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喻經  

本篇是舍利弗尊者所開示的一篇有關「慈心觀」的經文,看完此篇後,內心深處由衷對舍利弗尊者生起至高的敬意,舍利弗尊者教導大家面對討厭的人或無禮(無理)的行徑時,應多去看對方的優點,而不是老記著對方的過失,這種方法同樣可以應用在家人、夫妻、兒女、親友、同事、老闆等人際的相處上,必可減少心理上的怨懟與人際關係上的衝突。

      「求人不能求全,責人不如責己」,一般人並非阿羅漢,身、口、意都難免有過失,與其一昧的責怪他人,不如先反求諸己,以寬容的態度體諒對方,心中的嗔恨與惱怒必能滅除,相信欲求愛情如意、婚姻幸福、家庭和樂、人緣良好,乃至生天、逮至涅盤等均非難事。

 

選譯自北傳《中阿含經》第二十五經舍梨子相應品水喻經第五篇

喬正一選譯於西元二○○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遊行至舍衛國,並駐錫在勝林給孤獨園內。

    當時,舍利弗尊者對諸比丘們說法。尊者說:「各位賢者,我今天為你們宣說五種滅除瞋恚、惱怒的法門,請你們大家仔細地聽清楚,並且好好地善加思惟。」

    比丘們都恭敬地聆聽舍利弗尊者的說法。

        尊者舍利弗說:「是哪五種法門呢?各位賢者,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不清淨,但是他的口業卻是良善、清淨的,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若是生起瞋恚、惱怒,就應當立即滅除。

       其次,可能有一種人身業良善、清淨,但是他的口業卻是邪惡、不清淨,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若是生起瞋恚、惱怒,就應當立即滅除。

       還有,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不清淨,口業也是邪惡、不清淨,但是他的意業、內心,還保有些許善良,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若是生起瞋恚、惱怒,就應當立即滅除。

        再則,可能有一種人身業邪惡、不清淨,他的口業及意業也全都是邪惡、不清淨,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若是生起瞋恚、惱怒,就應當立即滅除。

         最後,可能有一種人身業良善、清淨,他的口業也全都是良善、清淨,有智慧的人見到這種情形,若是生起瞋恚、惱怒,就應當立即滅除。

        遇見第一種情形時,該如何滅除瞋恚、惱怒呢?

  就好像穿著糞掃衣的森林比丘,看見糞堆中所遺棄的破衣物,而衣物上有可能被大便、小便、涕、唾液及其他不乾淨的穢物所染污,比丘看見後,便以左手拿起衣物,右手將衣物乾淨之處展開,並將被污染的地方撕裂開,不去穿被污染之處。

       各位賢者,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惱怒。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邪惡、不清淨,但是他的口業是良善、清淨的時候,就不要去看或想他的不淨、邪惡的身業,多去看或想他良善、清淨的口業,所以當瞋恚、惱怒生起時,就是以這種多看、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惱怒。

        遇見第二種情形時,該如何滅除瞋恚、惱怒呢?

  就好比村外不遠的地方有一處深水池,被雜草所覆蓋,這時如果有人經過,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乏,當他來到池邊,脫去身上衣物置於岸邊,跳入池中,並用兩手將雜草撥開,盡情享受清涼浴,解除因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

        各位賢者,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惱怒。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良善、清淨,但是他的口業卻是邪惡、不清淨的時候,不要去看或想他不淨、邪惡的口業,多去看或想他良善、清淨的身業,所以當瞋恚、惱怒生起時,就是以這種多看、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惱怒。

       遇見第三種情形時,該如何滅除瞋恚、惱怒呢?

  就好比在街巷十字路口上,有牛經過所遺留下的蹄印,蹄印中有極少的水,同樣,當有人經過,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乏,他看見蹄印中極少的水,便心想:『我不管是用手或葉子來取水喝,都會將水弄混濁,所以我寧可彎腰跪下來,雙手及兩膝觸地,直接用嘴去喝蹄印中的水』而當此人喝過水後,解除了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

        各位賢者,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惱怒。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及口業邪惡、不清淨,但其內心仍保有些許良善的時候,就不要去看或想他不淨、邪惡的身業及口業,應多去看或想他良善、清淨的意業,所以當瞋恚、惱怒生起時,就是以這種多看、多記取別人優點的方法來滅除瞋恚、惱怒。

        遇見第四種情形時,該如何滅除瞋恚、惱怒呢?

  就好比有人長途跋涉,途中不幸得病,極度疲勞困頓,又獨自一人,沒有人照料陪伴,他離後村已遠,離前村又還有一段路,正陷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窘境,這時在荒野中若能巧遇善心路人,將他帶到前村,給予他好的醫藥治病,再以美食補充他的營養與體力,對他悉心的照料,這個病人一定會漸漸康癒,而且會感謝路人對他極大的慈悲恩德。

        各位賢者,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惱怒。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口業及意業全都邪惡、不清淨的時候,應該要祝願他不要在身壞命終時,因此邪惡、不清淨的身、口、意業而墮入地獄,希望他能遇到善知識教導他改過遷善,在身壞命終時能往生諸天。各位賢者,就是這種慈心祝福的方法來滅除瞋恚、惱怒。

        遇見第五種情形時,該如何滅除瞋恚、惱怒呢?

  就好比離村外不遠的地方有一處乾淨的池塘,池水清涼、甘美又平滿。岸邊充滿著蒼翠鮮嫩的草,四周的樹開滿了鮮豔的花。這時如果有人經過,正好因天熱煩悶而飢渴頓乏,當他來到池邊,脫去身上衣物置於岸邊,跳入池中,盡情享受清涼浴,並解除因天熱煩悶所引起的飢渴頓乏。

       各位賢者,就是這樣來滅除瞋恚、惱怒。當你們遇到有人身業良善、清淨,他的口業、意業也全都是良善、清淨,但你們卻生起瞋恚、惱怒時,就要多記取他人身、口、意業的清淨、良善來滅除瞋恚、惱怒。

       各位賢者,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說明的五種滅除瞋恚、惱怒的方法。」

       比丘們聽聞舍利弗尊者的說法後,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舍梨子相應品水喻經第五中阿含二十五
(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
我今為汝說五除惱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彼諸比丘受教而聽。尊者舍梨子言。云何為五。
諸賢。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淨行。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應當除之。復次。諸賢。
或有一人口不淨行。身淨行。若慧者見。設生恚惱。
應當除之。復次。諸賢。或有一人身不淨行。
口不淨行。心少有淨。若慧者見。設生恚惱。
應當除之。復次。諸賢。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
意不淨行。若慧者見。設生恚惱。應當除之。
復次。諸賢。或有一人身淨行。口.意淨行。
若慧者見。設生恚惱。應當除之。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淨行。若慧者見。設生恚惱。
當云何除。諸賢。
猶如阿練若比丘持糞掃衣。見糞聚中所棄弊衣。
或大便污或小便.涕.唾及餘不淨之所染污。見已。左手執之。
右手舒張。若非大便.小便.涕.
唾及餘不淨之所污處。又不穿者。便裂取之。如是。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淨行。
莫念彼身不淨行也。但當念彼口之淨行。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應如是除。諸賢。
或有一人口不淨行。身淨行。若慧者見。設生恚惱。
當云何除。諸賢。猶村外不遠。有深水池。
[
-+]草所覆。若有人來。熱極煩悶。飢渴頓乏。
風熱所逼。彼至池已。脫衣置岸。便入池中。
兩手披[-+]。恣意快浴。除熱煩悶。飢渴頓乏。如是。
諸賢。或有一人口不淨行。身有淨行。
莫念彼口不淨行。但當念彼身之淨行。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應如是除。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不淨行。心少有淨。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當云何除。諸賢。猶四衢道。
有牛跡水。若有人來。熱極煩悶。飢渴頓乏。
風熱所逼。彼作是念。此四衢道牛跡少水。
我若以手以葉取者。則擾渾濁。
不得除我熱極煩悶.飢渴頓乏。我寧可跪。手膝拍地。
以口飲水。彼即長跪。手膝拍地。以口飲水。
彼即得除熱極煩悶.飢渴頓乏。如是。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不淨行。心少有淨。
莫得念彼身不淨行。口不淨行。但當念彼心少有淨。
諸賢。若慧者見。設生恚惱。應如是除。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意不淨行。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當云何除。諸賢。
猶如有人遠涉長路。中道得病。極困委頓。獨無伴侶。
後村轉遠。而前村未至。若有人來住一面。
見此行人遠涉長路。中道得病。極困委頓。
獨無伴侶。後村轉遠。而前村未至。
彼若得侍人。從迥野中。將至村邑。與妙湯藥。
餔養美食。好瞻視者。如是此人病必得差。
謂彼人於此病人。極有哀愍慈念之心。如是。諸賢。
或有一人身不淨行。口.意不淨行。若慧者見。
便作是念。此賢身不淨行。口.意不淨行。
莫令此賢因身不淨行。口.意不淨行。身壞命終。
趣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賢得善知識者。
捨身不淨行。修身淨行。捨口.意不淨行。
修口.意淨行。如是。此賢因身淨行。口.意淨行。
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生天上。
謂彼賢為此賢極有哀愍慈念之心。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應如是除。諸賢。或有一人身淨行。口.
意淨行。若慧者見。設生恚惱。當云何除。
諸賢。猶村外不遠。有好池水。既清且美。
其淵平滿。翠草被岸。華樹四周。若有人來。
熱極煩悶。飢渴頓乏。風熱所逼。彼至池已。
脫衣置岸。便入池中。恣意快浴。除熱煩悶.
飢渴頓乏。如是。諸賢。或有一人身淨行。口.意淨行。
常當念彼身之淨行。口.意淨行。若慧者見。
設生恚惱。應如是除。諸賢。
我向所說五除惱法者。因此故說。尊者舍梨子所說如是。
諸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水喻經第五竟(千一百一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七千一百七十四字)(初一日誦)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