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陀 的 神 通

 

 佛度拜火迦葉三兄弟 

本篇是世尊剛成佛時,為了度化拜火教的迦葉三兄弟,頻頻施展神通的經過。從本篇經文可知世尊施展神通一定有其深意,且觀察到對方必須以神通才能受教,才會施展神通,絕不是為了譁眾取寵或博得名利而表演神通。

    從本篇經文可窺知世尊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極其精彩,難得一見。一般人若看到這麼不可思議的神通,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但鬱鞞羅迦葉的我慢、我執、與嫉妒就如同須彌山一般高,就算親眼目睹世尊的超強神通,仍如頑石一般不肯皈依,由此可知「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礙。

選譯自北傳《四分律》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農曆十五日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世尊剛剛成佛沒有多久的事。

世尊決定走出山林廣度蒼生,一人來到了古印度的鬱鞞羅城這個地方。這裡有一個以修行拜火的外道團體,他們的教主名叫鬱鞞羅迦葉,座下有五百名螺髻梵志等信徒跟隨著他修行。

這個拜火教在古印度鴦伽摩竭國中,皆自稱為阿羅漢聖者。

當時世尊來到了鬱鞞羅迦葉的道場,便問道:「不知是否可以給個方便,讓我借住一宿?」

「借你是沒問題,但這間石室有一條非常凶猛的毒龍,我們是怕你會遭遇不測啊。」

「沒關係,我不怕。只要你們肯借我,我就很感激了,這條龍傷不了我。」

「既然如此,這間石室相當的寬廣,你就隨意吧!」

於是,世尊走入了石室,自行在石地上敷妥坐具,逕自盤腿靜坐。

到了晚上,忽然出現「挲」、「挲」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巨大的爬蟲物在爬行。

沒多久,毒龍出現了,牠看見如來默然地坐在自己的地盤上,非常的生氣,於是口吐毒煙,想要毒害佛陀。

但世尊依然穩坐如山,並且也放煙,與之對抗。

龍見如來放煙,也不甘示弱,又開始放起毒火;沒想到如來也跟著放火。

就這樣整間石室煙火四起,煙硝瀰漫,一場驚心動魄且難得一見的佛、龍鬥法就此展開。

而同一時間在室外的迦葉遙見石室內煙火俱起,很替世尊感到難過,嘆道:「唉!這個瞿曇沙門長得真是俊美挺拔,可惜年紀這麼年輕,他現下應被毒龍所害,恐已命喪黃泉了。」

世尊這時心想:「我現在要以不傷害這條毒龍的方式來降服牠。」於是便以神力降之而不傷龍身。

就這樣毒龍所放的煙火光漸漸減少。

而如來的身中散放出無數種光明,有青、黃、赤、白、琉璃、頗梨等色的霞光。

如來終於和平地降服了毒龍,並以神通將毒龍縮小置於缽中。

第二天一早,世尊前往鬱鞞羅迦葉的住所,大家驚見世尊毫髮無傷,不禁心生敬重。

世尊說道:「你們知道嗎?你們所說的這條毒龍昨晚已被我降服,牠現在就在我的缽中。」

迦葉心想:「唉呀!眼前這個沙門瞿曇果真來歷不凡,他一定具有大威德神通自在力,才能降服這條毒龍,且毫髮無損。但這個沙門瞿曇雖有神通超自然力,但畢竟還是不如我們這些阿羅漢!」

迦葉心裡頭還是非常的驕慢,並沒有真正的服氣,接著說道:「大沙門,如您不嫌棄,您還是可以在此地住一宿,我會給您食物。」

佛陀對迦葉說道:「如果你能在白天午前供養我,我就接受你的邀請。」

「大沙門,沒問題。您儘管住在這裡,我會在白天午前送食物過來給您。」

於是,如來即於迦葉的道場用完餐後便回到石室裡繼續禪修。

當晚深夜時分,世尊於石室內靜坐,進入火光三昧。因禪定的不可思議之力,散發出如火光一般的光華,將整個石室照得烔然大明。

同一時間,迦葉見石室內火光熠熠,便以為石室失火了,立即率領徒眾圍遶石室外觀望。

第二天清早,迦葉前來邀請佛陀用餐,緊接著問道:「大沙門,昨夜何故有大火光?」

佛陀對迦葉解釋:「那是因為我昨夜入火光三昧,故令此石室烔然大明。」

迦葉心中雖然很佩服,但還是不能溶解他心中的驕慢,他仍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聖人。

世尊吃過迦葉所供養的食物以後,便另找了一處森林止宿。

第二天,迦葉又再度前去找世尊。

佛陀對他說:「你先走,我隨後就到。」

迦葉走了以後,便往閻浮提樹林走去。

而如來以神足通先一步去摘取閻浮果,並比迦葉早到,坐在他的座位上。

迦葉後到,驚見佛陀已坐在他的座位上,故問道:「大沙門,你叫我先走,怎麼又比我早到?」

佛陀對迦葉解釋:「因為我要摘取閻浮果,所以先來到此地而坐。這個水果色好香美,你可以嚐嚐。」

迦葉說道:「不用了,不用了。大沙門,你這樣就變成是供養我了。大沙門,您自己慢慢享用吧,這是大沙門所應享用的食物。」

迦葉其實很佩服世尊的神通,但他的驕慢就如須彌山一般高,還是不肯皈依世尊。

第三天早上,迦葉又來請佛用餐,佛陀還是請他先走,並依樣畫葫蘆以神通摘取了呵梨勒樹上的果食,並先一步在迦葉抵達之前就座而坐。

迦葉又驚見如來比他先到,一樣驚訝不已。

佛陀解釋是要摘取呵梨勒樹上的果實,所以比他先一步到,並推薦呵梨勒果色好香美,要請他吃。

迦葉婉拒了,但還是不肯皈依世尊。

第四天早上,迦葉又來請佛用餐。

佛陀還是請他先走一步,並以神足通先飛至北詣鬱單越洲取自然的粳米,然後比迦葉先到。

迦葉又問世尊這次為什麼又比他先到?

世尊解釋他先到北鬱單越洲去取自然的粳米,並推薦當地的米色好香美。

迦葉還是不肯皈依。

第五天一早,迦葉又來請佛用餐。

佛陀還是請他先回去,並先飛到忉利天,摘下一朵曼陀羅花,然後回到地球上。

迦葉看到那朵天界的花,很好奇。

佛陀解釋這朵花是來自三十三天的曼陀羅花,色好香氣芬馥。

迦葉心裡是佩服不已,但就是死不肯皈依。

當晚,四大天王帶著許多供養品來參訪世尊,他們都想聽聞佛法。因為他們的身上的霞光,使整個夜晚就像白天,光明遍照四方,猶如大火聚一般。

他們一起跪在地上,合掌禮敬如來足後,便恭敬的在世尊面前聽法。

同一時間,迦葉遙見森林發出大光明遍照四方,猶如大火聚一般,第六天一早請佛用餐時便問是怎麼一回事?

佛陀解釋:「那是昨夜四大天王持供養品來找我,欲聽受佛法。那是他們身上的光明遍照四方所致,不是失火。」

迦葉一聽連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天王都下凡來聽佛說法,深覺世尊實在了不起,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更棒,不願皈依世尊。

當晚,忉利天的天主釋提桓因也持供養品前來聞法,因為他的到訪使得闇夜放大光明,遍照四方,猶如大火聚,光明清淨且無瑕穢,亮度更勝於四大天王的光華。

帝釋叉手合掌,恭敬的禮如來足,然後在世尊前聽法。

迦葉又看到了森林發出的光明遍照四方,清淨且無瑕穢,且更亮於前一晚的光。

於是,第七天一早他又問是怎麼一回事?

佛陀解釋是因昨夜釋提桓因持供養品前來供養他並聽法。

迦葉很驚訝竟然連民間信仰的天帝釋提桓因都會持供養品前來聽法,但他還是不肯皈依。

當晚,大梵天王也來到如來的面前聽法,使得整晚大放光明,遍照四方如大火聚,清淨且無瑕穢,更勝於前晚帝釋的光。

第八天一早,迦葉又問世尊昨夜是怎麼一回事?

叉手合掌禮如來已在前而住。

世尊解釋是昨夜大梵天王前來聽法。

迦葉驚訝到不知該說什麼,因為就連大梵天王都來聽法,可見眼前的沙門是何等的崇高,但他還是沒皈依。

後來,迦葉想要舉行大祠祀法會,便於摩竭國界聚集多人集會。

迦葉私下心想:「這個大沙門最好是不要出現,不然法會中這麼多人,大家一看到大沙門的顏貌如此端正完美,舉世無雙,世所希有,必當捨我而轉奉他為師了。」

世尊知道迦葉的內心其實很自卑,也很沒安全感,於是第九天一早他飛到北鬱單越洲取自然的粳米,然後於阿耨大泉畔獨自用餐。

迦葉去找世尊,但找不到人,感到很奇怪,於是把祠祀法會所剩下的食物留給世尊。

第十天一早,迦葉又來請佛用餐。他問佛前一天去哪裡了?為什麼找不到他?

佛陀非常直接的把迦葉心中的煩惱給說了出來。

這可把迦葉給嚇死了,也令他非常的不好意思,但他還是死不肯皈依。

世尊有一件非常昂貴的糞掃衣,他心想:「不知該在何處浣此衣呢?」

這時釋提桓因馬上就知道佛陀心中所念,立即出現在如來的面前,以手指地成變化出一座大水池,裡頭的池水極為清淨,無有垢濁。

帝釋恭敬的對佛說:「願世尊用此水浣衣。」

世尊又心想:「當於何物上浣衣?」

釋提桓因知道如來心中所念,立即飛往詣摩頭鳩羅山,取四方大石置於如來的面前,說道:「唯願世尊於此石上浣衣。」

世尊又想:「浣衣後當於何處曬衣?」

釋提桓因又知悉世尊心中所念,又飛往摩頭鳩羅山,取更大的方石置於如來的面前,說道:「願於此石上曬衣。」

世尊浣曬衣以後,又心想:「我要在帝釋所變出的池中洗浴。」於是脫掉衣服入池洗浴。

世尊洗過澡後,又想:「我不知當攀何物出此池?」

這時池畔有一棵大迦休樹,樹中有樹神,樹神知世尊的意思,便將大樹的樹枝立即向下彎曲。

於是世尊攀著樹枝走出浴池。

第十一天一早,迦葉又來請佛用餐,忽見有一座大水池,便好奇問道:「大沙門,這座華麗的大水池本來是不存在的,怎麼會忽然出現?」

佛陀便對迦葉解釋整個來龍去脈。

迦葉已佩服到無法言喻,但他還是很固執,猶如頑石一般依然不肯低頭。

迦葉後來又興起布施的念頭,他想:「如果有人來至此地,我定當給與食物。」

這時世尊立即變化作五百比丘,著衣持缽,從遠方而至。

迦葉遙見五百比丘著衣持缽從遠方而至,忽然又生悔念:「真是的,哪來這麼多的比丘,現在教我一時間去哪裡準備食物布施?」

迦葉才剛生起那樣的念頭,世尊又立即收攝起神足通,使五百比丘都消失不見。

迦葉明白這一定是大沙門的神力所為。

後來迦葉又想:「若有人來至此地,我當給與飲食。」

世尊又以神力變化作五百螺髻梵志,手持澡瓶從遠方而來。

迦葉遙見有五百編髮梵志,手持澡瓶而來,心中又埋怨道:「討厭!這五百名梵志是打哪來的?現在叫我去哪裡準備食物給他們?」

世尊馬上又收攝神足,令五百名梵志消失不見。

迦葉知道這一定又是大沙門所為。

迦葉又生此念:「若有人來至此,我當給與食物。」

世尊又變化出五百名事火梵志,走到離石室不遠處一起祭祀火神。

迦葉一見又老大不高興。

世尊又令五百梵志消失不見。

迦葉知道這一切皆是大沙門所為。

迦葉的弟子們,每日都會三次入水沐浴修行,但由於時值寒冬,水非常的寒冰,冷顫不堪。

這時世尊立即以神通變化出五百無煙焰的火爐,使諸梵志各自得一座火爐取暖。

諸梵志也都明白此皆是大沙門所為。

諸梵志想要劈材破薪,但都劈不開。

世尊也以神通幫助他們,諸梵志也都知道此皆是大沙門威力所為適得以破。

梵志們欲燃火,但都點不燃,世尊也以神通幫他們點燃,諸梵志也都明白是大沙門所為。

諸梵志欲滅火卻不能滅,世尊又幫助他們,他們也知道是大沙門所為。

諸梵志要拿著澡瓶水去倒水,但卻拿不出去。世尊也幫助他們,他們也知道是大沙門所為。

緊接著,天空四方有大黑雲湧起,下起了大雨,雨勢磅礡就像是大象在撒尿一般,很快便鬧起了水災,水都淹到與腰齊高。

迦葉心裡很嫉妒世尊的威德與神通,他暗自咒道:「這個大沙門,是天下間第一美男子,俊美無儔,給我的壓力實在很大,他最好是被水給沖走了。」

他為了確定此事,便帶領徒眾乘一樹船前往世尊的住處。

但世尊此時安然無恙的在外地露天經行,地面上乾燥如昔。

迦葉見佛陀在露地經行,地面乾燥如昔,猶如屋內,暗自驚嘆:「此大沙門甚奇、甚特,竟能使無情之物迴轉如意自在。」

但迦葉的我慢與我執實在太重了,他很嫉妒世尊,所以仍不肯皈依。 

又隔了一日,迦葉又來請佛用餐,佛陀還是要他先行,緊接著猶如一位力士屈申手臂那麼短暫的時間,便從他經行的地面沈沒,立即於迦葉的船底湧出。 

迦葉嚇了一跳,很敬佩但也很嫉妒世尊的神通,所以仍不肯皈依。

這時世尊知道迦葉心中的想法,便說道:「你常常心想我是大沙門,雖得阿羅漢,但遠不如你這個阿羅漢。但如今在我看來,你並非阿羅漢,也非向阿羅漢道喔。」

迦葉的善根終於成熟了,他聽到世尊竟把他心中的想法給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嚇都嚇死了,他暗自驚訝道:「此大沙門,真的有大威神,能知我心中所念。此大沙門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我真的應該跟隨他修梵行。」

迦葉的我慢與嫉妒彷彿是初春的積雪遇見了陽光,一時間都消融於無形。

他立即轉身對佛表白:「我今欲跟隨如來修梵行。」 

佛陀告訴迦葉:「你有五百名弟子都跟著你學梵行。你應該回去告訴他們讓他們都知道,若他們有意願跟你一起來我們下修行,或欲另投其他教派門下,就由他們自行決定。」

迦葉便召集他的弟子們,當眾宣布:「大家聽好,我現在要跟隨沙門瞿曇修梵行。你們是要跟我一起皈依瞿曇,或改投其他名師,都悉聽尊便。」

弟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其實我等早已對瞿曇沙門有信心,只是在等老師的行動而已。」

這時五百弟子立即持螺髻事火的用具,淨衣,及澡瓶。通通都丟往尼連禪水中,然後來到如來的面前,大家一起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地坐在一旁。

世尊便為這五百多人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解說勝法,令他們心生歡喜。當時世尊所說的「法」,包括了: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這五百多人立即於各自的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初果證。

他們一起走到佛前對佛說:「我等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陀說:「善來比丘。速於我法中,快修梵行,得盡苦際。」

這五百多名弟子即時成為受具足戒的比丘了。 

而迦葉有一位二弟,名叫那提迦葉,他在尼連禪河水的下游居住,他座下有三百名弟子。

那提迦葉的其中一名弟子,來到了尼連禪河畔,他看見從上游漂下了拜火的法器、髮澡瓶、及淨衣等物。

他嚇了一跳,不明就裡,便匆匆跑到那提迦葉的面前說道:「老師,不好了,尼連禪河水中有拜火的法器、淨衣、澡瓶等物漂在水上,不知是不是在上游的大師已遭不測,為惡人所害?」

這時,鬱鞞羅迦葉還有另一位最小的弟弟,名叫伽耶迦葉,住在象頭山中,座有二百名弟子。

那提迦葉立即吩咐他其中的一名弟子:「你速速前往象頭山去跟伽耶迦葉報告此事。」

小弟聞其語後,立即帶領二百名弟子前往那提迦葉的道場。

他們一起交代弟子:「你速速前往我大哥那裡察看,看他是否已為惡人所害?」 

這名弟子受二位老師所託,立即火速前往。 

他到了以後便問明一切,接著又問迦葉:「大師,您確定從此欲跟隨大沙門學修梵行嗎?」

迦葉回答:「你聽好,我跟隨世尊出家學道,極為勝妙。」

這名弟子回到二位老師的道場,並將所聞一五一十向大家報告:「兩位老師,我們的大師已帶領諸弟子皈依大沙門,出家修梵行了。」

這二位拜火大師一聽便心想:「我們從俗家捨家,一路走來,都很清楚大哥的個性與才智。大哥聰明絕頂,又心高氣傲,若這個大沙門不是智慧與神通非凡,能讓大哥打從心底服氣,大哥又豈肯跟隨他學梵行?更何況他的五百名弟子 還跟隨他一起改投大沙門的門下。」 

於是他們各自帶領他們的弟子來找他們的大哥。

迦葉對他的兩個弟弟說:「此處極勝,從家捨家。我跟隨大沙門修梵行,乃為勝妙。」

二個弟弟一聽大哥親口讚嘆世尊,便說道:「那我等也要跟隨大沙門學修梵行。」 

於是鬱鞞羅迦葉帶著他的二個弟弟併同他們的五百名弟子一起來到了世尊的面前,他們一起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地坐在一旁。

鬱鞞羅迦葉上前對佛說:「世尊,我有兩位弟弟。這位是我二弟,名叫那提迦葉,住在尼連禪河邊,他常教授三百名弟子。另一位是我三弟,住在象頭山中,他教授二百名弟子。今天他們來此是想跟隨世尊求修梵行。唯願世尊允許他們出家受具足,得修梵行。」

世尊立即答應,並循序漸進及按部就班為他們解說勝法,所謂「法」包括: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他們聞法後立即於各自的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初果證。

然後他們起身來到佛前表白:「世尊,我等欲跟隨如來法中出家修梵行。」

佛陀說道:「善來比丘。速於我法中,快得修梵行,得盡苦際。」於是他們成為了受具足戒的比丘。

世尊度化了這千名拜火梵志並為他們授具足戒以後,便帶領他們來到了象頭山中。

就這樣,於象頭山中有千名比丘僧,世尊以三種方式教化這千名比丘。分別是:一、神通教化;二、憶念教化;三說法教化。

所謂神通教化,就是指以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或化一作無數,或無數還為一,內外通達,石壁皆過,如遊虛空,無所妨礙。有時於虛空中結跏趺坐,亦如飛鳥周旋往來。有時沈沒入地,如水出沒自在。有時履水如地,而不沒沈溺。有時身放煙火,如大火聚或日月光明,靡所不照。有時能以手觸摸日月。有時以肉身飛至梵天,往來無礙,以上就是所謂世尊的神足教化。

所謂憶念教化者,就是教導眾生:「你應當正思惟,不要邪思惟。當保持正念,莫生起邪念。當如是滅煩惱,當如是成就。以上就是所謂世尊以憶念教授千比丘。 」

至於所謂說法教化者,是讓他們明白一切熾然。什麼是一切熾然?就是指:眼熾然、色熾然、眼識熾然、眼觸熾然。若又因眼觸的因緣而產生感受,有可能是苦受,也可能是樂受,或不苦不樂受,這也是熾然。所謂熾然,還包括貪欲火、瞋恚火、愚癡火。也包括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等熾然。世尊說這就是苦所生之處,乃至耳、鼻、舌、身、意亦 皆如是。

世尊就是以上開三事教授這千名比丘,而千名比丘接受此三事的教授後,沒多久便證得無漏心解脫、無礙解脫智生,都成為名符其實的真阿羅漢了。

後來世尊憶起曾經答應過瓶沙王的邀請,許諾過若他成佛得一切智,便先來羅閱城接受他的供養。

於是他決定去見瓶沙王,便帶領大比丘等千人一起去應供。這千名比丘都是過去的螺髻梵志,但他們現在都已得定調柔,永得解脫。

他們一行人從摩竭國界遊化至杖林中。

世尊於杖林中的一棵名叫尼拘律的大樹王下盤坐。

而瓶婆娑羅王一聽說沙門瞿曇現帶領千名弟子已遊行至摩竭國界,便駕一萬二千輛乘皇家寶車,率領八萬四千名將領隨從前後圍繞,浩浩蕩蕩的出城迎接世尊。

瓶沙王來到杖林後,立即下車,走進林中,他遙見世尊的顏貌殊特,猶如紫金,便心生歡喜,於如來的面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地坐在一旁。

這時摩竭國的人民,或有禮足而坐者,或有舉手相問訊而坐者,或有稱姓名而坐者,或有叉手合掌向如來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

摩竭國的人民都很納悶:「究竟是大沙門跟隨鬱鞞羅迦葉學梵行呢?還是鬱鞞羅迦葉併同他的弟子眾跟隨大沙門瞿曇學梵行?」

世尊知道其國人民心中的疑惑,便以偈語向鬱鞞羅迦葉說:

汝等見何變  捨諸事火具
   吾今問迦葉  云何捨火具」

世尊的意思是要迦葉親口向大家解釋為何放棄拜火,改皈依世尊的因緣。

這時迦葉便以如下的偈回報世尊:
「飲食諸美味  愛欲女及祀
   我見如是垢  故捨事火具」

迦葉的意思是說不管是美食、美女、或拜火,在他看來全都是五欲垢染,所以他決定捨棄拜火的愚痴。

世尊又以如下的偈語問迦葉:

「飲食諸美味  於中無所樂
   天上及世間  今說樂何處」

世尊是要他再進一步說清楚,既然不貪美食諸味,那麼天上或人間究竟何處是安樂涅槃之處?

迦葉復以如下的偈語回答世尊:

「我見跡休息  三界無所礙
     不異不可異  不樂事火祀」

迦葉的意思是說他已見法,三界如火宅,無一處安樂,所以他不願再拜火了。

這時摩竭國人都心想:「大沙門說了二段偈語,而鬱鞞羅迦葉亦回說二段偈語。但我們還是搞不清楚究竟是大沙門跟隨迦葉受學梵行呢?還是迦葉及其弟子跟隨大沙門受學梵行?」

世尊知道摩竭國人心中所念,便告訴迦葉:「你起身站在我身後為我搧風吧!」

「是,世尊。弟子遵命。」

迦葉立即從座以神通飛昇至空中,然後降落到地面,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世尊雙足,並以手觸摸如來雙足,表示對聖者最高的敬意。他以口自稱姓名,並大聲宣說:「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

隨後持扇子站在如來身後搧風。

這時摩竭國人才明白誰是師,誰是弟子。他們彼此交頭接耳說道:「大沙門瞿曇不是跟隨迦葉學梵行。而是迦葉及其弟子眾跟隨大沙門瞿曇學梵行。」

世尊知道摩竭國人民已經沒有懷疑了,便為大家循序漸進及按部就班解說妙法,令大家心生歡喜。世尊所說的「法」,包括了: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就這樣摩竭國人民以瓶沙王為首,併同在場的八萬四千人,以及諸天神,全都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自知得初果證。 

他們一起來到佛前宣誓:「我等歸依佛、法、僧。請允許我們成為在家弟子,終生受持不殺生,乃至不飲酒等五戒。」

 

原文/

爾時世尊。遊鬱鞞羅。
時鬱鞞羅婆界有梵志。名鬱鞞羅迦葉。於彼住止。
將五百螺髻梵志。為最尊長師首。鴦伽摩竭國中。
皆稱為阿羅漢。爾時世尊。詣鬱鞞羅迦葉所。
到已語言。吾欲借室寄止一宿。可爾以不。
報言不惜。但此室有毒龍極惡。恐相害耳。
佛言無苦。但見借。龍不害我。迦葉報言。
此室寬廣欲宿隨意。時世尊即入石室。
自敷坐具結加趺時。直身正意。爾時毒龍。
見如來默然坐已即放煙。如來亦放煙。
龍見如來放煙已復放火。如來亦復放火。
時石室中煙火俱起。時迦葉遙見石室煙火俱起。
便作是念。瞿曇沙門極端正。
可惜必為毒龍所害無疑。時世尊作是念。
我今宜可取此毒龍不傷其體而降伏之。即以神力降之。
不傷龍身。毒龍身放煙火光漸漸減少。
如來身中放無數種種光明。
青黃赤白琉璃頗梨色。時如來即降毒龍。盛著缽中。
明日清旦。往鬱鞞羅迦葉所語言。汝欲知不。
所言毒龍者。吾已降之。今在缽中。迦葉念言。
此沙門瞿曇。有大威德神足自在。
乃能降此毒龍無所傷害。此沙門瞿曇。
雖神足自在得阿羅漢。不如我得阿羅漢。迦葉言。
大沙門。可於此止宿。吾當給食。佛告迦葉。
汝能身自白時到者。我當受汝請。迦葉白言。
大沙門。但在此止宿。我當自來白時到。
時如來即於迦葉所食已。還石室宿。
時世尊其夜寂靜入火光三昧。
照彼石室烔然大明。時迦葉夜起見石室火光烔然。
見已便作是念。今大沙門極端正。
止彼石室為火所燒。即將徒眾。圍遶石室住。
清旦迦葉白佛言。今時已到。可往就食。又復問言。
大沙門。昨夜何故有大火光。佛告迦葉。
我昨夜入火光三昧。令此石室烔然大明。
迦葉念言。此大沙門有大威神。
於夜寂靜入火光三昧。照此石室。沙門瞿曇。
雖得阿羅漢。不如我得阿羅漢。爾時世尊。
食迦葉食已。更詣一林於彼止宿。
明日迦葉往世尊所。白時到可往就食。佛告言。汝並在前。
吾尋後往。爾時世尊。遣迦葉已。
詣閻浮提樹。名閻浮提者。由有閻浮提樹故。
如來往彼取閻浮果。先至迦葉座上而坐。
迦葉後到。見佛先在坐。見已白言。云何大沙門。
先遣我前來。今云何已在前至耶。
佛告迦葉。我發遣汝在前已。我詣閻浮提。
取閻浮果。先來至此坐。此果色好香美。汝可食之。
迦葉報言。止止大沙門。此便為供養我已。
大沙門自食。此是大沙門所應食。
迦葉念言。此大沙門。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不如我得阿羅漢。時世尊食迦葉食已。
還本林住。時迦葉明日清旦往詣世尊所。
到已白言。今時已到宜可就食。佛告迦葉。
汝並在前。吾尋後至。時世尊遣迦葉已。詣閻浮提。
去彼不遠。有呵梨勒樹。取呵梨勒果。
先迦葉至在座而坐。時迦葉後至。
見如來先至。問言大沙門。先遣我言當尋後至。
今云何先至坐我座耶。佛告迦葉。我遣汝後。
詣閻浮提。去彼不遠有呵梨勒樹。
我詣彼取呵梨勒果來到此。此呵梨勒果。色好香美。
可取食之。迦葉報言。大沙門。
止止此便為得供養已。大沙門可自食。
此是大沙門所應食。迦葉念言。此大沙門。
有神足自在得阿羅漢。雖爾不如我得阿羅漢。
阿摩勒果鞞醯勒果亦如是。時如來食迦葉食已。
還本林止宿。明日迦葉。往詣如來所白言。
時已到可就食。佛告迦葉。汝並在前。
吾尋後往。世尊遣迦葉已。北詣鬱單越。
取自然粳米還。先至在座而坐。迦葉後至。
見已問言。大沙門。先遣我言。並在前當尋後至。
云何今者先至耶。佛言。
吾遣汝後北至鬱單越。取自然粳米。來至此坐。此米色好香美。
汝可取食之。迦葉報言。且止。
此便為得供養已。可自取食之。此是大沙門所應食者。
迦葉念言。此大沙門。
有神足自在得阿羅漢。雖爾不如我得阿羅漢。
時世尊食已還詣本林止宿明日清旦。
迦葉往詣佛所白言。時到可就食。佛告迦葉。汝並在前。
吾正爾後往。時世尊遣迦葉已。往詣忉利天。
取曼陀羅花先至迦葉座上坐。
時迦葉後至。見已白言。大沙門。先遣我言。吾尋後至。
云何今者先至坐耶。佛告迦葉。吾遣汝已。
到忉利天。取此花先來至此坐。
此花色好香氣芬馥。迦葉須者便可取之。迦葉報言。
止止大沙門。
我便為得供養已大沙門可自取用之。迦葉念言。甚奇甚特。
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雖爾不如我得阿羅漢。
時世尊食迦葉食已。還詣本林止宿。
其夜四天王。持供養具來詣世尊所。皆欲聞法供養。
夜暗時放光明照四方。猶如大火聚。
合掌禮如來足已在前而住。時迦葉夜起。
見彼林有大光明照四方如大火聚。明日清旦。
往如來所白言。時已到可往就食。又問言。
大沙門昨夜云何有此光明照四方如大火聚。佛告迦葉。昨夜四天王。
持供養具來詣我所。欲聽受法。是其光明照四方。
非火也。迦葉言。甚奇甚特。大沙門有大神力。
乃使四天王來聽法。
大沙門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雖爾故不如我得阿羅漢。
時世尊食迦葉食已還詣本林。時釋提桓因。
持供養具來欲聞法。夜闇時放大光明。
照四方如大火聚。踰於前光。清淨無瑕穢。
叉手合掌禮如來足在前而住聽法。迦葉夜起。
遙見光明照四方。踰於前光清淨無瑕穢。
見已明日往世尊所。白時到可往就食。
又復問言。大沙門。昨夜有大火光照於四方。
如大火聚踰於前光。清淨無瑕穢。是何光明。

佛告迦葉。昨夜釋提桓因。
持供養具來供養我欲聽法。是其光耳。迦葉念言。
甚奇甚特。大沙門威德乃爾。
使釋提桓因持供養具來聽法耶。大沙門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雖爾故不如我得阿羅漢。時世尊。
食彼食已還詣本林。時梵天王。
欲興供養於如來所。夜闇時放大光明。照四方如大火聚。
勝於前光清淨無瑕穢。
叉手合掌禮如來已在前而住。迦葉夜起見林中。
有大光明照四方。如大火聚清淨無瑕穢。勝於前光。
見已明日往如來所。白言時已到。可往就食。
又復問言。昨夜有大光勝於前光。
云何得爾耶。佛告迦葉。昨夜梵天王來聽法。
是其光耳。迦葉念言。此大沙門。有大神德。
甚奇甚特。乃能令梵天王來聽法。此大沙門。
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雖爾故不如我得阿羅漢。時世尊食彼迦葉食已。還彼林中。
時迦葉欲大祠祀。於摩竭國界多人集會。
迦葉念言。我祠祀多人集會。
大沙門不來者不亦快耶。何以故。我今大祠祀。
摩竭國人皆集。大沙門顏貌端正世所希有。
若眾人見者。必當捨我事彼為師不承事我。
時世尊知迦葉心所念。即詣鬱單越取自然粳米。
於阿耨大泉坐晝日坐處。
時迦葉復生此念。大沙門今何以不來就食。我今大祠祀。
摩竭國人大集。寧可留分耶。
即敕左右留分。明日清旦。迦葉詣佛所白言。日時已到。
宜知是時。又復問言。大沙門。
昨日何以故不來耶。我昨日大祀。多人集會。我作是念。
云何今日沙門不來至耶。我即留食分。
佛告迦葉。我亦先知汝意。汝自念言。
今日大沙門不來者。則成我大祠。何以故。我今大祠祀。
摩竭國多人集會。大沙門顏貌端正。
諸人見者。皆當捨我事彼為師不復事我。
我知汝心中所念已。便至鬱單越取自然粳米。
詣阿耨大泉坐晝日坐處。時迦葉念言。
此大沙門。甚奇甚特有大神德。知我心中所念已。
乃至鬱單越取自然粳米。
至阿耨大泉坐晝日坐處。此大沙門。
雖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故不如我得阿羅漢。爾時世尊。
食迦葉食已還本林中。時世尊。
得一貴價糞掃衣念言。當云何得水浣此衣耶。
爾時釋提桓因。知佛心中所念。
即於如來前指地成大池。極為清淨無有垢濁。前白佛言。
願世尊。用此水浣衣。時世尊復作是念。
當於何物上浣衣。爾時釋提桓因。
知如來心中所念。往詣摩頭鳩羅山。
取四方大石置如來前。唯願世尊。於此石上浣衣。
時世尊復作是念。浣衣已當於何處曬衣。
釋提桓因。復知世尊心中所念。復詣摩頭鳩羅山。
更取大方石置如來前。願於此石上曬衣。
時世尊浣曬衣已。復生此念。
我今寧可於此指地池中洗浴。即脫衣洗浴。
世尊復作是念。
我今當攀何物出此池時彼池側有一大迦休樹。本曲外向。世尊生此念已。
樹即迴向池。世尊得攀而出。
時迦葉明日清旦往世尊所白言。時已到可往就食。又問言。
大沙門。何由有此好池本所不見。
佛告迦葉。我近者得一貴價糞掃衣。我念言。
當云何得水浣此衣。時釋提桓因。知我所念。
即以指指地。便有此池。清淨無有垢濁。
願世尊可於此池浣衣迦葉當知。
此池名為指地池。猶若神祠無異。復問言。
何由有此大方石。本所無有。佛告迦葉。我作是念。
當於何處浣衣。時釋提桓因。知我所念。
即詣摩頭鳩羅山上。
取此四方石來語我言。可於此上浣衣。復問言。此第二方石。
何由而有。本來不見。佛告迦葉。
我浣衣已念言。當於何處曬衣。釋提桓因。
知我心中所念。復詣摩頭鳩羅山上。
取此方石來語我言。願於此石上曬衣復問言。此池上樹。
本曲外向。今何曲內向。佛告迦葉。
我浣曬衣已作是念。我寧可入此池洗浴。
即便入池浴。浴已念言。
何所攀而出於是此樹即迴曲內向。令我得攀而出。是故爾耳。
即告迦葉。當知猶如神樹無異。
時迦葉念言。大沙門甚奇甚特有大神力。
釋提桓因供給所須。乃使無情物隨意。迦葉言。
此大沙門。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雖爾故不如我得阿羅漢。時世尊食迦葉食已。還詣本林。
時迦葉復生此念。有人來至此。我當與食。
時世尊即化作五百比丘。
著衣持缽從遠而至。
時迦葉遙見五百比丘著衣持缽從遠而至。生此念。咄哉此諸比丘。從何而來。
我何由得食與之。
時世尊即攝神足還使五百比丘不現。迦葉念言。
此皆是大沙門神力所為。時迦葉復作是念。
若有人來至此者。我當與食。時世尊復以神力。
化作五百螺髻梵志。手持澡瓶從遠而來。時迦葉。
遙見五百編髮梵志手持澡瓶來。
作是念言。咄哉今五百梵志來。何由得食與之。
時世尊即攝神足。令五百梵志不現。
迦葉念言此大沙門所為。時迦葉復生此念。
若有人來至此。我當與食。
時世尊復化作五百事火梵志。去石室不遠皆共祀火神。
時迦葉見已作是念言。咄哉此從何來。
我當何由得食與之。時世尊即攝神足。
令五百梵志不現。迦葉念言。此皆是大沙門所為。
時迦葉弟子諸梵志。日三入水浴。
極寒戰不堪。爾時世尊。即化作五百火爐皆無煙焰。
使諸梵志各得自炙。諸梵志念言。
此皆是大沙門所為。時諸梵志。皆欲破薪。
而不能得破。諸梵志念言。
此皆是大沙門威力所為適得破。便復念言。是大沙門神力所為。
欲得舉斧不能得舉。念言。是大沙門所為。
適得舉斧。復念言。是大沙門所為。
諸梵志欲得下斧。而不能得下。念言。
此大沙門所為。適得下斧。念言。是大沙門所為。
諸梵志欲然火。不能得然念言。皆是大沙門所為。
火既得然。念言。大沙門所為。
欲滅而不能得滅念言。皆是大沙門所為。適得滅。念言。
是大沙門所為。
捉澡瓶水欲瀉去而不能得出。念言。大沙門所為。既得去水。念言。
大沙門所為。諸梵志欲得止澡瓶水。
不能得止。念言。大沙門所為。既得止。念言。
大沙門所為爾時四面有大黑雲起。
天大雨墮如象尿。潦水齊腰。時迦葉念言。此大沙門。
極為端正人中第一。
或能為水所漂即將徒眾。乘一樹船。往求世尊。
世尊爾時在外露地經行。地燥如舊。時迦葉見佛露地經行。
地燥如舊猶如屋內。念言。此大沙門。
甚奇甚特。使無情之物迴轉如意。此大沙門。
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雖爾故不如我得阿羅漢。迦葉他日。復往世尊所。白言。
食時已到可往就食。佛言迦葉。汝並在前。吾後當往。
時世尊遣迦葉已。猶如力士屈申臂頃。
從經行地沒。即於彼貫迦葉船底而出。
見已便作是言。此大沙門有大神德。
先遣我言後至。今者乃先在船耶。佛告迦葉。
吾遣汝已。如力士屈申臂頃於經行地沒。
貫汝船底而出。迦葉作是念言。
此大沙門有大神力。先遣我已。後來湧出船上。
大沙門有大神力得阿羅漢。雖爾故不如我道真。
爾時世尊。知迦葉心中所念。告言。汝常稱言。
大沙門雖得阿羅漢。不如我得阿羅漢。
如今觀汝。非阿羅漢。非向阿羅漢道。
迦葉念言。此大沙門。有大威神。知我心中所念。
此大沙門有大神足。自在得阿羅漢。
我今寧可從彼修梵行。即前白佛。
我今欲從如來所修梵行。佛告迦葉。汝有五百弟子。
從汝學梵行。汝應告彼使知。若彼有意樂者。
自隨所樂修行。時迦葉即往弟子所告言。
汝等知不。我今欲從沙門瞿曇所修梵行。
汝等心所樂者。各自隨意諸弟子白言。
我等久已有信心於彼沙門所。唯待師耳。
爾時五百弟子。即持螺髻事火具淨衣澡瓶。
往擲尼連禪水中已。來詣如來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世尊與五百人漸次為說勝法。
勸令發歡喜心。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
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五百人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前白佛言。
我等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佛言來比丘。
於我法中快修梵行得盡苦際。即名為受具足戒。
時迦葉中弟。名那提迦葉。在尼連禪水下流居。
有三百弟子。於中最為尊上。為眾人師首。
時彼眾中有一弟子。至尼連禪水上看。
見水中有事火具及髮澡瓶。有淨衣為水所漂。
見已疾疾來至那提迦葉所語言。師當知。
此尼連禪水中。有髮事火具淨衣澡瓶。
為水所漂。不審上流大師。將無為惡人所害。
時鬱鞞羅迦葉小弟。名伽耶迦葉。居象頭山中。
有二百弟子。於中為師首。
時那提迦葉語一弟子言。汝速往至象頭山中。
到已語伽耶迦葉言。知不。今尼連禪水中。
有事火具諸物盡為水所漂。汝速來可共往看兄。
將無為惡人所害耶。
時弟子受那提迦葉語已。往伽耶迦葉所。小師知不。師有此語。
尼連禪水中。有澡瓶淨衣髮諸事火具。
為尼連禪水所漂。速來共往看大兄。
將無為惡人所害耶。時小弟聞其語已。
即將二百弟子。詣那提迦葉所到已。
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復語一弟子言。汝速往至大兄所看。
將無為惡人所害耶。
時彼弟子受二師語已。即往看大兄。到已問言。云何大師。
從此大沙門學修梵行為勝耶。迦葉報言。
汝等當知。我從世尊出家學道。極為勝妙。
時彼弟子。還至二師所語言。諸師當知。
我大師已將諸弟子。詣大沙門所出家修梵行。
時二師念言。
從家捨家從彼學梵行者必不虛。何以故。我兄聰明垢薄多有智慧。
而將諸弟子從彼受學。必思量得所故爾耳。
而況我等不從受學。時那提迦葉伽耶迦葉。
各將諸弟子詣大兄所。到已白兄言。大兄。
此處勝耶。兄報二弟言。此處極勝。
從家捨家。從大沙門修梵行者。乃為勝妙。
二弟白兄言。我等亦欲從大沙門學修梵行。
爾時鬱鞞羅迦葉。將二弟并五百弟子。
往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時鬱鞞羅迦葉。前白佛言。我有中弟。名那提迦葉。
在尼連禪水邊住。常教授三百弟子。為人師首。
次第三弟。在象頭山中住。教授二百弟子。
為人師首。今各來集。
欲從世尊求修梵行。唯願世尊。聽出家受具足得修梵行。
世尊即聽。漸次為說勝法。所謂法者。
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各前白佛言。唯然世尊。
我等欲從如來法中出家修梵行。
佛言來比丘。於我法中快得修梵行得盡苦際。
即名為受具足戒。
時世尊度此千梵志授具足已。將至象頭山中。
於象頭山中有千比丘僧。以三事教化。一者神足教化。
二者憶念教化。三者說法教化。彼神足教化者。
或化一作無數。或無數還為一內外通達。
石壁皆過如遊虛空無所妨礙。
於虛空中結跏趺坐。亦如飛鳥周旋往來。
入地如水出沒自在。履水如地而不沒溺。
身放煙火如大火聚。日月有大神德。靡所不照。
能以手捫摸。
身至梵天往來無礙是謂世尊神足教化千比丘憶念教化者。
教言汝當思惟是。莫思惟是。當念是。莫念是。當滅是。
當成就是。是謂世尊憶念教授千比丘。
說法教化者。一切熾然。何等一切熾然。眼熾然。
色熾然。眼識熾然。眼觸熾然。
若復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亦名為熾然。
何等為熾然。熾然者。欲火恚火癡火也。
復云何名熾然。熾然者。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熾然。
我說此苦所生處。乃至意亦如是。
爾時世尊。以此三事教授千比丘爾時千比丘。
受此三事教授已。
即時無漏心解脫無礙解脫智生。爾時世尊。化此千比丘已便作是念。
我先許瓶沙王請。若我成佛得一切智。
先來至羅閱城。我今應往見瓶沙王。
即正衣服。將大比丘千人。皆是舊學螺髻梵志。
皆已得定調柔永得解脫。
從摩竭國界遊化漸至杖林中。爾時世尊。
於杖林中善住尼拘律樹王下坐。時瓶沙王。
聞沙門瞿曇出自釋種出家學道。將千弟子遊行摩竭界。
皆是舊學螺髻梵志。皆已得定調柔永得解脫。
從摩竭界遊行來至杖林中。
止善住尼拘律樹王下坐。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
靡所不聞。所謂名稱者。
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天及世間久魔若魔天及梵天眾沙門婆羅門眾中。自知得神通智證。常自娛樂。
與人說法。上中下言悉善。義味深邃。
具足演布。修諸梵行善哉乃得見如是阿羅漢。
我今寧可自往見大沙門瞿曇。時王瓶沙。
駕萬二千乘車。將八萬四千人前後圍繞。
以王威勢出羅閱城。欲見世尊。時王瓶沙。
往杖林中。齊車所至處。即下車步進入林。
遙見世尊顏貌殊特猶如紫金。便發歡喜心。
於如來所前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
時摩竭國人。或有禮足而坐者。
或有舉手相問訊而坐者。或有稱姓名而坐者。
或有叉手合掌向如來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
時摩竭國人作是念。
為大沙門從鬱鞞羅迦葉學梵行耶。
為鬱鞞羅迦葉并弟子眾從大沙門瞿曇學梵行耶。時世尊。
知其國人心中所念。即以偈向鬱鞞羅迦葉說。
 汝等見何變  捨諸事火具
 吾今問迦葉  云何捨火具
爾時迦葉。復以偈報世尊言。
 飲食諸美味  愛欲女及祀
 我見如是垢  故捨事火具
世尊。復以偈問迦葉言。
 飲食諸美味  於中無所樂
 天上及世間  今說樂何處
迦葉。復以偈報世尊言。
 我見跡休息  三界無所礙
 不異不可異  不樂事火祀
時摩竭國人復生是念。大沙門說二偈。
鬱鞞羅迦葉亦說二偈。我等猶故未別。
為大沙門從迦葉受學耶。
為迦葉及弟子從大沙門受學耶。時世尊。
知摩竭國人心中所念已。告迦葉言。汝起為吾扇背。答言爾。
時迦葉受佛教已。即從坐起上昇虛空。
還下禮世尊足。以手摩捫如來足。
以口嗚之自稱姓字。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
即持扇在如來後而扇。時摩竭國人自相謂言。
大沙門瞿曇。不從迦葉學梵行。迦葉及弟子眾。
從大沙門瞿曇學梵行。爾時世尊。
知摩竭國人無有疑故。漸次為說法。勸令發歡喜心。
所謂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
讚歎出離為樂。

八萬四千人十二那由他天。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自知得果證。
前白佛言。我等歸依佛法僧。聽為優波塞。
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