡喜,便想到日前曾向人乞討的臭米汁,她想要奉獻給尊者,但她怕尊者嫌棄不敢喝,便問道:「尊者,您願意慈悲接受我這碗臭米汁嗎?」

    摩訶迦葉稱讚並鼓勵乞丐婆:「真是善哉!」

    乞丐婆使盡全身的力氣,從洞窟中匍匐向前爬行,但因赤身裸露,不敢爬出洞窟,只好側身僂體,以竹籬將僅有的米汁倒在尊者的缽中。

    迦葉接受了,並祝福道:「願妳蒙福,今後平安,健康,幸福。」

    接著,迦葉心想:「我若拿到別處去喝,乞丐婆恐怕不相信我會喝下這碗米汁,她一定會認為我會將它倒掉,會傷了她的心。」

    為了讓乞丐婆產生信心,尊者便當著乞丐婆的面,將缽中的米汁全都喝下,然後再以布蓋住缽。

    乞丐婆見者不嫌棄這碗米汁,心裡很是感動,因此對尊者產生極大的尊敬與信心。

    迦葉尊者為了讓乞丐婆知道他供養的對象是一位諸漏已盡的阿羅漢,便打算在她面前施展神通,如此便能增益她的功德。

    於是尊者以神通沒入地底,又出現在虛空中,他身上發出水火,半身以上出現流水,半身以下又現烈火;接著又復變化改易,飛騰至虛空,從其東出現,消失於西方,南北亦爾。

    這時,乞丐婆親眼目睹這些神蹟,起身長跪在地,向高空遙視著迦葉尊者。

    迦葉尊者在空中問道:「妳有什麼願望?妳是想出生在世間豪富之家?還是想當轉輪聖王?或轉生到四天王天?或到三十三天?或欲界其他天界?或者是梵天?又或者妳是想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或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佛?總之,不管妳心中有何願望,皆可如願以償。」

    乞丐婆已嚐盡了人間的悲苦,她對於人間的種種苦難已深感厭倦,她聽說天堂的快樂不可思議,便告訴迦葉:「我願以以微福得生天上。」

    就這樣,迦葉尊者忽然在空中消失不見。

    過了幾天,乞丐婆過世了。她立刻轉生到欲界第二忉利天上,她全身威德巍巍,震動天地,光明挺特,猶如七個太陽在同一時間出現,照曜整個天宮。

    天帝釋提桓因被這瑞相嚇了一跳,心想:「究竟是哪一位天神,福德感動,其威德光明竟然勝過我?」

    天帝即以天眼看到是由人間的乞丐婆所轉生的天女使然。

    天帝釋提桓因即以下的偈語問天女的來歷:

「此女從何來?  大光明照曜,
 譬如七大日,  一時俱出現;
 震動吾宮殿,  威德難可當,
   本修何福德,  得來昇此天?」

    天女以如下的偈語回答帝釋其前生供養迦葉尊者的經過:

「本在閻浮提,  糞窟不淨中,
  羸老兼疾病,  衣食不充備。
  三千大千土,  釋迦文佛尊,
  次有大弟子,  名摩訶迦葉。
  哀矜從母乞,  說法我心歡,
  貢其臭米汁,  施少獲願多。
  一心供福地,  願欲生天上,
    棄身糞窟中,  來生忉利天。」

    天女想到她是因供養迦葉尊者,才能得享天上的福樂與榮耀,她想報答迦葉尊者的恩情,便欲以天上的各種珍寶奉施給迦葉。

    天女帶著她的侍女,手持天上的香花,忽然下凡,於虛空中散花在迦葉身上,然後降下,對尊者五體投地禮拜。

    天女禮畢後,叉手合掌讚歎尊者的功德:

「大千國土,  佛為特尊,  次有迦葉,
  能閉罪門。  昔在閻浮,  糞窟之前,
  為其貧母,  開說真言。  時母歡喜,
  貢上米潘,  施如芥子,  獲報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來下,
歸命福田。」

    天女說完以後,便與侍從一起回到天上。

    帝釋得知後,心想此女於人間臭惡之中,僅以酸臭的米汁供養迦葉,便能獲致如此大福,可見迦葉有大慈悲的胸懷,但想到尊者只接受窮人的供養,而不接有錢人的供養,便在心中盤算良策,打算偽裝成窮人到人間去供養迦葉尊者,好培植福報。

    於是,釋提洹因即與天后,持天上的百味美食,以神通裝在小瓶中,下凡到人間王舍大城的巷邊,以神通變出一間簡陋的小屋,再將自己變成窮困的老人,身體削瘦,步履闌珊,夫妻二人一起坐在一張草席上,屋內也不儲存任何飲食穀帛之具。

    這天,摩訶迦葉尊者開始乞食化緣,他如以往般向窮人行乞,他看天帝所偽裝的窮人,不知是天帝所變,便上前化緣,天帝所偽裝的窮人說道:「我等夫妻已經老邁,織席不暇,只有一點點的飯,準備用來當午餐。我們聽說尊者慈德,向窮人乞食,讓窮人獲得大幅。我們今雖窮困,卻願意自割席捐奉施賢者,如果真如尊者所言,令我夫妻得福,就請接受我夫妻倆的午餐。」

    迦葉尊者因未入禪定,一時不察,接受了天帝的供養。

    沒想到,尊者缽中的食物立即香氣四溢,甚至普熏整個王舍大城及其國界。

    迦葉尊者察覺有異,立即以三昧禪定思惟其中緣由,尊者剛入坐三昧沒多久,天帝夫妻立即恢復原形,快速的飛走,並於空中歡喜無量。

    迦葉尊者知道原來是帝釋變作窮人來供養他,目的是為了增加福祚,便譴責帝釋不該用偽裝的方式來供養。

    但帝釋卻辯解:「偉大的尊者,我們天神也很需要修福修善。您別看我貴為諸神之王,但事實上,我常感覺我自己的福報竟連一名普通的天人都不如。曾有一名男性天神,駕著天界的名貴跑車,戴著天界美麗的天女,在我面前炫耀說他們要去天界優美的勝地度假 去了。然後,他們的車子便在我的眼前呼嘯揚長而去。當時的我,真的好生羨慕。因為,我在天上的公務實在繁多,不時還得要防著阿修羅惡神趁我們不備之時進攻。我實在覺得當一名帝釋有時候連一個富貴悠閒的天人也 遠遠不如,這些天人享受的悠哉逍遙的福報遠比我還要多很多∼∼」

    迦葉尊者心想他今天已接受帝釋的供養,就不宜再退還給天帝。還是稱讚道:「善哉啊!帝釋!種福無厭,竟忍受醜陋的外型,不惜紆尊降貴,委屈自己下凡到臭惡的人間,目的就是為了殖福,你們必獲影報。」

    帝釋及天后聽到迦葉尊者的祝福,在虛空中歡喜欣踊地連續稱頌「善哉」。

    就這樣,空中響起悠揚美妙的音樂,前來迎接帝釋回到天宮。 

    佛陀得悉上開的經過,便告訴阿難尊者:「這名乞丐婆,可謂一切世間無人能及,她雖以些許的臭米汁布施給摩訶迦葉,卻獲得不可思議的福報,這是因為她身逢苦厄,能對迦葉尊者產生至誠的恭敬與信心,因此獲致無量的福報。而釋提桓因,在天上逍遙自在,卻寧願放棄豪尊,不惜紆尊降貴,屈就自己下凡來殖福,其所獲福報亦難以計算,是以如來說他們都是布施第一。可憐世人大多愚癡,沒有幾人能做到這樣的布施,你應當去廣宣如來的教誨。」

    當佛陀說說完以後,天、龍、鬼神、四輩弟子、比丘僧,皆因此心生布施善意,隨其志願,皆得果報 

    一切在場的聽眾,莫不心生欣樂,對佛陀稽首作禮。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度於君民,
與除饉眾、天、龍、鬼神、世間人民無央數,
眾會聽經。 是時,
摩訶迦葉獨行教化到王舍城,常行大哀福於眾生,捨諸豪富而從貧乞。
摩訶迦葉時欲分衛:「若其未行先三昧正受,
何所貧人吾當福之?」即入王舍大城之中,
見一孤母,最甚貧困,在於街巷大糞聚中,
傍鑿糞聚以為巖窟,羸劣疾病常臥其中,
孤單零丁無有衣食,便於巖窟施小籬以障五形。
迦葉三昧知此人宿不植福是以今貧,
知母壽命終日在近:「若吾不度,永失福堂。」
 母時飢困,長者青衣而棄米汁,臭惡難言,
母從乞之,即以破瓦盛著左右。摩訶迦葉到其所,
咒願言:「且多少施我,可得大福。」 爾時老母,
即說偈言:
「舉身得疾病,  孤窮安可言,
一國之最貧,  衣食不蓋形。
世有不慈人,  尚見矜愍憐,
云何名慈哀,  而不知此厄?
普世之寒苦,  無過我之身,
願見哀矜恕,  實不為仁惜。」
摩訶迦葉即答偈言:
「佛為三界尊,  吾備在其中,
欲除汝飢貧,  是故從貧乞。
若能減身口,  分銖以為施,
長夜得解脫,  後生得豪富。」
爾時,老母重說偈言:
「實如仁所言,  生世無功德,
今在糞窟中,  不淨塗其身。
飲食無分米,  羸形而不覆,
如今之極貧,  施意與願違。」
摩訶迦葉重說偈言:
「母說處不悅,  飢窮無以施,
若其有施意,  此則不為貧。
若復知慚羞,  此則著法衣,
如母此二事,  衣食為備足。
世有顓愚人,  俗衣寶穀多,
無慚不念施,  計後此大貧。
惶荒設福德,  可謂為希有,
信哉罪福眾,  至誠不虛說。」
爾時,老母聞偈歡喜,心念前日有臭米汁,
欲以施之則不可飲,遙啟迦葉:「哀我受不?」
 摩訶迦葉答言:「大善!」 母即在窟匍匐取之,
形體裸露不得持出,側身僂體,籬上授與。
迦葉受之,尊口咒願:「使蒙福安。」 迦葉心念:
「若吾齎去著餘處飲之者,母則不信,謂吾棄之。」
即於母前,飲訖盪缽,還著布囊中。
 於是老母特復真信。迦葉自念:「當現神足,
令此母人必獲大安。」即沒入地更在虛空,身出水火,
半身以上現其水出,半身以下復現火出;
又復變化改易,飛騰虛空,從其東出沒於西方,
南北亦爾。 時,母人見此踊躍,
一心長跪遙視迦葉。迦葉告曰:「母今意中所願何等,
世間豪富、轉輪聖王,及四天王、
釋梵諸天?若復欲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辟支佛?若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惟三佛者,悉可得果其願。」 爾時,母人厭於世苦,
聞天堂上審為快樂,即啟迦葉:
「願以微福得生天上。」於是,迦葉忽然不現。老母數日壽終,
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動天地,
光明挺特,譬如七日一時俱出照曜天宮。
 釋提桓因即自驚悸:「何所人者,福德感動,
將無此間有勝吾者?」
即以天眼觀此天女福德使然。釋提桓因即偈問言:
「此女從何來?  大光明照曜,
譬如七大日,  一時俱出現;
震動吾宮殿,  威德難可當,
本修何福德,  得來昇此天?」
是時,天女答帝釋偈言:
「本在閻浮提,  糞窟不淨中,
羸老兼疾病,  衣食不充備。
三千大千土,  釋迦文佛尊,
次有大弟子,  名摩訶迦葉。
哀矜從母乞,  說法我心歡,
貢其臭米汁,  施少獲願多。
一心供福地,  願欲生天上,
棄身糞窟中,  來生忉利天。」
爾時,天女即自念言:「此之福報,
緣其前世供養迦葉所致,
假令當以天上珍寶種種百千施上迦葉,猶尚未報須臾之恩。」
即將侍女持天香華忽然來下,於虛空中散迦葉上,
然後來下五體投地。禮畢卻住,叉手歎曰:
「大千國土,  佛為特尊,  次有迦葉,
能閉罪門。  昔在閻浮,  糞窟之前,
為其貧母,  開說真言。  時母歡喜,
貢上米潘,  施如芥子,  獲報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來下,
歸命福田。」
天女說已,即與侍從俱還天上。
然後帝釋心念:「此女於閻浮提臭惡之中,
以其米汁供養迦葉乃致此福,迦葉大哀,
但福劣家不及大姓,當作良策,於閻浮提詣迦葉所,
興設福祐。」 釋提洹因即與天后,
持百味食盛小瓶中,下詣王舍大城巷邊作小陋屋,
變其形狀似于老人,身體痟瘦僂行而步,
公妻二人而共織席,自現貧窮乞人之狀,
不儲飲食穀帛之具。 摩訶迦葉後行分衛,
見此貧人而往乞食,公言:「至貧無有,如何?」迦葉咒願:
「良久不去。」 公言:「我等夫妻甚老,織席不暇,
向乞少飯,適欲食之。聞仁慈德,
但從貧乞欲以福之。今雖窮困,意自割捐以施賢者,
審如所云令吾得福,天食之香非世所聞,
若豫開瓶苾芬之香。」迦葉覺之,全不肯取。即言:
「道人!弊食不多,缽來取之。」 迦葉缽取受咒願:
「施家其香普熏王舍大城及其國界。」
迦葉即嫌其香無量,即便三昧思惟其本,方坐三昧,
公及母還復釋身,逕疾飛去,
空中彈指歡喜無量。迦葉思惟即知帝釋化作老公,而為此變,
欲增福祚。「吾今已受,不宜復還。」迦葉讚言:
「善哉!帝釋!種福無厭,忍此醜類,來下殖福,
必獲影報。」帝釋及后倍復欣踊。是時,
天上伎樂來迎,帝釋到宮倍益歡喜。 佛告阿難:
「此貧母人,一切世間無能及者,惠雖微少,
福報甚多,以其苦厄興至心故,致無量福,
福應之報。釋提桓因天上自恣,
而捨豪尊來下殖福,獲報難量,是以如來說檀第一。
閻浮提人愚癡可矜,其如此比有少少耳,
汝當廣宣如來真言。」 佛說是時,天、龍、鬼神、四輩弟子、
比丘僧,興設大福而至達嚫,願及眾生,
隨其志願,皆得果報。 佛說經已,
一切眾會莫不欣樂,稽首作禮。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