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修行

本篇是佛陀以鍊鑄黃金的過程及技術為喻,教導他的學生如何漸進修行。由本篇經文的啟示,可知自己修到何種程度,自己應該最心知肚明,毋須假他人或科學儀器印證。所謂「解脫知見成就」並非狹義僅限於阿羅漢成就,在四雙八輩的解脫道上,每一階都各自有屬於該階的「解脫知見」,所以佛陀才會說「法」的功德是「 當下」可「緣自覺知」。這是一篇非常發人深省的經文,願與大家共享。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一二四六篇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1/29大年初一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王舍城鍊金師的住處。當時,世尊是這樣告訴諸比丘的:

「就如同鑄金師鑄造黃金的過程一般,一開始積聚沙土,並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粗重的硬石堅塊隨水而去。但金塊上仍有粗沙附著,所以須再次灌水,直到金塊上的粗沙隨水流出。

成為生金後,上面還是會有細沙、黑土附著,所以仍須繼續灌水,好讓沾附其上的細沙、黑土都隨水流出。

這時已是表面純淨的真金,但裡頭仍有雜質,所以鑄金師會將真金置於爐中,以烈火煉燒,令其融液,直到真金裡的雜質全部清除。

到此階段仍未完備,因材質還是不輕、不軟,亮度不夠,稍一屈伸立即斷裂。所以鍊金師及其弟子仍會再次將黃金置於爐火中焊鍊,反覆陶鍊,直至黃金已達輕軟光澤的程度,任意屈伸都不斷裂,可隨意製作釵、鐺、鐶、釧等各種美麗的裝飾品。

同上理,有心淨化及解脫的比丘,一開始先慢慢地擺脫粗重煩惱的羈纏,捨棄惡、不善業,斷除各種邪見。就如同鑄鍊生金的第一階段,淘洗去硬石堅塊。

其次,比丘會努力去除欲覺、恚覺、害覺等粗垢煩惱。猶如鑄煉生金時將粗沙礫除去。

再者,比丘會進一步去除較細微的煩惱垢,例如對親朋好友(眷屬)的貪愛,對人群、社群及團體的貪愛(歸屬感),對生天的貪愛。他會進一步正思惟除滅這些細微的煩惱,猶如將附著於生金表面的塵垢、細沙及黑土除去。

接下來比丘心中仍存有對善法的貪愛,應正思惟除滅之,令心清淨,猶如除去與金色相似之雜質,令其純淨。

到此階段,比丘於修習各種三昧禪定時仍會被修行的方法所侷限,猶如池中的水被周邊旁岸所侷限一般,無法獲得寂靜勝妙,達不到止息煩惱之樂及滅盡各種煩惱的程度。猶如鍊金師及其弟子在陶鍊生金時,雖除去各種垢穢,但仍不輕、不軟,不具光澤,稍一屈伸立即斷絕,不能隨意作成裝飾品。因此,當比丘修習各種三昧禪定時,不要被修行方法所侷限,才能獲得寂靜勝妙,證得止息樂道,一心一意,滅盡各種煩惱。猶如鍊金師及其弟子陶鍊生金時,可令其輕軟、不斷,具有光澤,可隨意屈伸。

最後,比丘捨離各種覺、觀,乃至證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遠離各種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想要成就四禪八定的任何一定都能得證。猶如鍊金師在陶鍊生金時,已令其輕軟、光澤、不斷,可任意製作各種器具,隨心所欲。同理,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各種四禪八定悉能得證。 」

佛陀解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依法奉行。

回上一頁

(一二四六)如是我聞。一時。
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
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麤上煩惱。
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麤沙纏結。
復以水灌。麤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為細沙.
黑土之所纏結。復以水灌。細沙.
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微垢。
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令其融液。
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不輕.不軟.光明不發。
屈伸則斷。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
增火鼓[-+]。轉側陶鍊。然後生金輕軟光澤。
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麤煩惱纏.惡不善業.
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
淘去剛石堅塊。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麤垢。欲覺.恚覺.
害覺。如彼生金除麤沙礫。復次。
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
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除去塵垢.細沙.
黑土。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
思惟除滅。令心清淨。
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純淨。復次。
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
不得寂靜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如彼金師.
金師弟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
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
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
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軟.
不斷.光澤。屈伸隨意。復次。比丘離諸覺觀。
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
離諸煩惱。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
欲求作證悉能得證。如彼金師陶鍊生金。
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
隨意所欲。如是。比丘三昧正受。
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