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與《別譯雜阿含經》及南傳《法句經的故事》內容完全相同。本經的重點是在「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兩句話。佛陀勸人不論是努力於世間的事業成就或出世的修行,都應趁早,以免為時已晚,徒嘆傷悲。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162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7/4/25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之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某日清晨,世尊著衣持缽,走入舍衛城中乞食,阿難尊者則跟在世尊的身後。

    當時城中有二位年紀很大的老夫妻,他們都已背駝如鉤,躲在黑巷裡燒垃圾的地方。

    世尊看見那二位老夫婦,年老而愚癡,一起蹲坐在火堆旁,像一對老鵠鳥一樣彼此含情脈脈相望,便問阿難尊者有沒有看見那對老夫婦?

    「有的,世尊!」

    佛陀對阿難說:「這一對老夫婦,如果他們能在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那麼以他們過去宿世所帶來的善業福報必將可成為舍衛城中的首富;如果他們剃除鬚髮出家,並精勤修行的話,也能在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如果,他們能在壯年時努力賺錢的話,也可成為舍衛城中排名第二富有之人;如果他們在壯年剃除鬚髮出家,也可證得阿那含果;

    如果他們在中年時才努力賺錢的話,可成為舍衛城中排名第三富有之人;如果他們在中年剃除鬚髮出家,可得證斯陀含果;

    如果他們在老年之際才努力賺錢,也可成為舍衛城中排名第四的有錢人;如果他們在晚年剃除鬚髮出家,也可得證須陀洹果。

    可是如今,他們已錯過人生每一個寶貴的時光與階段,以致落魄到窮無立錐的地步,晚景淒涼,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與時間可證得任何殊勝的過人法。」

    於是世尊誦出以下偈語:

「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財;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不得年少財;猶如老鵠鳥,守死於空池。」

    世尊的偈語是說:由於少時不努力,以致老大徒傷悲。這對晚景淒涼的老夫妻不趁年輕時修梵行,也不努力賺錢;如今只能如曲弓般地睡臥骯髒的地上,回憶過往的荒唐歲月;就像老鵠鳥一樣,死守著乾涸的池子。」

    當佛陀說後,阿難尊者聽聞佛陀說的法,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雜阿含116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尊者阿難從世尊後。 
  時,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婦,年耆根熟,僂背如鉤,{}[]里巷頭燒糞掃處,俱蹲向火。 
  世尊見彼二老夫婦,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相視,見已告尊者阿難: 
  「汝見彼夫婦二人,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相視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 
  「此二老夫婦,於年少時盛壯之身勤求財物者,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一富長者;若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亦可得阿羅漢第一上果;於第二分盛壯之身勤求財物,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二富者;若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證;若於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財物,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得為斯陀含果證;[若於第四分老年之身勤求財物,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四富者;若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得為須陀洹果證],彼於今日,年耆根熟,無有錢財,無有方便,無所堪能,不復堪能若覓錢財,亦不能得勝過人法。」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財,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不得年少財,猶如老鵠鳥,守死於空池。」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別譯雜阿含85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阿難從佛,向舍衛城。 
  時,於糞聚窟中見夫妻二人,年幾老大,柱杖戰慄,如老鸛雀。 
  佛遙見已,告阿難言: 
  「汝見夫妻二人,極為老朽,在糞窟中不?」 
  阿難白佛言:「唯然!已見。」 
  佛告阿難: 
  「如斯老人,若年少時[聚積財錢],在舍衛城中應為第一長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羅漢;若少年時聚積財錢,應為第二長者,若出家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阿那含;若第三時聚集錢財,應為第三長者,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應得須陀洹,如今老熟,亦不能聚財,不能精勤,亦不得上人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財寶,猶如老鸛雀,迻止守空池。 
   不修於梵行,壯不聚財寶,念壯所好樂,住立如曲弓。」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