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Ο三:再論佛是一切知智者嗎?

     彌蘭王問:「尊者,請問佛是否為全(一切)知者?」

    「是的,陛下。佛的確是全(一切)知者。但世尊的知見並非恆常與持續現前。世尊之全知智是依靠思慮而生;一經思慮,世尊即知其所欲知的一切。」

    「哦?尊者,照您的說法,佛就不是全(一切)知者。因他的全知智必須靠思惟搜尋而生。」

    「陛下,假設有一百輛車子,每台車各裝運許多的穀米,倘若有人想要計算這些穀米的數量,是否能於剎那間完成?」

    「不太可能有這樣的人。」

    「陛下,凡夫因為有貪、有瞋、有癡、有煩惱、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才變得遲鈍。

    陛下,就好比竹竿,其長度寬廣、延伸、牽連、交錯,枝節糾纏,當其被拖曳時,行動笨重及遲緩,這是因竹枝彼此牽連交錯之故。

    陛下,凡夫眾生因有貪、有瞋、有癡、有煩惱、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心生粗重的煩惱,所以才會變得遲緩。因為被煩惱所牽連及糾纏之故,導致愚鈍。」

    「陛下,一切已證預流果的初果聖者,絕不會再墮入三惡處,通往惡道之門都已閉塞。因為這些初果聖者已得正見,已解大師之言教,心對於三惡處的粗重煩惱轉為輕微敏銳,但相較於更高的『道』與『果』則仍嫌粗重,因此變得遲鈍。

    也就是說,初果聖者對於會墜入三惡處的粗重煩惱心已得清淨,但對於較高的『道』與『果』的煩惱仍未斷除。這就好比竹竿三節之結已被清除,但更上節的竹枝仍牽連交錯。當它們被拖拉時,已經變得很輕,但因其上的枝葉仍糾纏不清,故而還是很遲緩。」

    「陛下,證一還果的人,其貪、瞋、癡已減少稀薄,其心於五處(五下分結)轉為輕敏,但於相較更高的成就仍嫌粗重,因此變為遲鈍。

    就好比竹竿的五節之結已被清除,但其上之竹枝則仍牽連交錯,被拖拉時已變得更輕,但還是略顯遲緩。這是因其低下處雖已被清除,但其上的竹枝仍交錯。」

    「陛下,證不還果者已斷下五分結,其心已轉輕敏,但相較於更高的成就仍嫌粗重,所以遲鈍。因為五下分結雖已清淨,但五上分結的煩惱仍未斷。

    就好比竹竿的十節之結雖已被清除,但其上之竹枝則仍牽連交錯。」

    「陛下,諸漏盡垢已滌,煩惱已捨、梵行已成、所作已作、重擔已釋、真善已達、後有結盡、無礙解得、聲聞地已清淨之阿羅漢,其心於聲聞境已生輕敏,但相較於圓覺之地則仍嫌粗重。」

    「陛下,辟支佛靠自己的宿世波羅蜜無師自證,獨行如犀牛之角,清淨無垢,其心於獨覺之境界雖輕敏,但相較於全知的佛境界則仍嫌粗重。因全知的佛境廣大、深不可測、不可思議之故。

    就好比有人於其自己很熟悉的環境,不管在白天或黑夜都可隨意渡過一條小河,也不會感到害怕,但若他看見幽深、廣闊、無底、無岸之大海,就會心生恐怖、遲疑而不敢渡海。因為他只熟悉自己的境界,對大海之偉大卻感陌生。」

    「陛下,諸得正等正覺、全知的佛陀,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佛法、無邊勝者,得無礙解,其心於一切境界均輕敏。因其於一切處皆已清淨。

    就好比一把光滑無垢、無結、箭柄精美、挺直、不彎不曲的弓箭,由一名力士引強弩而射向精細的麻布、或棉布、或絨布,是否會有黏滯或遲緩的狀況產生?」

    「不會的。因織品精細,且箭柄光滑及射箭的力道猛烈之故,所以不會有黏滯或遲緩的狀況產生。」

    「陛下,諸正等覺、全知、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佛法、無邊勝、得無礙解的佛,其心於一切境界皆輕敏。因此,全知佛的心超出上面六種心,具無量的功德。陛下,世尊的心因清淨、輕敏,從而能顯示施展雙神變。陛下,應該這麼看待雙神變:『佛世尊之心轉變如此迅速,不可思議。』陛下,世尊的全知智依靠思慮而生,一經思慮即知其所欲知的一切。

    陛下,就好比有人能將手中所持之物置於另一手,能開口說話,能吞下口中的食物,能睜眼,能閑眼,能伸張曲臂或能彎曲直臂。因此,縱然佛世尊於片刻瞬間未有思慮,亦不能說他非全(一切)知智者。」

    「尊者,既然有思慮,就應該有尋(有覺)(有想)、有伺(有觀)(有念),請舉例說明。」

    「陛下,就好比有人富裕多金、多產業、多金銀、多錢財珍寶、米、穀、麥、粟、芝麻,緣豆、紅豆、早穀、晚穀、酥、油、生酥、乳、酪、蜜、紅糖、糖液等財物,這名富人將這些財物皆貯存於罐、甕、缸等容器內。若有客人來作客,他就拿出來招待客人,但此人發現家中煮熟的飯皆已吃完,這個人只好從甕內再取米煮飯。陛下,請問是此人是否因未能立刻將飯給煮熟便稱其貧窮及困乏?」

    「當然不。就算轉輪王家也有食物一時間缺乏的時候,更何況是一名普通的居士之家一時間缺少食物也是常有的事?」

    「陛下,世尊的一切全知智也會有片刻間未有思慮的時候,但一經思慮,即知其所欲知的一切。

    陛下,又好比一棵結出果實的樹,因果實之重量,導致樹枝下垂,但卻無任何果實墜落。陛下!是否能說此樹於片刻間因沒有果子墜落,就說它結不出果實?」

    「當然不能。樹上的果實遲早會墜落,當其墜落之時即可隨意得之。」

    「陛下,如來的一切知智是依靠思慮而生,一經思慮,即知其所欲的一切。」

    「陛下,好比轉輪聖王,當其想到輪寶時,只要說:『讓輪寶向我而來。』一經念及輪寶,輪寶隨即而來。陛下,如來一經思慮,即知所其欲知的一切。」

    彌蘭王讚道:「善哉,尊者,這個理由很堅強。我相信佛是一切知智者,我接受佛是全知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