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無始

選譯自《那先比丘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5/12/04八關齋戒日

    彌蘭王又問:「有所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請問它們是以什麼做為根據?

    那先說:「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種時間的概念,是以無明為根據。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識十八界是指: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心對法。六根會向外境攀緣,就叫做『六外向』,這種密集的接合就做『觸』,由『觸』而生苦與樂的感受,因而有趨樂避苦的貪戀恩愛,因恩愛而生貪執抓取,由貪執抓取而造成『存有』,由『存有』而產生生命,有了生命便有老、病、死,因死而有哭泣,因哭泣而有憂鬱,因憂鬱而有心痛煩惱。以上這些憂悲苦惱,就是人的一生。也就是因為這樣,人的生死輪迴沒有絕期,因此而不得自在【苦諦中的行苦】。」

    「就好比人栽種五穀,一定是稻穀要生了根,從根生莖,從莖再生葉,最後稻穀成熟。到了隔年,繼續栽種。」

    那先反問:「如果農夫每年都栽種稻穀,那麼稻穀豈會有生不出來的時候嗎?

    「應該每年都會收成。」

    「那麼人也是一樣,生死輪迴相續輪轉,沒有中斷的時候。」

    「又好比雞生蛋,蛋生雞,從蛋有蛋,從雞有雞。人也是一樣,輪迴無始無終。」

    那先尊者在地上畫了一個車輪,問彌蘭王:「這個輪子有稜角嗎?

    「沒有,它是圓的,沒有稜角。」

    那先尊者說:「佛經上說,人的生死就像車輪一般,輾轉相生,無始無終。」

    那先又說:「人的眼睛看見外在的萬物,因而對外在的一切有了眼識的覺知,這三個條件遇合後,便有了苦樂分別的感受,由苦樂而產生恩愛情仇,由恩愛情仇而有貪戀執取,因執取而有存在,因存在而有生命,因有生命才能再造善惡業行,再從善惡業行導致下一生。其它如:耳、鼻、舌、身、意等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此類推。」

    那先說:「所以,人的輪迴是無始無終的。」

    彌蘭王讚道:「善哉。」

原文

王復問那先言諸以過去事當來事今見在事是三事何所為本者。
那先言已過去事當來事今見在事愚癡者是其本也。
愚癡生即生神神生身身生名名生色色生六知。一為眼知。
二為耳知。三為鼻知。四為口知五為身知。
六為心知。是為六知。是六事皆外向。
何等為外向眼向色耳向聲鼻向香口向味身向滑心向貪欲是為六外。向名為沛。
沛者合沛者知苦知樂。從苦樂生恩愛。從恩愛生貪欲。
從貪欲生有致便生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