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比喻  

 

 

 

 

 

 

    「比喻」或「譬喻」是將一件事物指成另一件事物的修辭法,該兩件事物中具有一些共同點,能夠令讀者透過類推,通過另一件事物,更了解所要描述的意義。在佛經裡常常可見佛陀以比喻的方式來為弟子們說法,因為佛陀認為透過比喻的方式是最容易讓聞法者理解真理,因此佛陀說:「智者因喻得解」。

   佛教的「無我」並非否定我們當下的存在,所以決不是「斷滅」。佛陀直指世人所謂的「我」不過是一種緣聚生滅的暫時現象,是一種遷流不息的生滅緣起狀態,其中並沒有一個亙古長存或永生不死的「實體」、「靈魂」、「佛性」、「如來藏」、「阿賴耶識」、或「真我」….,所以佛陀也駁斥了外道的「常見」。

   佛陀為了解釋無我的真諦,便經常引用比喻來為弟子們開示,例如佛陀會以「燃燒的火柴棒」作為比喻。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比喻呢?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下燃燒的火柴棒已經不是過去上一秒所燃燒過的火柴棒;其火燄()也不再是剛才已消逝的火焰、或火光。其間,僅有「相續不斷」的燃燒及火光。

  透過這樣的比喻,佛弟子們便能正確而透徹地理解及認知「無我」的精髓,並深入體證及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及生命中,如此便不會再因緣而生起種種的貪婪、執著、掌握、抓取、憂慮、哀傷、嫉妒、憤怒、仇恨、驕傲、輕視….等心結與垢染,一切的是非恩怨及愛恨情仇也就此煙消雲散,所有的煩惱也因而消滅,促使來生的輪迴動因也到此終止,這就是至高無上的幸福-解脫涅槃!!

    本經的重點是佛陀以各種精闢的比喻來說明「四聖諦」的意義。

選譯自北傳《增壹阿含經》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二月五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當時世尊是這樣子告訴所有的比丘們:「猶如將這世上極為凶暴的四大毒蛇都放進一個甕中,假設有某人從遠方來,這個人是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會貪生怕死,會趨樂避苦。」

「這時,有國王、或大臣跟這個遠來的人玩了一個很恐怖驚悚的死亡遊戲,他們對此人說:『這甕裡有四條極為兇暴的大毒蛇,我們現在命令你隨時替這些毒蛇洗澡,並照顧牠們的飲食,然後才准放你離開。』結果,此人聽到這項非常人所能勝任的任務時,心中一定很害怕,不敢靠近蛇甕。」

「接著,國王、及大臣又恐嚇此人:『我們現在又命五位劊子手持刀劍跟在你的身後,不管是誰先抓到你,都會立即將你殺死。』此時這個人在前有毒蛇、後有劊子手的前後夾攻之下,一定會嚇得東奔西跑,不知所措。」

「假設國王、大臣又恐嚇此人:『我們現在又命六個兇惡的壞人來抓你,不管是誰先抓到你,就將你任由他處置。』此時這個人在毒蛇、劊子手、及六個壞人的逼迫之下,一定會焦慮地四處找尋可以躲藏或逃命的地方。」

「假設這個人發現有廢墟,他可能會藏身此處。或發現空房子、不堅固的破牆、或空的大容器,他一定會竭盡所能躲在裡面。」 

「假設有好心的人或這個人的親友警告他:『這些空閑的地方有很多盜賊出沒,你最好躲到別的地方』這個人一定不會躲在這空墟的村子裡。」

「假設此人繼續往前行,看見一條大河,河水既深且廣,也沒有行人及橋梁可幫助他渡河到對岸,而且他所停留的地方又有很多惡賊出沒。這時,此人可能會心想:『我應該去收集一些木材及蘘草來製造一條木筏來渡河到彼岸。』於是,他堅定意志,開始行動,建造完木筏,安然渡河到彼岸。」

「比丘們,以上都是我假設的比喻,你們應當好好的思維它們分別代表的意義。所謂的四條毒蛇,代表著身體的四大元素,也就是指『地』、『水』、『火』、『風』;而五個持刀劍的劊子手,就是指五盛陰,也就是『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所謂六個兇惡的壞人,是指『欲愛』;而空村是指內在的六根,也就是眼、耳、鼻、口、身、意。」

佛陀最後說道:「所以有智慧的人在觀察『眼睛』、『外界』、『眼識』時,會發現一切都空無所有,也不牢固;不管是觀察『耳』、『鼻』、『口』、『身』、『意』時,也全都是空無所有,皆虛、皆寂,亦不牢固。」

「而所謂的『河水』,就是代表『四流』,分別是『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至於所謂的木筏,就是指賢聖八正道,分別是:正見、正治、正語、正方便、正業、正命、正念、正定。而在河水上努力划槳,意謂著善於權巧方便及精進之力。所謂此岸者,即身見、邪見;而彼岸者,即滅除身見、邪見。或可說所謂的此岸,是惡王所統治的國界:而彼岸,是天國的國界。也可說此岸是指惡魔波旬的國界;而彼岸是指如來之境界。」

這時,比丘們聽聞佛陀所說的比喻,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猶如四大毒蛇極為凶暴,舉著一函中。若有人從四方來,
欲令活、不求死,欲求樂、不求苦,
不愚不闇,心意不亂,無所繫屬。 「是時,若王、
若王大臣喚此人而告之曰:
『今有四大毒蛇極為兇暴,汝今當隨時將養沐浴令淨,
隨時飲食無令使乏,今正是時,可往施行。』是時,
彼人心懷恐懼,不敢直前,便捨,
馳走莫知所湊深。復重告彼人作是語:
『今使五人皆持刀劍而隨汝後,其有獲汝者,
當斷其命,不足稽遲。』 「是時,彼人畏四大毒蛇,
復畏五人捉持刀劍者,馳走東西,
不知如何?復告彼人曰:
『今復使六怨家使隨汝後,其有得者當斷其命;
欲所為者可時辦之。』是時,彼人畏四大毒蛇,
復畏五人持刀杖者,復畏六怨家,便馳走東西,
彼人若見空墟之中,欲入中藏。若值空舍,
若破牆間無堅牢處,若見空器,盡無所有,
若復有人與此人親友,欲令免濟,便告之曰:
『此間空閑之處多諸賊寇,
欲所為者今可隨意。』 「是時,彼人復畏四大毒蛇,
復畏五人持刀杖者,復畏六怨家,復畏空墟村中,
便馳走東西。彼人前行,若見大水極深且廣,
亦無人民及橋梁可度得至彼岸,
然復彼人所立之處多諸惡賊。是時,彼人作是思惟:
『此水極為深廣,饒諸賊寇,
當云何得度彼岸?我今可集聚材木草蘘作[*]
依此[*]從此岸得至彼岸。』是時,
彼人便集薪草作[*]已,即得至彼岸,志不移動。 「諸比丘當知,
我今作喻,當念解之。說此義時,
為有何義?言四毒蛇者,即四大是也。
云何為四大?所謂地種、水種、火種、風種,是謂四大。
五人持刀劍者,此是五盛陰也。
云何為五?所謂色陰、痛陰、想陰、行陰、識陰是也。六怨家者,
欲愛是也。空村者,內六入是也。
云何為六?所謂六入者,眼入、耳入、鼻入、口入、身入、意入。
「若有智慧者而觀眼時,盡空無所有,亦不牢固;
若復觀耳、鼻、口、身、意時,盡空無所有,皆虛、
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
云何為四?所謂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大[*]者,
賢聖八品道是也。云何為八?正見、正治、正語、
正方便、正業、正命、正念、正定,
是謂賢聖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權方便精進之力也。
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滅身邪也。此岸者,
阿闍世國界也:彼岸者,毘沙王國界也。此岸者,
波旬國界也;彼岸者,如來之境界也。」 是時,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