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

敬鬼神而遠之;老實獨立修行

   

泰國目前有些墮落的比丘,利用養鬼並販售小鬼的方式牟取供養,這種行徑實在令人心痛,因為比丘以此謀生已觸犯戒律,是典型的邪活命。本篇經文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修行就應老老實實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倚靠外力鬼神的加持,因為一旦鬼神失勢或離去,便無所憑恃。就像某些乩童、養小鬼的法師、或通靈人,可能某一時期靈驗,或可擋一時的厄運,但若其背後的鬼神不再眷顧,便開始「摃龜」,而且本人也可能變得極為脆弱,生病或災禍等不幸事件接連發生 。因為玩蛇者必死於蛇毒,役鬼者必死於鬼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另外,修行者也不應參染世間俗世的政治權勢,君不見台灣宗教界就有許多實例。每逢大選,便有許多宗教巨頭出面表態挺誰,若所押注的黨派得勢,固可獲得極豐的護持,陶醉在名利醬染之中;但萬一落選,便極可能遭受刁難,面臨無情的打壓。且政治上也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若所倚靠的黨派一旦下台失勢,將永無寧日。如此一來,又如何能平靜地修行?還不如老老實實的靠自己獨力修行。

選譯自北傳《雜譬喻經》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6/6

  

過去曾經有一名比丘,因觸犯不可懺悔的戒律,被逐出僧團。他因此而感到非常的難過,懊悔不已,一路上涕哭而行。

 

正巧,路上遇到一個鬼。此鬼也是因觸犯天條而被管理眾鬼的毘沙門天王所擯棄。

 

這時,鬼問比丘:「你因何事涕哭而行?」

 

比丘答曰:「我因觸犯戒律,被眾僧所擯。一切在家人的供養盡失。又惡名聲遠近流布,我因此難過啼哭。」

 

鬼聽到這番話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到或可與這眼前的這名比丘合作,於是對比丘提出了策略聯盟的建議:「我或許能令你恢復名譽,且獲得非常豐厚的供養。你可以站在我的左肩上,然後我隱身,將你擔在虛空之中而行。大家看不見我,祇能看得到你,便會以為你有神通,修行有成,會給你很多的供養。但你要答應我,你如果得到供養,要先供養我!」

 

比丘同意這項交易,鬼便立刻將比丘擔在肩上,於他先前被驅逐的城市上空飛行。這時城裡的眾人看見比丘在空中行走,皆大驚小怪,誤以為比丘是有道的聖人,只因被人冤枉,遭受誣陷。

 

城理的人民都反過來責怪僧團,並且迎請該名比丘回寺內居住,比丘果然因此獲得極大的供養。

 

比丘也依照當初與鬼的約定,將所得到的衣食諸物,每次都先供養給鬼。

 

但好景不常,有一天,鬼又如法炮製,將比丘扛在肩上於空中遊行時,竟然撞見毘沙門天王的官屬。鬼一見昔日長官,大吃一驚,深怕被捉回去嚴懲,便不管肩上的比丘,逕自逃走了。

 

比丘立即從空中墮地而死,且死狀甚慘,身首碎爛。

 

這就是告訴我們,修行應該老老實實,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倚靠外力鬼神的加持,因為一旦鬼神失勢或離去,便無所憑恃,下場悽慘,如故事中的比丘一般。

 

 

雜譬喻經

(五) 昔有一比丘被擯。懊惱悲歎涕哭而行。

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為毘沙門天王所擯。

時鬼問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

比丘答曰。我犯僧事眾僧所擯。一切檀越供養盡失。

又惡名聲流布遠近。是故愁歎涕泣耳。

鬼語比丘言。我能令汝滅惡名聲大得供養。

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當擔汝虛空中行。

人但見汝而不見我身。汝若大得供養當先與我。

彼鬼即時擔此比丘。

於先被擯聚落上虛空中行。時聚落人見皆驚怪。謂其得道轉相謂言。

眾僧無狀[-+]擯得道之人。

時聚落人皆詣此寺呵責眾僧。即迎此比丘住於寺內。

遂大得供養。此比丘隨所得衣食諸物。

輒先與鬼不違本要。此鬼異日復擔此比丘遊行空中。

正值毘沙門天王官屬。鬼見司官甚大驚怖。

捐棄比丘絕力而走。

此比丘遂墮地而死身首碎爛。此喻行者宜應自修所向。

不應恃託豪勢。一旦傾覆與彼無異也。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