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八:提婆達多與菩薩的前生糾葛

    彌蘭王問:「尊者,行善與行不善,其結果是否相同,或有所區別?」

    「陛下,當然有別,而且是天壤之別。善有善報,來世生天;惡有惡報,死墮地獄。」

    「尊者,你們說:『提婆達多所造的業是純黑業。世尊的前生當菩薩時所造的業則是純白善業』。但另一方面,在無數世的相續輪迴中,提婆達多及其徒眾的名聲與財富地位都與菩薩相等,甚至有時還超過菩薩。例如:《本生經》中記載提婆達多曾做過波羅奈城婆羅門達多祭司的兒子;反觀當時的菩薩竟然是為低賤種姓的旃陀羅咒術師。那一世的菩薩的出身就比提婆達多低賤。

    《本生經》中還記載:提婆達多曾在某一世當大國王時,得享諸欲娛樂;而當時的菩薩卻是一頭雄象。當時的國王因不能容忍雄象溫雅優美的步伐,欲加殺害,他藉故告訴馴象師:『此雄象沒有被你善加訓練。象師,你叫大象在虛空中表演散步吧。』當時的菩薩出身比提婆達多低賤,而且還是可憐的畜生。

    《本生經》中也記載:提婆達多曾在某一世當人類,他住在大森林中,他喪失一切的財產;當時的菩薩是一隻名叫『大地』的猴子。

    《本生經》中也記載:提婆達多曾在某一世作人,他的名字叫松弩塔羅;當時他是一個獵人,體力強壯,勝過一頭大象;而當時的菩薩則是一頭名叫『六牙』的象王,而且象王還遭獵人給殺死。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當時他是為無家的林中遊行者;而當時的菩薩乃一隻鷓鴣鳥,唱誦吠陀偈頌,也遭彼林中遊行者給殺死。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波羅奈國的國王,名叫卡拉布;當時的菩薩乃一名主張忍辱的修行者。國王因忿怒而下令斬斷修行者的手足。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當時他是一名樵夫;當時的菩薩是一隻名叫『南地雅』的猴王。樵夫曾殺死猴王及其母弟。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當時他是一名裸體外道,名叫卡羅彼雅;當時的菩薩則是一條龍王,名叫潘達羅卡。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當時他是一名森林蓬髮苦行者;當時的菩薩則是一頭大野豬。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是一個阿修羅王,他能凌空飛行;當時的菩薩則是一名婆羅門。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名叫薩摩;而當時的菩薩則是一頭鹿王。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人,當時他是一名獵人;當時的菩薩則是一頭公象,獵人七次將其象牙折斷並取去。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是一匹豺狼,當時牠奉行剎帝利法,使人間的一切國王皆為其附屬;而當時的菩薩則只是一名智者。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一頭公象,當時他曾殺害一隻鶉鳥的幼雛;當時的菩薩則是羣象的象王。那一世,他們兩人的福報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過一個名叫『非法』的惡夜叉;當時的菩薩則是一位名叫『正法』的善夜叉。那一世,他們兩人也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一名船師,他是五百船夫的首領;當時的菩薩也是一名五百船夫的船師。那一世,他們兩人也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過商隊的首領,他是五百輛車隊的主人;而當時的菩薩也是一樣。那一世,他們兩人也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一頭鹿王;當時的菩薩也是一頭鹿王。那一世,他們兩人也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當過一名大將軍;當時的菩薩則是一個國王。那一世,他們兩人也勢均力敵。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當過婆羅門;而當時的菩薩則是一名王子。那一世,提婆達多比菩薩的福報好。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做過國王;當時的菩薩則是其太子。國王竟下令將自己的兒子給丟下崖。那一世,提婆達多比菩薩的威勢大。

    又一世,提婆達多曾作國王;當時的菩薩是其兒子。國王下令將砍斷自己兒子的手足及頭。那一世,提婆達多比菩薩的威勢大。

    到了最後這一世,他們兩人均生於釋迦族。菩薩成佛了,有全知智;而提婆達多也出家了,修得了四禪八定與神通,他想滅佛而當偽佛。尊者,我所說的一切是不是都正確?」

    「陛下,您真是熟讀經書,您所舉的例子都正確,我沒有意見。」

    「尊者,既然如此,善與不善豈非有相同的異熟果?

    「陛下,這世上只有聖人與凡夫之別,並不存在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提婆達多並非絕對的壞人,提婆達多所造的惡行絕大多數都是針對菩薩,其所造的惡業於今生或來世而成熟。

    話雖如此,可當提婆達多有權有勢之時,他會回饋鄉里,他樂善好施,造橋鋪路、造旅舍及功德堂,隨意布施給沙門、婆羅門、乞丐、旅人、窮人及非窮人。因此人天善業之異熟果成熟之時,使其每一次的轉世都能獲得人天福報的幸福。

    其次,陛下,你剛剛說:『提婆達多與菩薩都是一起轉世。』而且是生生世世都冤家狹路相逢。但,陛下,世尊說過一則汪洋大海中盲龜獲取人身的譬喻,請您運用這則譬喻來思考這兩個人的相遇相會。

    陛下,菩薩不只是與提婆達多之間有恩怨的因緣牽扯聯繫,在無量的生死輪迴中,舍利弗的前生也曾是菩薩的父、祖父、伯叔、兄弟、子侄或朋友;同時菩薩也曾當過他的父、祖父、伯叔、兄弟、子侄或朋友。

    陛下,有情眾生皆進捲入輪迴的急流漩渦之中,因輪迴的漩渦急流而各自與喜愛的、討厭怨恨的人相遇相會。這就是輪迴的無奈與必然現象。

    提婆達多在過去某一世曾為一名邪惡的夜叉,他自行非法,也教唆他人行非法,因此當他那一世的生命結束時,他墜入大地獄中長達五十七億六十萬年,受盡煎熬與痛苦;而菩薩在那一世則是一名善良慈悲的夜叉,他自己行正法,也教導他人行正法,因此當他死後轉生在天界,享有五十七億六十萬年的天界歡樂。

    陛下,今世的提婆達多犯下了破和合僧的大惡業,因而墜入無間地獄中;但,如來卻在今生證得了無上菩提。

    陛下,您應該要從這樣的角度去思惟這兩個人際遇的差異,這才是正見與正思惟。」

    彌蘭王讚道:「善哉!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