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摩訶布瓦簡介 

 

 

 

 

阿姜摩訶布瓦簡介

回上一頁

回首頁

    阿姜摩訶布瓦出生於西元一九一三年八月十二日泰國東北部烏隆府一處名叫邦塔(Baan Taad)的小村落,當他完成了三年的小學教育後,便在田裡花去大部分的青春歲月幫助雙親從事農務。他從小開始,便展現出堅毅的性格與強烈的責任感。他在父母的十六個孩子當中,一直都被視為最值得信賴的一個。

    當他滿二十一歲,他的父母依照泰國的傳統要求他出家。出於對父母深厚的尊重與感恩之情,他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他於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在烏隆府的Yothanimit寺出家,並由Chao Khun Dhammachedi尊者擔任他的阿闍梨授戒師。他的授戒師賜予他一個巴利文的法名Ñāṇasampanno,意思是「有慧根的人」。

    他早年的出家生活是遵循以巴利經典來學習佛教教義的長期傳統,當他開始專心學習巴利經典時,他赫然發現佛陀的教導竟然全部引起他的興趣。當他愈深入研讀佛典時,其中的啟示與他堅毅的性格似乎愈能相應。當他讀到了佛陀與阿羅漢聖弟子們的事蹟時,他們的生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極深的烙印,並感覺到信心與信仰在心中生起,緊接著他也渴望能獲得與他們相同的成就。

    為了能更深入了解通往解脫涅槃之道,他決定先研究古代的佛教經典,同時為了不使自己迷失與模糊真正的目標,他慎重地作了一個決意(發願),他不學超過第三級的巴利文;之後,他打算如同世尊一樣即刻動身前往森林裡禪修。而這就是他過去經常訓練自己所發的願。

    在此期間,他花了大部分的時間以巴利語來學習原始古代的佛經與戒律。在學習巴利語的這一個階段,他有時候能通過考試,但有時卻又不及格。但不管怎樣,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七年後他終於成功地通過了巴利文的第三級考試,並學到了最高層次的佛法和戒律。當他完成了學習後,他的注意力開始全部轉向佛法方面的實際修行。

    雖然,閱讀經文為他在信仰上灌注了一種深摯的情操和想追隨佛陀腳步的一種情感,但他很想知道在今時今日是否還有可能達到與世尊所證得一樣的解脫聖果,並在這個非常的時代獲得證悟。又或者證悟的法則都不再有效了,因此任何的努力都只是徒勞無功?為了消除這一個疑慮,他希望有機會能與當代最知名的大師之一阿姜曼直接學習。阿姜曼大師的聲望年復一年地增加,他聽聞阿姜曼的聲譽良好,而且還是一個年輕人,於是決定跟他學習。

    當阿姜摩訶布瓦最後通過了巴利語考試後,便捨棄繼續深造,依照他過去所發的願前往鄉村,以如下的方式按次地禪修:他獨自徒步行腳、睡在森林裡、並在人群聚集的村落裡托缽。當他在泰國色軍府(Sakon Nakhon)的叢林中追趕上阿姜曼時,阿姜曼告訴他,雖然他對巴利經藏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他必須把這些東西都暫時擱在一旁,將心力專注在實際的禪修上。阿姜曼很清楚地告訴他,通往涅槃的「道」和「果」對任何全心全意遵循世尊的教誨並依法奉行的人來說,都依然可以親身驗證。

    阿姜曼傳授給他的「法」彷彿都是直接從心中自然流露,這令阿姜摩訶布瓦的印象極為深刻,於是他又發了一個神聖的願:只要阿姜曼還在世,他就會一直把他視為自己的老師,不管他身在何處,他都是阿姜曼的弟子。由於這項決意,成為阿姜摩訶布瓦禪修上的增上助緣,使得他的禪修進步神速。雖然,他經常前往泰國東北部的山區和森林裡獨自靜修,但他還是經常回到阿姜曼的身邊接受老師的協助與建議。就這樣他跟隨著阿姜曼修行了很多年,一直到阿姜曼般無餘涅槃的那一日為止。

    在跟隨阿姜曼修行的那段時間裡,阿姜摩訶布瓦緊鑼密鼓地禪修。在他的一生裡,再也沒有比這一段期間還要更認真精進了。在心智方面他全力以赴地精進,而身體方面他也絲毫不放鬆,就這樣他不斷地精進,直到他的心如石頭般的堅固。換句話說,他在禪定方面的技巧已經非常嫻熟,他的定力猶如一塊不可動搖的石板。因為他到了這樣的程度與境界,以至於他的禪修整整有五年之久都陷在禪定境界裡。

    當阿姜摩訶布瓦到了第十六次雨安居的時候,他的禪修已經進展到「正念」與「觀智」環繞所有外在的感官(眼、耳、鼻、舌、身)與內在思想的變化過程(意),一絲不苟地觀照一切(六根),不留任何一點餘地。在這個禪修的層次上,「正念」與「觀智」就像法輪一樣,在心中步調一致持續地輪轉著。那個時候,經由禪修,他已步入法次法向,不再退轉了。他開始感覺到他想要達到的成就已近在咫尺。

    一九五0年的五月,他的禪修已到了關鍵的階段,於是他用盡全力發揮到極限。當根植在他心中的無明已被翻轉並消失後,他的證悟已超越了世間的侷限。就在那一刻,阿姜摩訶布瓦終於抵達汪洋大海中的安全島了。

    經過多年的行腳生涯後,為了年邁母親的心靈需求,一九五五年他回到了家鄉邦塔村。他將他的一些弟子都安排住在附近的森林區,而這裡也成為新的僧團據點。這使得他的母親也來到了僧團,成為八戒尼。他修行上的活力與堅毅吸引了其他的比丘也致力於禪修,在帕邦塔寺那段期間的訓練相當的嚴苛,阿姜摩訶布瓦經常督促他的弟子務盡全力發揮到極限,測試他們的耐力,使他們能培養耐心與決心,他尤其特別重視戒律的嚴謹持守。

    阿姜摩訶布瓦跟隨阿姜曼學習的時候,他從老師那裡學到了禪修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以佛教的基本原則為基礎,並以僧團的戒律為指導原則。這樣的修行,憑著精進與堅毅,他成功地在心中建立了一個不可動搖的修行基礎。因此,他繼續沿用相同的修行方法來教導並訓練他的弟子。正因如此,阿姜摩訶布瓦很快便成為在泰國森林傳統中努力維持一貫性的核心人物,並為後人保存了阿姜曼獨特的修行模式。他協助帶領大家齊心去展現阿姜曼的生活與教學,因而贏得了愈來愈多廣泛的忠實佛教信眾。

    由於他對阿姜曼深摯的尊敬與欽佩 —— 因為對於弟子們而言,阿姜曼就好比父母一般 —— 因而啟發他撰寫《阿姜曼正傳》,旨在記下阿姜曼典範的性格,並為後世蒼生解釋阿姜曼的修行方法。此外,為了證明他對阿姜曼遺教的敬愛,他寫下了許多有關佛教禪修方面的書籍,通常都是以佛法教學的錄音檔為基礎,使佛教徒能在精進的修行過程中有一條明確的道路可資遵循。

    一九六三年,一位來自英國的沙門到了帕邦塔森林僧團,他就是潘納維多比丘。潘納維多比丘最初在英國倫敦的一間小寺院裡度過了六年的比丘生活,後來他明白他需要一個能在各方面訓練他僧伽梵行生活的老師,於是他前往泰國。在因緣際會下,潘納維多比丘在曼谷巧遇了阿姜摩訶布瓦,並請求阿姜摩訶布瓦允許他住在帕邦塔寺森林僧團。他獲得了許可,但有一項條件他必須做到,那就是他必須跟其他比丘一樣吃同樣簡單的缽中食物,並修持同樣的頭陀行。

    接下來的幾年,許多來參訪阿姜摩訶布瓦的西方比丘也都能全心全意分享泰國森林傳統的獨特經驗。一九七四年,阿姜摩訶布瓦應英國僧伽信託基金會的邀請,與潘納維多比丘一起前往倫敦。他們暫住在漢普斯敦的寺院,他們為倫敦的虔誠信眾每天都舉行一系列的說法開示及廣泛議題的非正式問答。

    隨著時光的流逝,阿姜摩訶布瓦已成為泰國當代佛教中傑出與卓越的人物。因為他無懈可擊的智慧與出色的解說技巧,使他聲名遠颺並深受各界人士的崇敬。因為天賦與性情的緣故,他可以說是為後人記錄阿姜曼的生活與教學最理想的人選。在修行方面,他是阿姜曼眾具慧根弟子中的其中一位;在教學方面,他是泰國森林傳統的權威代言人之一。他的莊重威嚴、堅毅的個性、非凡的魅力以及修辭技巧等,已為他樹立了阿姜曼的自然傳人。

    漸漸地,他的教學開始流傳,而且廣泛普及。許多來自泰國及世界各地的人都來聆聽阿姜摩訶布瓦說法。有些人專程來帕邦塔寺與他個別交談;有些人則是從泰國各地的廣播及網路上聽到他說法的開示。

    隨著他年紀愈來愈大,他竭盡全力照顧泰國社會的心靈需求。他對大眾的協助正是大慈大悲的一種表現。一九九七年,當泰國遭逢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尊者挺身公開鼓勵泰國人應齊心協力擺脫經濟衰退的深淵。他要泰國人專注在造成這次危機的苦因,藉此去認識自己內在的苦因,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避免同樣的事件再度歷史重演。

    當他到了九十七歲高齡的時候,他的健康狀況開始迅速惡化。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的忠實弟子們都很勤勉地對他悉心照料,也都很高興自己能有機會去服侍老師,因為這個老師對大眾是這麼有耐心與慈悲,他為眾人展示了解脫修行之道。

    阿姜摩訶布瓦在世時一直深受國內外高度的敬重,在他二0一一年去世之前,他都一直積極從事教導僧俗二眾的志業,為大家闡明佛教的基本原則,並鼓勵大家修持那些無畏、敏銳的禪修技巧,而這些都是泰國森林傳統的大師曾經有效使用過的禪修技巧。他強調「智慧」永遠要擺在第一位的修行模式,雖然最終仍指向「心」的清淨本質的奧秘,他為我們展現的教學是一套充滿務實的指導系統,適合每一個在禪修上渴望成功的人。對於在修行上感到徬徨無助的人來說,若能仔細地去學習,它可以提供很好的方向。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