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證果

選譯自《那先比丘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5/10/17八關齋戒日

    到了那先十五、六歲的時候,他有一個舅父,名叫做樓漢,出家加入僧團成為佛教的沙門,此人是曠世奇才,無人能出其右,已證得阿羅漢果,有六大神通,能從密縫中出來,也能鑽進沒有孔的器皿中,自由自在地變化,無所不能。

    凡天上天下以及蠕動之類的生物,他都能知曉其從何處而來,死後又向何處。

    那先向舅父表示:「我很喜歡佛法,想成為沙門,能否讓我做沙門?

    樓漢很慈悲,立刻讓他出家做小沙彌,先受十戒,然後每天誦經,思惟佛法及戒律,不久那先便證得四禪,並通曉經律。

    當時,有一間寺院,名叫和戰寺。寺中有五百名沙門,都已證得阿羅漢果。其中有一位阿羅漢,名叫頻波曰,能知道天上天下、過去、未來、現在的事情。

    當那先年滿二十歲時,便受了具足戒,來到和戰寺中。

    有一天,正值十五日,是僧團的布薩日,五百位阿羅漢齊聚於講堂誦戒。

    沙門都進寺院了,那先也參與其中。

    諸沙門都坐下後,頻波曰尊者環視在坐的諸沙門,知道他們皆是阿羅漢,唯獨那先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

    頻波曰尊者為了激勵那先,便說:「譬如有人篩米,所有的米都是白米,其中卻有一粒黑米,人們會立刻剔去這粒黑米,因為它是壞米。

    現在在坐之中,幾乎是清淨的白米,唯獨那先是黑米,尚未證得阿羅漢果!

    那先聽到頻波曰這樣說,心裡很難過,也覺得很丟臉,趕緊站起來,向五百沙門頂禮,他出去後心想:「我不應該坐在眾人之中,所有在座的長老都已證得解脫,成就阿羅漢果,唯獨我還沒證果。這就像是在座皆是獅子,卻夾雜著一條狐狸野狗一般。從今以後,若我不能證得解脫,決不進入眾長老中就坐!

    頰波曰尊者知道那先的決心,用手慈悲地摩摸那先的頭,說道:「只要你努力,在不久的將來,你一定可以證得阿羅漢果,不要難過了。」於是便留那先住下。

    那先還有一位師父,已年屆八、九十歲,名叫加維曰。眾人中有一位在家居士,這位居士很善良,每天供養加維曰尊者飲食。

    那先要為師父持鉢取飯的時候,師父命令那先口中要含著水,走到居士的家中去取回飯食。

    居士見那先年少英俊,早已久仰其大名,他很早以前就聽說那先很有智慧,心量廣大,能闡釋正法。

    居士見那先前來,趕緊向他頂禮,併合掌說:「供養諸位長老的飲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不曾有人向我說過法。現在我希望那先尊者能為我說法,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那先心想已接受師父的教誡,必須口中含水,不能說話,若現在吐出口中的水,便違背了師命,該怎麼辦呢?

    但那先知道居士也是善根之人,若向他說法,必能令他得道。

    於是,那先吐出口中之水,然後坐下,替居士說如下之法:「人應當布施行善,累積功德,奉行佛的正法與戒律。如此,死後再轉生到人間時,便能享受富貴之福。若不違犯戒律,死後就不會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或人間貧苦窮困之中,可於天界享樂。」

    居士聽到那先所說之法,心中非常的歡喜。

    那先知道居士心中歡喜,便繼續為他說較深入的法:世間萬事萬物都必然會流逝滅亡,沒有是常住不變,凡因緣造作皆是苦。唯有涅槃是至樂,不再出生,也不衰老,沒有疾病,也不會死亡,沒有憂愁,沒有煩惱,唯有滅除苦的因,才能脫離生死輪迴,獲得真正的幸福。

    那先說法後,居士便證得了須陁洹果,那先也因此證得了須陁洹果。

    居士十分的歡喜,便盡力給那先準備可口的飯菜。

    那先將飯菜放在師父的鉢中,吃完飯,洗臉漱口,便手持飯菜回去交給師父。

    師父看到那先,便說:「你今天雖然拿回可口的飯菜,可是你已違犯僧團的規定,我要把你驅逐出去。」

    那先嚇壞了,心中很難過。

    師父命令道:「集合大眾比丘。」大眾都來集會。

    師父說:「那先不遵師教,違犯了僧團的約法,理應將他驅逐出去,不能在僧團中住下。」

    頻波曰尊者替那先求情:「就好比有人用一支箭射中兩個目標物,那先自己得道,又使居士也得道,這是一箭雙鵰,十分難得的好事,不應該逐出那先。」

    師父迦維曰說:「但他還是違犯了僧團之規就得接受處罰,不能再住在這裡。其他人都一定要持戒,不能像那先一樣!如果有人敢如那先一般,為維持法的尊嚴,都應如那先一樣被逐出僧團,不與之共住。」

    眾人皆沈默不語。

    師父即刻逐出那先。

    那先只好委屈地跪在地上,頂禮師父之腳以示懺悔。

    那先起身後,又向諸比丘頂禮,隨後走出和戰寺,走入深山之中,坐在一棵大樹下,晝夜努力精進,不敢懈怠,結果竟證得了阿羅漢果,能夠飛行自在,來去無礙,也得到了天眼通、天耳通及他心通,也證得了宿命通和斷盡三界的見思惑、不受生死的漏盡通。

    證得阿羅漢果後,那先又回到了和戰寺,來到諸位長老前,虔誠地懺悔往昔之過,以期求得他們的諒解。

    諸位長老當即表示歡迎他重新回到僧團。

原文/

年十五、六,那先有舅父,字樓漢,學道作沙門,大高才,世閑無比。已得阿羅漢道,能出無閑,入無孔,自在變化,無所不作。天上天下人民及蠕動之類,心所念,皆豫知①之,生所從來,死趣何道。那先至舅父所,自說言:「我喜佛道,欲作沙門,為舅父作弟子,寧可持我作沙門?」樓漢哀②之,即聽③作沙彌,受十戒。日誦
經,思惟經戒,便得四禪④,悉知諸經要⑤。
  時國中有佛寺舍,名和戰寺。中有五百沙門,皆得羅漢道。其中有第一羅漢,名額波日,能知天上天下、去來現在之事。
  那先年至二十,便受大沙門經戒,便到和戰寺中,至額波日所。時五百羅漢這⑥以十五日說大沙門戒經,在講堂上坐。大沙門皆入,那先亦在其中。諸沙門悉坐,額波日悉視坐中諸沙門,心⑦皆是羅漢,獨那先未得羅漢。
  額波日言:「譬若錫米⑧,米正白,中有黑米,即剔,為不好。今我坐中,皆白清淨,獨那先黑,未得羅漢耳!」那先聞額波日說如是,大憂愁!起,為五百沙門作禮。出去自念:我不宜在是座中坐,譬若眾師子⑨中有狐狗。我從今以後,不得道,不人中坐。額波曰知那先意,以手摩那先頭言:「汝得羅漢道不久,莫愁憂。」便止留那先。
  那先複有一師,年八、九十,字加維日。其中有一優婆塞,大賢善,日飾加維。那先主⑩為師持鉢,行取飯食具,師今那先口含水行,到優婆塞家,取飾食具。優婆塞見那先年少端正,與人絕異!有名字、智慧,廣遠有志,能說經道。優婆塞見那先前,為作禮,叉手言:「飾諸沙門日久,未曾為我說經者。今我從那先求哀,願與我說經,解我心意。」
  那先自念:我受師教戒,令我口含水,不得語。我今吐水者,為犯師要,如是當雲何?那先知優婆塞亦高才有志,我為其說經,想即當得道。
  那先便吐水卻坐,為說經言:「人當佈施作福蓋口,奉行佛經戒,死後生世間,得富貴。人不犯經戒者,後不復入地獄、餓鬼、畜生中,貧窮中,得生天上。」優婆塞聞那先說經,心大歡喜。那先知優婆塞心歡喜,便複為說經:世閑萬物皆當過去,無有常。諸所作皆憨苦,萬物皆不得自在。泥洹道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愁不惱,諸惡憨苦皆消滅。
  那先說經競,優婆塞得第一須陁洹道,邪先亦得須陁洹道。優婆塞大歡喜,便極與那先作美飾具。那先語優婆塞先取飾具置師鉢中。那先鈰競,澡漱訖畢,持飾具還與師。師見言:「汝今日持好飾具來,以犯眾人,要當逐出汝21。」那先大愁憂,不樂。師教言:「曾22比丘僧。」悉23會,皆坐。師言:「那先犯我曹24眾人要,來當25逐出,無令在眾中止。」頻波曰說經言:「譬若人持一箭,射中兩准26;那先自得道,亦複令優婆塞得道,不應逐出。」師迦維日:「政使27一箭射中百准,會為28犯眾人要,不得止。餘人持戒,不能如那先得道,如效那先,當用絕後29。」眾坐中皆默然。師教即逐出那先。
  那先便以頭面30禮師足。起,遍為比丘僧作禮。訖競,便出去。入深山,坐樹下,晝夜精進,思惟道不解,自成31。得羅漢道,能飛行,徹視徹聽,知他人心所念善惡,自知前世所更從、來生32。得羅漢道已,便來還入和戰寺中,詣33諸比丘所前,頭面悔過,求和解。諸比丘僧即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