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與巴利《小部》的《經集》 第3品第5經的內容完全相同。經中敘述樂善好施一定有大功德,而若想從布施中獲致無量的功德,除了布施對象的品德、布施的物品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布施的心態。如果能以慈悲、無私、信心、謙卑的清淨心去布施,那麼布施將因我們清淨的心而得到淨化,可幫助我們消除心中的五蓋,有利於提升禪修。

    佛陀在本經中還說到,若以慈悲、無私、信心、謙卑的清淨心去布施,再配合修持四無量心,來世便可投生在天界、乃至梵天   

    願以此譯介經文的微薄功德,迴向給母親、先父、諸法友、一切龍天護法善神(尤其是毘沙門天王Kuvera Vessavaa),願大家平安、健康、喜樂、富裕,速證解脫。

    再願我世世生生不論在世間的學問或技藝上,或出世的解脫道上,都不遇惡知識、惡友或惡眷屬;常遇善知識、善友、善眷屬圍繞、扶持、提攜、幫助。並願我生生世世正見具足。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159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1/2農曆23日之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有一位名叫魔瞿的婆羅門來到佛陀的住處,他向世尊問候過,便坐在一旁。

    他問佛:「瞿曇!我在家裡經常作布施的善行,如果有一個人上門來乞討,我就布施給這個人;如果是二個人、三個人,乃至百、千人上門來乞討,我也都會布施給他們。

    我的問題是:像我這樣的布施,能得到很多的福報嗎?」

    佛陀告訴這位婆羅門:「可以!你這樣行布施,確實可得到很大的福報。因為你樂善好施的緣故,所以你必將得到很大的福報!」

    魔瞿婆羅門便誦以下的偈語問:

「在家所為作,布施復大會,因此惠施故,欲求大功德。
 今問於牟尼,我之所應知,同梵天所見,為我分別說。
 云何為解脫,勝妙之善趣?云何修方便,得生於梵世?

  云何隨樂施,生明勝梵天?」

    婆羅門的意思是問:在家人能做的修行,就是廣行布施。在家人藉由布施,都想求得大功德。我認為您的知識與智慧就如我信仰的梵天一樣,我想請問您:什麼是解脫?怎樣才能投生到天界或梵天?為什麼隨自己的經濟能力樂於布施便能投生在光明的梵天?」

    世尊也以偈語如是回答:

「施者設大會,隨彼愛樂施,歡喜淨信心,攀緣善功德。
 以其所建立,求離諸過惡,遠離於貪欲,其心善解脫。
 修習於慈心,其功德無量,況復加至誠,廣施設大會?
 若於其中間,所得諸善心,正向善解脫,或餘純善趣。
 如是勝因緣,得生於梵世,如是之惠施,其心平等故,

  得生於梵世,其壽命延長。」

    世尊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樂善好施,能隨著對方的需求而樂於布施。他在布施的時候是以歡喜、清淨的信心去行善,必定能累積善功德。

    他可以此功德,求遠離一切的惡法,譬如遠離貪欲、瞋恚….等五蓋,使其心從欲、惡、不善法中得到解脫。

    他若能再進一步去修慈心等四無量心,便能培育無量的功德;再加上他以至誠的心去廣行布施,藉由布施所得到的一切善心,正向善解脫,或走向其餘的善趣,此人便可憑藉如此殊勝的善因緣,而轉生於梵天的世界。由於他能以平等心去布施,所以他能投生在梵天的世界,享受綿長無盡的天人壽命。」

    魔瞿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歡喜不已,便從座位起身,逕自離去。
 

原文/

雜阿含115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魔瞿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曇!我於家中常行布施,若一人來施於一人,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與,我如是施,得多福不?」
  佛告婆羅門:
  「汝如是施,實得大福,所以者何?以於家中常行布施,一人來乞即施一人,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與故,即得大福。」
  時,魔瞿婆羅門即說偈言:
  「在家所為作,布施復大會,因此惠施故,欲求大功德。
   今問於牟尼,我之所應知,同梵天所見,為我分別說。
   云何為解脫,勝妙之善趣?云何修方便,得生於梵世?云何隨樂施,生明勝梵天?」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施者設大會,隨彼愛樂施,歡喜淨信心,攀緣善功德。
   以其所建立,求離諸過惡,遠離於貪欲,其心善解脫。
   修習於慈心,其功德無量,況復加至誠,廣施設大會?
   若於其中間,所得諸善心,正向善解脫,或餘純善趣。
   如是勝因緣,得生於梵世,如是之惠施,其心平等故,得生於梵世,其壽命延長。」
  時,魔瞿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