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就在心中

    你聆聽佛法開示時,仔細觀察自己的心,那是佛法所在之處——佛法在心中。我還未開始禪修之前,不相信佛法在心中,我想怎麼可能?佛法是經由內心用功修行而得來,這麼說比佛法在心中合理。

        “佛法在心中,佛法僧在心中,諸法皆在心中。起初我不相信這個,我認為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經典裡面。然而,我一直聽老師們講解佛法,他們從不曾乖離這個論點:佛法在心中,佛法和心一起。在我長期重複聽到這個說法之後,心逐漸安頓,靜止了下來。

    最初,我聽法時會把注意力放在說法者身上,而不是自己。他們會說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外邊注意你內在當下的狀態,開示著的佛法自己會流入和你相應。我沒聽話,持續把注意力放在說法者身上,事實上,他在說法時我還要注視他的臉。開始時,沒有望著他,看著他的嘴巴講話,我還覺得不對勁。

    日子久了,我發現聽聞佛法時心會凝聚在寧靜中,此時我開始相信禪定之法確實是在心中,我開始親自證得這個境界。從此我聽聞佛法時不再關注外面,乃至不關注說法者,因為我沉浸於內心的止靜中,聽法時我的心會定下來——清涼、寧靜和全神貫注。這使我相信:他們沒有錯,佛法的確是在心中。

        當聽聞佛法時,定法、安止和寧靜在心中生起,於是我開始相信佛法在心中。有了這個經驗,讓我想繼續聽聞佛法以便心安止和寧靜。

    我持續禪修,隨著日子的流逝,修行的成果總是在心中浮現,從不會在其他地方出現。要是心無法安止,肯定可以在心中找到它騷動的原因,我會知道今天心不安,心受情緒干擾焦躁。唔,為什麼心今天不安?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讓我感興趣,我會盡力令心寧靜下來,一旦它禪修回復狀態,就會安穩停下來。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出——佛法確實在心中。

    世界在心中,佛法在心中,所以,聽聞佛法時,你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內心。不要攀向外面——比如,任何與弘法者相關的事物。你這樣覺知自己內心,開示中的佛法會流入,觸及你的覺知。

    在覺知的是心,佛法的聲音綿綿不絕流入與心相應,由於佛法令你寧靜集中,心就沒有機會分神,這一刻,那一刻,它讓你念念相續專注於弘法者的聲音之流,一步步地持續流入,心慢慢變得愈來愈寧靜,愈來愈定。這樣修行,你已經開始看到聽法的效果。

    這是為什麼假使你想要用正確的方式聽聞佛法,以便得到顯著的效果,就需要把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內心。聆聽時不必留意外界,不需要思考太多,就只是讓心跟隨講解著的佛法之流,佛法就會滲透入你的心,心不再受各種念頭刺激,就會定下來,情況就是這樣。心要定下來,不會因為你要它停它就停,這需要方便來調伏妄念,你得應用些什麼法門,或者開示時的法音來調伏妄念,心才會靜下來。

    世間最劇烈的騷亂在哪裡?沒有騷亂比內心的騷亂劇烈,要說黑暗和渾濁的話,沒有什麼比心更黑暗渾濁,沒有什麼的懊惱和痛苦比心的更強烈,即使是燃燒的火也比不上內心煩惱之火熾熱。

    煩惱除了一步步逼我們受苦之外,不會給我們什麼,所以要學習看出煩惱的害處。我們一定要堅決保持念住,從各個角度觀察事物。念與覺知互相配合,那麼我們的定力,以及從各方面觀察事物的智慧,慢慢就會產生效果。

    例如,佛陀教導我們:生是苦,死是苦,這是聖諦。生是苦,然而我們喜歡生。一個孩子出生了,我們開心,一個孫子出生了,或者親戚朋友生孩子了,大家開心。然而我們沒有想過孩子誕生時經過那狹隘,幾乎是必死的產道生出來所經歷的痛苦。

    如果我們沒有看頭尾兩端,沒看清楚起點————以及終點————這兩端,這兩者帶給我們無盡的歡樂和痛苦。其實,嬰兒必須通過幾乎是必死的經歷才生出來,如果熬不過,他會死在過程中——在母胎裡或者分娩過程——因為他會痛到死。這是我們人如何死去,一旦我們生了下來,不管幾歲,我們死時都是痛到死。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體驗到疼痛,可是我們不認為這是聖諦。實際上,我們應該把它視為有害的東西,是危險和威脅,才會想辦法自己用功——特別是在念和慧上下工夫——超越它。要是我們喜歡開始但不喜歡結尾——喜歡生不喜歡死——那麼就一直和真理相違背,內心有這樣的矛盾怎麼可能會快樂?持有這樣的觀點肯定受苦。

    要做到對開始和終點的看法一致,我們一定要觀察整個過程——看到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這三個過程都充滿疼痛和苦,是通往苦和不滿的道路,不是涅槃之道,所以,沒有善巧地全面觀察來理解,我們不可能步上正道。佛陀教導:不再受生的人沒有苦。不再生,哪會有苦?沒有生的種子,就沒有苦的種子,苦也就不存在心中。這是為何覺悟者心中沒有不滿,沒有痛苦,他們的心完全沒有情緒,阿羅漢心中沒有快樂,沒有悲傷或不苦不樂的情緒。

    阿羅漢的肉體跟我們一樣有三種感受:他們感受到肉體的痛楚,但是心沒有情緒,肉體的感受對心不起影響,他們的心不像凡夫的心受這類影響動搖,他們知道身體的喜受、苦受和捨受,但是心沒有起相應的情緒作用——因為阿羅漢已經超越所有的情緒,他們的心是清淨的無雜染法,沒有煩惱可以滲入,由於喜受和苦受都是無常、苦、非我,所以不可能滲入清淨心的本性。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心提升趨向清淨,那就努力培養內在的善行,別讓佈施和戒行的德行中斷,這是滋養你內心的善法,往生善處的助緣,你累積足夠的善業作為資糧的話,不管投生哪裡,這些善業會緊隨著你,感生善處。

    我們受教導,一日還未從苦中解脫,就應當拼命用功修行,不可懈怠或自滿。每天磨礪自心,心每天受磨礪,必然發亮。心發亮了,你一定會看到自己的映像,就像清澈的水可以看到水中的動植物。

    相比充滿煩惱、黑暗混亂的時候,心一旦靜止下來,你就能更容易看到它包藏的一切毒素或危險。所以,佛陀教我們要清淨自己的心,波羅提木叉中的告誡教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是所有佛陀的教導,無一例外。諸佛教導我們不要做惡的、墮落的事,要用自己的智慧只做善事,培養圓滿的善行意即培養圓滿的智慧。

    要把心徹底清淨很難做到,但是仍然在我們人類能力範圍之內。佛陀曾經歷過磨難,佛弟子們曾經歷過磨難,凡是證得清淨的人都曾經歷過磨難,他們經歷磨難是為了得到清淨和解脫,為了這個目標而付出是值得的。

    心受污穢和煩惱覆蓋時,它會顯得一文不值。即使我們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也會覺得無地自容,無法面對世間,因此對生命感到厭倦,或許會決定一了百了。心黑暗污穢到像冒黑煙的悶火時,就會有這種心態。

    要是整個心充滿了黑暗,生命會變得沒有意義,心也似乎沒有價值,令我們覺得去死比較好。問題是死了我們哪裡會比較好?即使是現在,也不見得有什麼好,這個世界長久以來都死了那麼多人,倘若死了情況就會變好,為什麼世界沒有變得更好?是因為我們不好,所以才想死,一旦心是好的,充滿了善,那麼生或死都不再是問題。

    心被污染的東西遮蓋了,它整個看來沒有意義。我們慢慢把這些垢染清洗,心就逐漸顯現出它內在的光輝,開始變得祥和平靜,整顆心就會放光、快樂、輕鬆。這時不管我們做什麼,行住坐臥或其他的,內心都歡喜,都令我們開心。

    懷著一顆祥和平靜的心,我們在哪裡都滿足,所以關鍵在於心,心不好,不管在哪裡都沒有一樣是好的。我們會不斷欺騙自己:這裡或許好些,那邊可能比較好;這輩子不好,下輩子會比較好;活著不好,死了比較好。我們就是這樣欺騙自己。是陷入煩惱的心在欺騙我們,是那攪起各種問題的心在欺騙我們,這個會好……那個會好,事實是沒有一樣好,無論我們到哪裡,都打回原形——因為最重要的心不好。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改正這不好的部分,使它變好。

    修行先修止使心能定下來,修止時必須節制自己的心,節制心磨礪它,禪修是為了不讓心放縱打妄想。這樣子修行我們稱作精進用功,我們持之以恆——以恆心毅力下工夫,改過內心的錯失,把敵人連根拔起,直到心能入定。要知道是精進用功迫使心定下來,不是放縱妄想使心定下來。心能入定,安住定中,就是我們修行的成果。我們精進努力,善心就不斷增長,從這裡可以愈來愈清楚看到精進的意義。

    我們的修行進入以智慧觀察的階段時,專注於清晰地觀察東西,如實思惟世間的一切。我們的世界或許無限寬廣,然而當心受煩惱遮蓋時,就囚禁在非常狹隘、封閉的心境裡。受囚禁的心又會壓迫自己,使你周身不自在。所以你一定要把心從囚禁中解救出來,給它空間成長發光。這樣它會自由,寧靜和自在。

    禪修到這個階段你可以觀察疼痛,因為現在心有了足夠的力量,已經準備好,同時也願意觀察疼痛,疼痛是磨礪智慧的磨石。我們用定和慧來消除內心的煩惱,雖然是智慧把煩惱根除,然而在這之前需要有定來逮著煩惱,把它們捆住,定使心集中一處,否則心散亂到你根本無法控制它。一旦心凝聚一處,智慧就把心關注與執著之處——色聲香味觸,又或者是色受想行識——揭開,讓心看清楚,智慧把它們解開來,讓心能夠纖悉無遺地如實觀察。

    智慧一而再,再而三地思惟這些東西,觀察它們。這些物件是智慧所經之處,是智慧的磨石。智慧愈觀察它們,就愈深入,智慧一步一步進行,理解了觀察的物件就把它們放下。放下的意思是心不再受執著影響而背負著它們。

    心在想什麼?心從念頭中得到什麼好處?念頭形成的那一刻就滅去。一個善的念頭?——它生起然後滅去;一個惡念?——它生起然後滅去;不管什麼念頭,皆生起滅去,這稱作。它們生起,它們成形,它們滅去,生起與滅去同時發生,在同一時間生滅。所以,我們怎麼能執著這些東西——這些生滅、生滅——為自我?

    大家都害怕觀察疼痛,既然每一個人都害怕疼痛這兩個字,我們怎麼能執著疼痛是我們的呢?你要堅持緊抓著這團疼痛認為是你嗎?執著疼痛是你的自我等於拿火來燒你的心。知道疼痛就只是疼痛,能知道疼痛的不是疼痛本身,是心。能知道關於疼痛的一切的是心:疼痛生起時,是心知道,疼痛持續時,是心知道,疼痛消退時,也是心知道。心透過自己的智慧知道,智慧清楚確實地看到疼痛是疼痛,能知的是能知的,這兩者是不同的真實。

    我們對到六塵,是想蘊的作用使我們認出物件和賦予物件意義。六塵生起,心在賦予意義的同時它們就滅去,這個可能是我們的自我嗎?我們認出意義,它就滅去,就如一切其他的東西一樣,生起滅去,生起滅去,這類事物有可能是我們的自我嗎?這類東西可以是我們的嗎?如果它是我們或者是我們的,那麼由於記憶和疼痛,我們就必須不斷地逃避,記憶生起滅去,疼痛生起滅去,生起滅去,沒有停息地使我們懊惱受苦,一刻也沒有停止。所以我們得觀察,看清情況——身心的因緣——我們各方面的生滅,心各方面的生滅。

    意識:我們意識到色和聲多久了?一出生就如此。我們曾經從中得到什麼永恆的價值嗎?

    一旦我們經由眼、耳、鼻、舌或身來認知到什麼——“嗶!”——它同時滅去,在同一時間。所以,你能從中得到什麼恆久的價值?——什麼也沒有。色會是我們的自我嗎?聲呢?香、味、觸會是我們的自我嗎?意識——認知任何接觸到的——會是我們的自我嗎?它認知——“嗶!嗶!嗶!”——立刻滅去,這是否會是我們的自我?決不可能!

    我們怎麼能認為這些生起立刻滅去的為我們的自我?我們怎麼能信任它們?它們只是不斷生起滅去。我們是否要堅持這些生滅的是我們的自我?果真如此,我們將終日混亂,因為這些東西總是生起又滅去!不管它們是色、受、想、行或識,都沒有間斷地生起和滅去,每一個皆如此。既然我們已經清楚知道它們生起滅去,那怎麼可以緊抓著認為它們是我們的?這是為什麼我們得用智慧觀察它們,看清楚它們是什麼,然後隨之放下它們。

    能知的不會滅去,真心——能知者——永遠不會滅,它知道任何滅去的,但能知者不會滅去。色、受、想、行和識依據各自的本性生起滅去,它們全都是自然的現象,受三相——無常、苦和無我——支配,我們怎麼能相信這類東西真正屬於我們的?要是我們以念和慧觀察它們的因和果,決不可能會執著於它們,是由於內心煩惱粗重看不清楚,我們才會執取它們。只要我們觀察,如實知事物的真相,心就會放下它們。

    當決鬥的時刻來臨——死亡時——把這些東西當作你的戰場,身體分崩離析時,疼痛的感受會凸顯出來,比其他東西明顯得多。拿疼痛和心作為你的戰場,觀察它們以便看清它們的真相。不管疼痛多麼劇烈,它不會超越死亡,疼痛只劇烈到死亡的程度,身體也只延續到死亡為止,然而心不會在死時滅去,它超越死亡,因為心永遠不死,它超越這些東西,而疼痛則只延續到死亡,不會超過於此。無論什麼感受生起,它們滅去就完了,劇烈的疼痛或小痛,心一直都如實知道它們。

    有了念住,心能知道疼痛的每一過程,然而那個能知疼痛的不會滅去,所以為何我們要擔心和關注疼痛?疼痛只不過是生起的現象。疼痛依靠心而生起,但它們不是心;疼痛依靠身體生起,但它們不是身體,它們就僅僅是感受。疼痛與身和心分開來,是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實相。

    我們不違背實相的話,心觀察疼痛——特別是在生命最後階段身體敗壞分離的時刻——會獲得安祥。你可以看到哪個先滅去,哪個後滅去,因為能知的一直在知道。即使一切都已滅去,那個能知的仍然不會滅去。面對死亡時你只需要這樣看到因果一次,你的勇氣會立刻化為行動,死亡來臨時,你立刻展現為戰士踏入戰場。拿起念和慧的武器,開出邁向實相的道路。你把道上的一切砍盡之後,會抵達哪裡?——你會證入實相。

    用你的念和慧砍盡通往真理之道上所有形形色色的東西。你抵達實相時,一切會平穩下來,一切會停止,再無一法干擾心,要是還有什麼在干擾心,那就表示你的觀察還未透徹,還未到達實相。一旦你全面而且透徹地來到實相,決不會有任何東西會干擾心或刺激心,這個境界就只是整個實相滲透無餘的境界。這稱作受實相平穩和停止下來,是通過念和慧清楚觀察的力量而來。

    佛陀及其阿羅漢弟子在這裡——疼痛和苦存在之處——超越疼痛和苦。疼痛和苦出現在身體、在意識(mind)和在心(heart)中。我們要分開它們,就在這裡把它們分開。我們知道,就在這裡——我們受蒙蔽之處——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念和慧——用來劈開真理之道的工具——會令我們知道。要剖析一切現象的根本,洗滌一切煩惱,把煩惱從心中徹底清除,沒有什麼比得上念和慧,它們是解決所有內心煩惱最先進的工具。

    所以,在你需要的時候,特別是臨命終時,好好利用念和慧,屆時將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到你,即使是所有眷屬圍繞在你身旁,也沒有一個真正幫得上忙,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就如佛陀所說的:自己是自己的依止。你要透徹地領悟到這點!要怎麼做才成為自己的依止,而不是敵人?如果你提起自己的弱點、混淆和無智,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遵照佛陀的教導,應用念、慧,信、堅持和勇氣,觀察到一切因緣的因、果和真相,那麼你就是自己的依止。

    所以,為你自己尋找依止。你能在哪裡找到呢?我皈依佛在整個內心迴響,沒有其他地方了,我皈依法在整個內心迴響,我皈依僧也在同一顆心迴響,心是它們的容器,佛、法、僧全部聚集在這一心之中,因為心是聚集諸法最適當的容器。掌握了這個你就可以看到這點——特別是你看到整顆心滿滿是法時。

    因此,淨化你的心,要是你在那個當下能解脫就更好。屆時你不必問佛法僧在哪裡——你確知無疑,只需看著能知全面而徹底地在你內在展現,你就知道它們全都是一體。佛、法、僧全部都是一法——單一、真實的法。

    在開始修行的階段,內心充滿貪瞋癡污穢,一文不值。我們用佛法把污穢徹頭徹尾清除乾淨,心本身就變成純淨的法。做到這個境地,心就自在無礙,不管到哪兒,你都自在。涅槃是徹底的空,在空中有什麼消滅了,你會知道,什麼剩下的,你也會知道,還有誰能比沒有煩惱的人更理解這個?當佛陀說涅槃是徹底的空,他是見到了涅槃才這樣說的,是從徹底解脫煩惱的境界中流露出來的佛法。但是我們還未見到涅槃,無論我們重複他的話多少次,依舊還是老樣子。所以好好觀察以便真正見到涅槃,到時涅槃是徹底的空就不再是個問題,內心會透徹明瞭什麼消滅了,什麼剩下來。

    涅槃是至樂,聽好!這裡的至樂不是喜悅或快樂的感受。這是從純淨無染的心流露出來的樂,沒有像喜悅或痛苦等感覺那般生滅,這和存有的三相——無常、苦、非我——無關。至樂是純淨無染心一個恆常的特性,與三相毫不相干,它沒有變化,一直恆常如是。

    佛陀說涅槃不變。是什麼不變?除了清淨心,沒什麼是不變的,是這個不變。所以,掌握這個以便你能看到,你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