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是正法中精華中的精華,誠願人天愛惜珍重,善自思惟。本人將本經的重點整理成如下的公式:

    不正思惟→無明→[癡求欲=貪愛(欲愛、渴愛)] →業→[六根(名【受想行】+色)接觸六塵而緣生六識【識】=五蘊【色受想行識】]→[造作身口意的善惡行為=業]→[癡求欲=貪愛]→無明→不正思惟→無明…..∞∞

    上面的因緣公式很抽象,我們就用幾個生活中及佛經中的實例說明如下:

第一例:

    當一個男人或女人對他()「當下」的情人說「我愛你」,然而,「我愛你」這三個字背後真實的意義是我需要你來滿足我情慾的需求【癡求欲】,但究其實這個男人或女人最愛的是自己。

    隨著時間與空間等因緣的推移、改變與流逝,如果當初的情人已不再能滿足或符合這個男人與女人的期待【癡求欲】,分手就是必然的苦果。

第二例:

    當父母強迫【業行】子女選擇他們不喜愛的科系或行業,卻對子女說:「孩子,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癡求欲】,你怎麼就不明白我的苦心【不正思惟→無明】?」。

    然而,這樣的話背後真實的意義其實是:「孩子【我所】,我要你符合我的期待【癡求欲】,我要你跟我一樣的強,甚至比我還強【我執】。」。

    但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的期待【癡求欲】,便不可避免種下親子關係衝突或惡化的苦果【業果】。

第三例:

    當一個男人或女人遇到一個有夫之婦或有婦之夫,因顛倒妄想【不正思惟→無明】而產生情慾【癡求欲】,他()會認為【我見】對方是屬於他()的【我所】,如果他()成功勾搭上對方而破壞他人的家庭【業行】,必將為自己招來今生及生生世世的苦果;

    而如果對方回心轉意回到自己的家庭,而這個男人或女人的癡求欲又不能止息,那麼他()的我見與我執就可能會轉轉增勝,最後可能因愛【貪愛、欲愛】而緣生恨,進而毀了對方及其家庭【業行】,又因愚痴【不正思惟→無明】的惡業而感招三惡道及生生世世婚姻與家庭破碎的苦果。

第四例:

    根據《增壹阿含經》的記載,迦葉尊者出家之前的妻子婆陀是古印度佛陀時代的超級大美女,然而在賢劫第一尊毘婆尸佛時代她是一位花美男,當時的他羨慕美女能得到眾人的關注與喜愛【不正思惟→無明】,為了求願來生能當一個吸引眾人目光的大美女【癡求欲】,於是他手持名貴的花供養毘婆尸佛七天【業行】,果然感得生生世世天上人間大美女的果報【五蘊、六入處識】。

    直到釋迦牟尼佛時代她終於修成阿羅漢果,她以宿命通回憶自己的宿世因果,因感嘆而笑自己:「我以虛榮【不正思惟】的無明遮蔽了智慧【明】,過去前生有幸能遇到六位佛陀,卻都只求願作女兒身【癡求欲】,以致長時間流浪生死。」(見《增壹阿含經》之《大愛道品》)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334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0/2/16農曆正月二十三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拘留搜調牛村。當時,世尊對諸比丘說:「我現在為你們說法,此法在初階、中階、後階都完善,意義深奧,饒富法味,純粹清淨,梵行清白。你們都仔細地聽好,好好牢記在心。這次說法的主題是《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什麼是『有因、有緣、有縛法』?我先從六根的眼根開始說起,眼根的產生是由諸因緣聚合而成的生滅現象,眼根是有因、有緣、有繫縛所生。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什麼緣、什麼樣的繫縛而造成眼根的產生呢?是業,業力為眼的因、業力為眼的緣、眼為業力所縛。

    業力也自有其因、有其緣、有其繫縛。什麼是業的因?業的緣?業的繫縛?是貪愛、渴愛,貪愛與渴愛是業的因、貪愛與渴愛是業的緣、貪愛與渴愛繫縛住了業。

    貪愛的產生背後也有其因、有其緣、有其繫縛。無明是貪愛的因、無明是貪愛的緣、無明繫縛住了貪愛。

    那麼無明呢?無明的因、無明的緣、無明的繫縛又是什麼呢?答案是不正思惟。

    什麼是不正思惟的因?不正思惟的緣?不正思惟的繫縛?當眼根接觸色塵而產生眼識的時候,生出不正思惟,產生了愚癡。

    因為眼根接觸色塵而生起不正思惟,產生了愚癡,這個愚癡就是無明。

    比丘們,『癡求欲』名為愛(貪愛、欲愛、渴愛),因貪愛、欲愛、渴愛所造作的身、口、意的行為或行動就叫做『業』。

    然而,比丘們,不正思惟又因無明而緣生,而無明又因貪愛(欲愛、渴愛)而緣生,愛又因業緣而生,業行的產生又因眼根接觸色塵所造作的行動而緣生,就是以上這樣的惡性循環與輪迴

    其他如耳、鼻、舌、身、意都以此類推或類比,以上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當佛陀說完此經之後,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為汝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諦聽,善思,謂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云何有因、有緣、有縛法經?謂眼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為眼因、眼緣、眼縛?謂眼業因、業緣、業縛,業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為業因、業緣、業縛?謂業愛因、愛緣、愛縛,愛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為愛因、愛緣、愛縛?謂愛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無明有因、有緣、有縛。何等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謂無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謂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

「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