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爪  尊  者 

 

 

四無礙辯第一(一)

 

本經中的長爪梵志是被佛譽為智慧第一的尊者舍利弗的親舅舅,又名摩訶俱稀羅,「摩訶」意指「大」,「俱稀羅」意指「肚子」,佛陀曾當眾讚許他為四無礙智第一

他聰明絕頂,博學多聞,遍覽群籍,平日與其姊辯論必勝,嗣其姊懷孕,不料反被姊勝。他心知姊姊胎中所懷必是不凡的智者,在胎中尚能託辯於母口,他日一旦出娘胎,必定舅不如甥,豈能無愧?於是他發奮圖強,前往南天竺求學,遍學外道十八經,勤讀四吠陀經典,日以繼夜,焚膏繼晷,以致無暇理髮剪爪,因而人皆稱之為長爪梵志。

本經的重點是敘述舍利弗尊者出家前求法的經過;以及長爪婆羅門向佛挑戰辯論形而上的哲學議題,嗣經由佛陀的點破與開導,並為他解說妙法,斷除了他的邪見,他因信心而求出家得阿羅漢果的完整版。

 

選譯自北傳《百緣經-長爪梵志品》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林內。當時該城中有一名婆羅門,名叫蛭駛【註:舍利弗尊者的外公】。他有兩個二孩子,男的名叫長爪,女的叫舍利。

長爪自幼聰明絕頂,博學多聞,遍覽群籍,平日與其姊辯論必勝,嗣其姊婚後懷孕,不料反被姊勝。他心知姊姊胎中所懷必是不凡的智者,在胎中尚能託辯於母口,他日一旦出娘胎,必定舅不如甥,豈能無愧?於是他發奮圖強,前往南天竺求學,遍學外道十八經,勤讀四吠陀經典。

他發下誓言,若未能通達各種學問,求得最高的學位,就誓不剪頭髮與指甲。於是他日以繼夜,焚膏繼晷,以致無暇理髮剪爪,因而人皆稱之為長爪梵志。 

後來他的姊姊產下一子,因母而立名,字曰舍利弗。

舍利弗一生下來就是世上罕見的資優生,其相貌端正完美英俊,人見人愛,且自幼聰明黠慧,博達諸論,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無人可與之應對詰難,可謂所向披靡。

有一年王舍城中所有的婆羅門召開年度學術研討大會,擊大金鼓,招集國人十八億眾,集合辯論會場,場內高朋滿座。

那一年舍利弗才剛滿八歲,也來參加學術辯論大會,他問其他人:「前方那敷妥的四個高大的座椅,是用來招待誰的?」

在場人士回答:「那四個位子,第一個是給國王,第二個是給太子,第三個是給大臣,第四個是給論士。」

舍利弗聽到這番話後,便自動走向論士的高座而坐在上面。 

當時在場與會的大學者及其學生徒眾,見狀後無不驚怪,皆私下議論紛紛罵道:「哼!我等論士若與這小孩論議得勝,根本就不足為榮;但萬一敗掉,那臉可真是丟大了。」

於是這些知名的大學者便差遣座下的小婆羅門前去挑戰舍利弗。 

沒想到,這些年輕的婆羅門一一不敵,皆辭窮理屈,紛紛敗陣下來。就這樣他們依序相推有經驗的婆羅門上陣,直輪到最資深的學者,仍論議不過。 

舍利弗獲勝後,其名聲便享譽十六大國,他的智慧博通,可謂獨孤求敗。 

直到有一天,他在王舍城的高樓上,向下望著人潮,他看見城內的人民都在舉行年度節慶歡樂大會,突然心生以下的念頭:「這些人庸庸碌碌的在此尋歡作樂,這些節目有這麼好看嗎?這裡所有的人不到一百歲都會死掉,我的一生就該這樣從中虛度嗎?」

他生起出離的念頭以後,立即走下高樓,開始遍訪諸外道異學,尋求解脫的真理。

當時世尊才剛成佛沒多久,所以十六大國都還不知道佛法。佛陀後來因大慈而決定重返人間教化眾生,故派遣阿鞞比丘前往王舍城乞食。

某日,舍利弗在因緣際會下,遇見阿鞞比丘,他看見比丘的威儀如此莊重安詳,便心想:「這是什麼人?竟如此的沈穩安詳,我怎麼從來都沒見過這樣的沙門?」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舍利弗上前很恭敬地詢問:「大師,請問您事師何人,法則乃爾?」

阿鞞比丘則以如下的偈語讚誦佛陀的威德:

「吾師天中天,  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遊虛空。」

阿鞞比丘說完以上的偈語以後,便默然而住。

舍利弗對阿鞞比丘說:「您說的這位大師的容貌與神通,我在很久以前就已聽聞,我想請問你們的教法是什麼?」

阿鞞比丘又以如下的偈語回答:

「花熏去五陰,  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樂,  心淨開法門。」

舍利弗又問阿鞞比丘:「您的老師所說的法,為經幾時?習學何法?」

阿鞞比丘復以如下的偈語回答:

「我年既幼稚,  學日有初淺,
豈能宣正真,  如來廣大義?」

    阿鞞比丘的意思是說他才出家不久,可能無法為舍利弗詳細解說法的精要。

舍利弗說:「大師,您能告訴我多少就告訴我多少,至於我是否能領悟它,那就是我的事了。」

於是,阿鞞便以佛教最著名的緣起偈回答:

「一切諸法中,  因緣空無主,
息心達本原,  故號為沙門。」

舍利弗一聽聞此偈後,立即心開智悟,證得須陀洹初果。

而他的好友目犍連見他顏色怡悅,便好奇的問他:「我跟你曾互相立下誓言約定如果誰先證得甘露解脫法,那個人就要告訴另一個人。我現在看你臉色怡悅,似乎很有心得,難道說你已發現真理了嗎?」

舍利弗便以緣起偈為目犍連說了三遍。

目犍連聽聞以後,也是心開意解,證得須陀洹初果。

就這樣舍利弗、目犍連,各獲道跡,心懷歡喜,各自對自己的學生徒眾說明上事。

他們對學生說道:「我們現在要去追隨佛陀出家,你們有何打算?」

他們的學生都回答:「老師若欲追隨瞿曇修行,我弟子等亦自當隨從。」

這時舍利弗、目連便帶領諸弟子各二百五十人,追隨阿鞞比丘來到了竹林。他們看見佛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被百千太陽環繞包圍週身,都心懷歡喜,上前頂禮佛足,求索出家。

佛陀立即聽許:「善來!比丘!」

就這樣他們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

他們精懃修習,沒多久便證得阿羅漢果,擁有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受到諸天神及世人所敬仰。

後來長瓜梵志聽聞舍利弗已出家入道,非常的生氣懊惱,他心想:「哼!我這個外甥,稟性聰慧,博通群籍,連十六大國的大學者們都佩服其智德,怎麼忽然間捨此高名,轉奉事那個瞿曇?」

於是,他從南天竺歸來,立即去找佛陀,打算向佛陀挑戰。

他見到佛陀後,便不客氣的先丟出戰帖:「我以一切法不受為宗。」

佛陀反問:「那麼,你所謂『一切法不受』的見解,究竟是受?還是不受?

長爪婆羅門如良馬見鞭影,立即捨棄驕傲自大,慚愧低頭,暗自忖道:「佛已讓我明白我自己的理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窘境。若我說受,他就會反問我為何一切法不受?若我說不受,他應該不大可能駁斥我。」

於是他說:「我一切法不受,就是這個見解也是不受!

佛陀對長爪說:「照你這樣講,那麼你與眾人無異,又有什麼好驕傲的呢?你現在所知所見,都不是究竟涅槃之道。」

長爪自知理屈,不能作答。

這時長爪忽然聽見有大力金剛夜叉鬼神於虛空中手執金剛杵,對準他的頭頂恐嚇道:「你若再不回答,我就以此杵碎破你的腦袋!」

長爪一聽,心生恐懼,汗流浹背,且無處可逃,便於佛前心懷敬伏,求索出家,願為佛弟子。

佛陀立即聽許並說道:「善來!比丘!」

就這樣,長爪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他精懃修道,沒多久也得阿羅漢果。

後來有許多的比丘對長爪的際遇感到很好奇,便問佛陀:「請問世尊,這位長爪比丘的過去前生究竟做過什麼善業?能使他如此快速捨邪歸正,遇佛世尊,出家得道? 

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仔細的聽好!在過去很久很久的無量世以前,波羅柰國有一位辟支佛,於山林中坐禪思惟。當時有五百名盜賊在民間劫掠他物後,欲將贓物攜入山林樹間藏匿。當時盜賊的首領,先派遣一人前往林中查看有沒有其他人在。這名盜賊的探子在山林中發現這位辟支佛正在一棵樹下端坐思惟,於是上前將他捉住並五花大綁繫縛到首領的面前準備殺人滅口。」 

「這時辟支佛心想:『我若一直保持默然不出聲,被他們所殺,反而害到這些愚痴的人增加罪業,墜墮地獄之中,欲逃離生天,恐無由出期。我應當為他們施展神通,令他們心生恭敬與信服。』」 

「於是辟支佛便身騰虛空中,從東邊踊出,又從西邊消失,復從南邊出現,最後從北邊隱沒。他又身上出水火,有時變出龐大的身驅,佈滿整個虛空中;有時他又縮小己身。就這樣如是展轉,作出十八種神變。」

「這群盜賊見到如是不可思議的變以後,都感到非常的害怕,一起跪在地上,五體投地,至誠懺悔。」

「辟支佛接受他們的懺悔以後,便緩緩下降。群賊立即擺設各種美食佳餚,請辟支佛享用。」

「辟支佛吃完以後,便逕自離去。這群盜賊接著發願:『願以此功德,使我們無量世中,都不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使我們生生世世都能在天上人間享受快樂,將來能遇到比眼前更偉大的聖者,追隨他出家得道。」 

佛陀說到這裡,便對比丘們解釋:「你們可知當的盜賊首領是誰嗎?他就是今天長爪比丘的前生。」

比丘們聽完佛陀的解釋,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九九)長瓜梵志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城中,
有一梵志,名曰蛭駛。有其二子,男名長瓜,
女字舍利。其男長瓜,聰明博達,
善能論議,常共其姊舍利,凡所論說,每常勝姊;
姊既妊娠,共弟論議,弟又不如。
時弟長瓜,而作是言:「我姊先來,共我論議,
常不如我,懷妊以來,論議殊勝,
乃是胎子福德之力。若子生已,論必勝我。
我今當宜遊方廣學四韋陀典十八種術,
然後還國與[*]甥論。」作是念已,詣南天竺,習學諸論,
「若未通利為第一師,誓不剪瓜。」
於是其姊,日月滿足,產一男兒,因母立名,
字曰舍利弗,端政殊特,聰明黠慧,博達諸論,
難可詶對。時王舍城中諸梵志等,
擊大金鼓,招集國人十八億眾,會乎論場,
敷四高座。時舍利弗,年始八歲,會乎論場,
問諸人言:「敷四高座,為欲待誰?」諸人答言:
「一為國王,二為太子,三為大臣,
四為論士。」時舍利弗,聞是語已,
輒昇論士高座而坐其上。時諸宿德耆舊梵志,一切徒眾,
無不驚怪,作是念言:「我諸論士,共彼小兒,
論議得勝,不足為榮;其若不勝,
大可恥愧。」作是念已,即遣下座小婆羅門,
共舍利弗論,粗相答問。時婆羅門等,辭窮理屈,
漸次相推,遂至上座,其論議不過數返,
盡皆不如。時舍利弗,論議既勝,
名聲遠著於十六大國,智慧博通獨出無侶。
後於一時,於王舍城,昇高樓上,四顧視瞻,
見城內人節慶聚會,便自思惟:
「斯等蠢蠢百年之後,廓然歸無。」作是念已,即下高樓,
外道法中,出家求道。爾時世尊,
初始成佛,時十六大國,都未聞知,
如來大慈欲教化故,遣阿鞞比丘,詣王舍城,分衛乞食。
時舍利弗,見其威儀詳序可觀,
作是念言:「斯是何人,福德乃爾?我從先來,
未見此比丘。」作是念已,即前問曰:
「汝事何師,法則乃爾?」時阿鞞比丘,說偈答曰:
「吾師天中天,  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遊虛空。」
時阿鞞比丘,說是偈已,默然而住。
時舍利弗,語阿鞞言:「汝師容貌神通,我久已聞。
為悟何道,得如是乎?」時阿鞞比丘,
復以偈答:
「花熏去五陰,  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樂,  心淨開法門。」
時舍利弗,復問阿鞞比丘言:「汝師所說,
為經幾時?習學何法?」阿鞞比丘,復以偈答:
「我年既幼稚,  學日有初淺,
豈能宣正真,  如來廣大義?」
時舍利弗,復語阿鞞言:「汝師所說,
幸見告示。」爾時阿鞞,復以偈答:
「一切諸法中,  因緣空無主,
息心達本原,  故號為沙門。」
時舍利弗,聞此偈已,心即開悟,
得須陀洹果。爾時目連見舍利弗顏色怡悅,
而問之言:「我昔與汝,先有要誓,
若有先得甘露法味,要當相語。我今觀汝,以有所得,
顏色怡悅。」時舍利弗,即以上偈,
為其目連三遍說之。目連聞已,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
時舍利弗、目連,各獲道跡,心懷歡喜,
還自徒眾,具以上事,而向說之。
「我今欲詣求佛出家,汝等云何?」時諸弟子,各白師言:
「大師今者若當習學瞿曇所說,
我弟子等亦當隨從。」時舍利弗、目連聞是語已,
將諸弟子各二百五十人,隨阿鞞比丘,詣於竹林。
見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求索出家。
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諸天世人之所敬仰。
 爾時長瓜梵志,聞舍利弗出家入道,瞋恚懊惱,
而作是言:「我此[*]甥舍利弗,
稟性聰慧博通群籍,十六大國宿舊論師咸服其德,
如何忽然捨此高名奉事瞿曇?」
即從南天竺來詣佛所,與佛論議。爾時世尊,
告梵志曰:「汝今所見,非是究竟涅槃之道。」
時彼梵志,聞是語已,默然不答。
如是三問,亦復默然。
時金剛密跡於虛空中以金剛杵擬梵志頂:「汝若不答,
我以此杵碎破汝身。」爾時梵志,心懷惶怖,流污抆垢,
無所歸趣,即自引負,寄顏無所,
便於佛前,心懷敬伏,求索出家,為佛弟子。
佛即聽許:「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精懃修道,得阿羅漢果。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此梵志比丘,
宿殖何福,捨邪就正,值佛世尊,出家得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國有辟支佛,在於山林坐禪思惟。
時有五百群賊,劫掠他物,將欲入彼山林樹間。
時彼賊帥,先遣一人,
往看林中無有人不。見辟支佛在一樹下端坐思惟,
即前牽捉,繫縛將來,到賊帥邊,欲共殺之。
時辟支佛,作是念言:『我若默然,為彼所殺,
增其罪業,墜墮地獄,無由出期。
我今當為現於神變,令彼信伏。』作是念已,身昇虛空,
東踊西沒,南踊北沒,身出水火,或現大身,
滿虛空中,而復現小,如是展轉,
作十八變。爾時群賊,見是變已,甚懷惶怖,
即便各各五體投地,歸誠懺悔。時辟支佛,
受其懺已,設諸餚膳,請辟支佛,發願而去。
緣是功德,無量世中,不墮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受天快樂,乃至今者,遭值於我,
出家得道。」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賊帥人者,今長爪梵志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