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河喻經  

         

       


本經是敘述佛陀以灰河作為比喻,為諸比丘所開示的法。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177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5/12/4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那個時候,佛陀是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有一次,世尊告訴眾比丘:「就好比有一條灰河,它的南岸非常的熱,又充滿荊棘。在昏暗處,有很多的罪人在河上隨流漂浮。

    河中有一個人,不愚不癡,聰明智慧,他想要離苦得樂,他不想死。於是他開始思惟:『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使我沉淪在這條灰河之中?我應當想辦法逆流而上。』

    他奮力掙脫,漸漸地他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他看見了一些光。

    他自忖:『終於看見有光了。』

    於是他又更加的努力,終於看見了平地,他登上陸地,向四方觀察,看見一座大石山,非常的完整,也沒有洞穴,便攀爬上去。

    他又看見了具有八種特色的水,這八種特色分別是:冷、美、輕、軟、香、淨、飲時不會噎著、滑入咽喉中無阻。

    他喝了水後,覺得很舒服,便進入水中,或沐浴,或飲水,一切的苦惱都一掃而空。

    然後他又繼續向山上攀爬,他看見了七種花,分別是:優缽羅花(青蓮花)、缽曇摩花(赤蓮花)、拘牟頭花(黃蓮花)、分陀利花(白蓮花)、修揵提花(香味美好蓮花)、彌離頭揵提花(香味如蜜之蓮花)、阿提目多花(花赤而香,又稱增上信花)

    他聞了花的香氣後,又繼續向石山上爬,在山頂上他看見一座四層的殿堂,殿堂裡有五根柱子,帳幕垂覆。

    他走了進去,盤腿端坐在裡頭,裡面有各種枕頭被褥,鮮花遍佈其上,看起來非常的華麗高級。

    他隨意地坐臥著,涼風從四面吹拂,身體感到很舒適。

    他站在高處,居高臨下向下面喊道:『在灰河裡諸賢明的人!那條灰河的南岸非常的熱,充滿著荊棘,很昏暗,趕緊從那河裡逃出來吧!』

    河中有一個人聽到喊聲,循著發聲的方向問:『我們該從哪個方向才能逃得出去?』

    但灰河中有人竟然這樣說:『你幹嘛問他?那個呼喊的人恐怕也不知道從何處出去,他跟我們一樣在這灰河裡漂浮,我們只要隨波逐流就好了,問他幹嘛?』

    比丘們!這個譬喻,它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灰暗,是指三種邪惡的不善心。分別是:貪欲心、瞋恚心、害人心。

    河流,是指十二因緣中的三種愛,分別是:欲愛、色愛、無色愛。

    河的南岸非常的炎熱,是比喻內六入處(六根)與外六入處(六境)

    充滿著荊棘,是比喻對色、聲、香、味、觸等五妙欲的逐求。

    昏暗處,是比喻無明遮閉了智慧的雙眼。

    在河中很多漂浮的人,是譬喻愚癡無聞的凡夫。

    河流,是比喻生死。

    那個不愚不癡的人,是追求無上菩提的菩薩摩訶薩。

    用手腳採取各種方法,奮力逆流而上,是比喻精勤修學。

    微見光亮,是指『法忍』,也就是對佛陀所說的『法』有堅定不動搖的信心,不受任河的影響。

    扺達平地,是比喻持守戒律。

    觀察四方,是見到苦、集、滅、道等四諦。

    大石山,是指正見。

    八種具有特色的水,是譬喻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等八聖道。

    七種花,是比喻:擇法、精進、喜、輕安、念、定、捨等七項覺分。

    四層殿堂,是指:欲、念、進、慧等四如意足。

    有五根柱子的帳幕,是譬喻: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根。

    正身端坐,是譬喻般無餘涅盤。

    鮮花遍佈床上,是比喻諸禪、解脫、三昧、正受。

    自己隨意坐臥,是比喻如來、應供、等正覺。

    四方涼風迎面吹來,就是比喻通過四禪而活在安樂之中。

    高聲向下叫喊呼喚,是比喻轉動法輪說法。

    那河中有人發問『諸賢明正士應朝何處去?從何處出?』就是指像舍利弗、目揵連等一類的諸賢聖比丘。

    那在河中有人說『你何必問呢?』等語的人,就是比喻外道六師等邪見之輩,像:富蘭那迦葉、末伽梨瞿舍利子、散闍耶毘羅胝子、阿耆多枳舍欽婆羅、伽拘羅迦氈延、尼揵連陀闍提弗多羅等人,以及其餘邪見之輩。

    就是這樣,比丘們!一位大師為眾聲聞弟子所應做的事(指說法),我現在都已經完成了,你們也應當履行自己所當做的任務,就如前面的『篋毒蛇經』說的一樣。」

    當佛陀說完篇經文後,比丘們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雜阿含1177[正聞本395/佛光本271](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在於闇處,眾多罪人在於河中隨流漂沒。
  中有一人不愚、不癡;聰明、黠慧;樂樂、厭苦;樂生、厭死,作如是念:『我今何緣在此灰河南岸極熱,又多利刺、在闇冥處隨流漂沒?我當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漸見小明,其人默念:『今已疾強,見此小明。』復運手足,勤加方便,遂見平地。
  即住於彼,觀察四方,見大石山,不斷、不壞,亦不穿穴,即登而上,復見清涼八分之水,所謂:冷、美、輕、軟、香、淨,飲時不噎,咽中不閡,飲已安身,即入其中,若浴、若飲,離諸惱熱。
  然後,復進大山上,見七種華,謂: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修揵提華、彌離頭揵提華、阿提目多華,聞華香已,復上石山,見四層階堂,即坐其上,見五柱帳,即入其中,斂身正坐,種種枕褥,散華遍布,莊嚴妙好,而於其中自恣坐臥,涼風四湊,令身安隱,坐高林下,高聲唱言:『灰河眾生!諸賢正士!如彼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其處闇冥,求出於彼。』
  河中有聞聲者,乘聲問言:『何方得出?從何處出?』
  其中有言:『汝何須問何處得出?彼喚聲者,亦自不知,不見從何而出,彼亦當復在此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於闇冥中,隨流來下,用問彼為!』
  如是,比丘!我說此譬,今當說義:
  灰者,謂:三惡不善覺,云何三?欲覺、恚覺、害覺。
  河者,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南岸極熱者,謂:內、外六入處。
  多諸利刺者,謂:五欲功德。
  闇冥處者,謂:無明障閉慧眼。
  眾多人者,謂:愚癡凡夫。
  流,謂:生死。
  河中有一人,不愚、不癡者,謂:菩薩摩訶薩。
  手足方便逆流上者,謂:精勤修學。
  微見小明者,謂:得法忍。【知法知義(attham abbaya dhammam abbaya),即觀法忍。承事善知識就是要聽聞正法,到最後要「觀法忍」,「觀法忍」完畢便生出信心。】
  得平地者,謂:持戒。
  觀四方者,謂:見四真諦。
  大石山者,謂:正見。
  八分水者,謂:八聖道。
  七種華者,謂:七覺分。
  四層堂者,謂:四如意足。
  五柱{}[]者,謂:信等五根。
  正身坐者,謂:無餘涅槃。
  散華遍布者,謂:諸禪、解脫、三昧、正受。
  自恣坐臥者,謂:如來、應、等正覺。
  四方風吹者,謂:四增心見法安樂住。
  舉聲唱喚者,謂:轉法輪。
  彼有人問:『諸賢正士何處去、何處出?』者,謂:舍利弗、目揵連等諸賢{}[]比丘。
  於中,有言:『汝何所問?彼亦不知、不見有所出處,彼亦當復於此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於闇冥處隨流來下。』者,謂:六師等諸邪見輩,所謂:富蘭那迦葉、末伽梨瞿舍梨子、散闍耶毘羅胝子、阿耆多枳舍欽婆羅、伽拘羅迦氈延、尼揵連陀闍提弗多羅及餘邪見輩。
  如是,比丘!大師為諸聲聞所作,我今已作,汝今當作所作,如前篋毒蛇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