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本經文是非常有趣的一篇經文,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示。 首先,經文中的外道沙門沒有神通,他聞到阿那律尊者的附近有很馨香的香氣,感到很好奇;阿那律尊者解釋這種香氣是龍天護法善神現身來聽法的一種跡象。 因為,相對於天界,人間臭穢不堪;天神如果要來人間頂禮聖者並聽法,都會事先散香,消除臭穢。 關於這一點,在台灣的佛教界及民間信仰裡就有很多這方面的傳說。不過,在台灣聽到的傳說多半是聞到檀香或沈香一類的味道,有時則是花香。這很可能是乾踏婆(尋香神、音樂神、舞神)一類的非人;相對的,如果是聞到惡臭,如果能排除屍體(人或動物)或腐肉等一類的可能客觀因素,就有可能是邪魔厲鬼的味道。 第二個啟示就是天眼也有程度上的差別,例如:四天王天諸神的天眼就不如忉利天,忉利天就不如夜摩天….化樂天諸神的天眼不如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諸神的天眼就不如梵天。但,梵天神的天眼雖可觀看大千世界如掌中的寶冠一樣清楚,卻看不見自身所穿的衣服,因為他們沒有無上的慧眼。 第三個啟示是欲證得初果,必須先持戒清淨,然後斷除身見。 第四個啟示是聖者在說法之前,多會先以神通先觀察對方有無慧根,然後再決定該以何種方法來點化對方。而本經中的外道沙門之所以在聽法後回家的途中,因思惟法義而證得初果,是因為他的前生在上一尊迦葉佛時代就已聽聞過正法,本身的波羅蜜就已經很強,所以阿那律尊者在他的今生只要稍微點化他一下,他就能憑自己的善根與慧根證得初果。 外道沙門證初果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強的信心,證明了因緣法的「此有故彼有」的定律。就算我們今生不能解脫,但今生的修行所打下的基礎絕對不會徒勞無功,都將是未來解脫的重要基礎。 最後,世尊在本經中讚譽阿那律尊者是聲聞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第16品9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9/15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曾經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阿那律尊者是住在他的出生地—拘尸那竭國。 有一天,色界天的大梵天王、欲界天的帝釋天、四大天王及五百位天神、併同二十八名大鬼神王,一起來到了阿那律尊者的面前。 當諸神抵達後,一起跪在地上對尊者頂禮,然後起身站在一旁。 諸神復以下面的這首偈語讚歎阿那律尊者: 「歸命人中上,眾人所敬奉;我等今不知,為依何等禪?」 諸神的意思先是稱讚阿那律尊者是真人阿羅漢,應受到人類及天神的禮敬與供養;然後又問阿那律尊者是修持什麼樣的禪定。
他也來到阿那律尊者的面前,很恭敬地向尊者頂禮,然後起身坐在一旁。 這名梵志問阿那律尊者:「咦?嗯…..,好香喔!這是什麼香氣?我出家以前是貴族,一直都住在王宮裡,但我從來沒有聞這種奇妙的香氣。難道說剛剛有什麼奇人來過這裡?還是說那是天、龍、鬼神、人、非人的香氣?」 阿那律尊者對這名梵志解釋:「沒錯!那是剛剛有大梵天王、帝釋天、四大天王、五百名天人、以及二十八大鬼神王等非人,一起來到我這裡對我頂禮。」 梵志聽了以後很驚奇地問:「哦?真的嗎?那為什麼我看不到他們呢?」 阿那律尊者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天眼的關係,所以看不見大梵天王、帝釋、四大天王、五百名天人,以及二十八大鬼神王。」 梵志問:「哦?是這樣啊!那假設我有天眼的話,我就可以看見諸神?」 阿那律尊者說:「沒錯!梵志啊!有天眼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天眼還有程度上的差別。在色界的梵天裡,有一個名叫千眼的梵天神,祂的天眼非常的強,祂能觀看這個大千世界,就像一般凡人在觀看自己手掌中的寶冠一樣的清楚;這名梵天也是如此,祂能沒有罣礙地看清整個大千世界;但….,很矛盾的,這名梵天神卻看不見自己身上所穿的衣服。」 「蛤?為什麼?為什麼祂看不見自己身上的衣服?」 「因為這名天神沒有無上的智慧眼,所以祂看不見自己身上所穿的服飾。」 「哦∼∼真的是不可思議。這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那假設我有無上的智慧眼,我是不是就可以看見祂身上所穿的服飾?」 「是的!如果你有無上的智慧眼,就能看見祂所穿的服飾。」 「既然如此,就懇請尊者為我說極妙之法,也使我得無上的智慧之眼。」 阿那律尊者問:「你有戒嗎?」 梵志問:「什麼是『戒』?」 「不作眾惡,不犯非法。」 「哦∼這樣的戒,我能奉持。」 阿那律尊者說:「梵志!現在你應當先持禁戒,而且要無失毫釐,持戒清淨;然後,也應當除去憍慢之結,不可妄計『真吾』、『我』等染著之顛倒妄想。」 這時,梵志又問阿那律尊者:「什麼是真吾?什麼是我?什麼又是憍慢結?」 阿那律尊者解釋:「所謂的真吾,就是一般人所謂的神識;所謂的我,就是肉身形體。若於其中生起身見,妄執有真吾、我,就是憍慢結。所以,梵志!你應當按照正確的修行方法努力除此諸結。就是這樣,梵志!就是這樣子修行。」 梵志聽聞阿那律尊者說的法後,便從座位起身,頂禮阿那律尊者的雙足,遶著尊者三匝後離去。 就在梵志回家的途中,還沒到家之前,他一路上思惟阿那律尊者開示的法義,接著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證得了初果。 這時,有一名天神,過去前生為人時曾是這名梵志的親友,祂知道梵志已證得了初果,便來到阿那律尊者的面前,對尊者頂禮,然後站在一旁。 天神以下面的偈語說明他的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證得了初果,並讚歎阿那律尊者的智慧與功德: 「梵志未至家,中道得道跡;垢盡法眼淨,無疑無猶豫。」 阿那律尊者也以下面的偈語告訴天神: 「我先觀彼心,中間應道跡;彼人迦葉佛,曾聞此法教。」 阿那律尊者的意思是說:他在說法之前,一定是先以神通去觀察對方的心有沒有宿世善根及慧根;尊者發現這名梵志非常的有善根與慧根,他早在久遠以前上一尊迦葉佛的時代,就已聽聞過同樣的法,已經有很深厚的波羅蜜;因此,尊者只要在今生稍微點化他一下,他便能證得初果。 後來,阿那律尊者離開了他的出生地,在人間許多地方遊方,漸漸地來到了舍衛國。他來到了世尊的面前,向世尊頂禮,然後站在一旁。 世尊對阿那律尊者說了一番法,阿那律尊者受了佛陀的教誨後,便從座位起身,向世尊頂禮,然後離去。 接著,世尊當眾對諸比丘稱讚阿那律尊者:「我聲聞中弟子,得天眼第一者,所謂阿那律比丘是。」 諸比丘聽聞佛陀所說的話,都心生歡喜。 原文/ 增壹阿含16品9經 聞如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