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三七三)篇

喬正一譯於西元二○○四年四月四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精舍園林內。

  當時,世尊告訴眾比丘們:「有四種食物能夠滋養眾生的身心,使眾生得以延續生命。是哪四種食物呢?分別是:

一、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比丘們,你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看待麤摶食呢?這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就好比有一對夫妻,只有一個獨子,平時對其悉心呵護養育。當這一家人想要渡過曠野嶮道時,糧食卻不夠食用,極度飢餓困乏,實在沒辦法的情形下,夫妻就商議殺其愛子,然後再吃他的肉來充飢,這樣還可以救兩個人的性命,不至於一家人都喪生於曠野嶮道。當他們打定主意以後,真的依計殺了愛子,含著極度的悲痛,雙眼垂淚,勉強吃著愛子的肉,保住了性命,渡過了曠野嶮道。

  怎麼樣?比丘們,你們認為這對夫婦在吃他們愛子的肉時,還會去貪著其肉的美味嗎?」

比丘們回答:「不會,世尊。」

世尊又問:「這對夫婦之所以勉強吃著愛子的肉,是不是為了保住其性命,以求得平安渡過曠野嶮道?」

比丘們回答:「是的,世尊。」

佛陀說:「所以當你們在享用摶食時,就應該以這樣的態度來觀想,若能以這樣的態度來看待摶食,那麼對摶食的貪愛和執著便能斷除,如果你們能確知自己已斷除對摶食的貪愛和執著,也就能斷除對五欲功德的貪愛和執著,若對五欲功德的貪愛和執著已確實斷除,那麼我從未見過有哪一個多聞聖弟子在五欲功德上還會有任何一個煩惱不斷除,還會因著任何一個煩惱繫著的緣故,再度輪迴還轉生此世間。

比丘們,對於細觸食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就好比把一頭牛活生生地被剝了皮,在每一處都有小蟲唼食,又遇上沙土坌塵,或被草木針刺。如果放在地上,就會有地蟲來食;如果置於水中,則被水蟲啃食;若架在空中,則被飛蟲所食。總之,不論是臥或是起,常有苦毒迫害此牛身。 

比丘們,就是以這樣的態度來觀想,若能以這樣的態度來看待細觸食,便能斷除對觸食的貪愛和執著,如果你們能確知自己已斷除對觸食的貪愛和執著,那麼對『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等三種覺受的貪愛和執著便能斷除,若能斷除對三種覺受的貪愛和執著,這樣的多聞聖弟子在八正道上該修行的事便都已完成,此外再無什麼道要修了。

比丘們,對於意思食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就好像某處聚落城邑的邊界有火燃起,但卻無煙無炎。這時有聰明黠慧的人看到有火燃起,知道避苦趨樂、厭死樂生的道理,便心想:『那邊有大火燃起,但卻無煙無炎,我應當早點閃避,不要陷入火海之中,否則必死無疑。』當他這樣想後,便立刻走避。 

    就是以這樣的態度來看待意思食,便能斷除對意思食的貪愛和執著,如果你們能確知自己已斷除對意思食的貪愛和執著,那麼對『欲界(欲愛)』、『色界(色愛)』、『無色界(無色愛)』的貪愛和執著便能斷除,若能斷除欲愛、色愛、無色愛,這樣的多聞聖弟子在八正道上該修行的事便都已完成,此外再無什麼道好修了。 

比丘們,對於識食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就好比國王設置軍警,平時巡邏防守國家安全,若是逮捕到盜賊宵小,便將其綑綁移送法辦,執行刺三百矛之刑罰,就像須深經中如來對須深指出,於正法、律佯作出家,實則盜取法義,將來所得之苦報就如給國王治罪,被刺三百矛那樣痛苦。因為承受被刺三百矛之苦的緣故,使得日日夜夜苦不堪言。

    看待識食的態度也是如此,若能作這樣的觀想,便能斷除對識食的貪愛和執著,如果你們能確知自己已斷除對識食的貪愛和執著,則十二因緣中的『名色』、『受』、『愛』的貪愛和執著便能斷除,若你們能確知自己已斷除對十二因緣中『名色』、『受』、『愛』的貪愛和執著,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自亦滅除,如此,一切應該要修的都已完成,此生若已盡時,便不會再有來生。」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三七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

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云何為四。謂一.

麤摶食。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云何比

丘觀察摶食。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

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

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

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

在此三人俱死。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

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云何。比丘。彼人

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

不。答曰。不也。世尊。復問。比丘。彼強食其

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

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

愛則斷。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

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使而不斷

者。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云何比丘觀

察觸食。譬如有牛。生剝其皮。在在處處。諸

蟲唼食。沙土坌塵。草木針刺。若依於地。地蟲

所食。若依於水。水蟲所食。若依空中。飛

蟲所食。臥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於

彼觸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觸食斷知。觸

食斷知者。三受則斷。三受斷者。多聞聖弟子

於上無所復作。所作已作故。云何比丘觀

察意思食。譬如聚落城邑邊有火起。無煙無

炎。時有士夫聰明黠慧。背苦向樂。厭死樂

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無煙無炎。行來當

避。莫令墮中。必死無疑。作是思惟。常生

思願。捨遠而去。觀意思食。亦復如是。如是

觀者。意思食斷。意思食斷者。三愛則斷。三愛

斷者。彼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

已作故。諸比丘。云何觀察識食。譬如國王。

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如前須深

經廣說。以彼因緣。受三百矛苦覺。晝夜苦

痛。觀察識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識食斷

知。識食斷知者。名色斷知。名色斷知者。多

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佛

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