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度  耶  輸  迦

 

 

耶輸迦又名耶舍,意思是上傘、寶蓋。因他出生時,天上自然出現寶傘,因此而名。他是古印度波羅柰國俱梨迦長者之子,自幼早慧,生活豪華奢侈,住三時宮殿,卻希望擁有清淨的生活,於是不告而別,棄家尋道。他在縛囉迦河邊聽佛講解有關布施、持戒、生天、五欲不淨、出離為樂之法。耶輸迦聞法後便毅然決然出家,隨後也接引他的四位好朋友加入僧團。

耶輸迦之父是佛教史上歸依三寶的第一位居士(優婆塞),其母及前妻亦是第一位女居士(優婆夷)。

本經是描述耶輸迦厭離五欲紅塵,選擇出家的心路歷程。

 

選譯自北傳《四分律》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五月五日星期六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世尊剛成佛後沒多久的事。

    世尊剛成佛後,有一天走到了古印度的波羅柰國,而該國裡有一戶富豪望族,家中有一小開,名叫耶輸伽。

這戶有錢人的家裡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獨子,所以平時對他可謂極盡照護之能事。 

耶輸迦的父母為了疼惜愛子,便建造了三座豪宅宮殿,讓他可以分別在每年的春、夏、冬等三個季節裡享受。 

有一天,耶輸迦在春宮裡與眾美女飲酒作樂,他玩得太瘋了,感到很累,於是躺在柔軟舒適的大床上倒頭呼呼大睡。 

當他一覺醒來時,驚見一幅讓他非常悚動的畫面,他看到桌面及地上的酒杯及餐盤亂七八糟,垃圾到處都是,滿地杯盤狼藉;他又赫然發現平時陪他夜夜笙歌的美女及辣妹睡在床上的醜態,個個披頭散髮,蓬頭垢面,嘴巴流口水,臉上的殘妝就像牆壁上剝落的油漆,還聽到有人會打呼,有人在磨齒咬牙,甚至有人說夢話。

他又走到夏宮及冬宮裡,發現都是一樣。 

這些都是他平時不可能看到的景象,他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他驚覺到自己過去的生活是如此的放浪形骸,是如此的虛假與醜陋,原來自己一直都活在眾人所編織打造的幻象之中,他感到非常的恐懼,全身汗毛直豎,立刻對這種生活感到厭倦與反感,他不想再這樣繼續放逸虛擲生命。

他開始思惟生命的意義何在,他覺得眼前的五欲享樂盡是虛妄無常,他感到很空虛,於是苦的覺知在他的心中萌起,他覺得這些浮華世界根本不值得貪戀與執取,於是生起了出離的想法。

他隨便收拾一些東西,不告而別,逕自離家出走。 

耶輸迦獨自一人來到了尸佉城門,而尸佉門神在大老遠就看見他走來,心想:「這個年輕人一定是要去見如來,他不是要去別的地方,我來替他廣開大門。」 

耶輸迦走出城門後,來到婆羅河畔,走向河岸邊,脫下腳上的金屐,一步一步地渡過婆羅河,接著走向古印度的仙人鹿苑。 

當時世尊經常在露天的地方經行,遙見耶輸迦走來,便敷座而坐。 

過去諸佛的慣例都是身放圓光,遍照十方。 

耶輸伽看見如來的顏貌端正完美,已一掃先前心中的煩悶,心生喜悅,他來到世尊的面前,跪在地上說道:「我的煩惱好重,不知該歸向何方。如果您有辦法,請救救我。」

佛陀說道:「年輕人,來吧!來我這裡,卸下你的煩惱重擔,我這裡是究竟安樂之處,沒有苦厄煩惱。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尋找永恆的平靜,那麼就跟我學習,我可以幫助你斷盡一切的欲愛,滅盡煩惱,達到究竟涅槃。」

耶輸伽聽到世尊這麼說,立即向世尊頂禮,然後起身坐在一旁。 

世尊循序漸進為耶輸迦說法,勸令他生起歡喜心。世尊當時所說的法,包括: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至呵斥欲愛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就這樣耶輸迦於自己的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自身得初果證。

他起身走到佛前宣示:「世尊,我想要跟隨您修梵行。」

佛陀說道:「來吧!比丘,於我法中,快自娛樂。修梵行,盡苦源。」

於是耶輸伽受持具足戒,正式成為比丘。

就在同一時間,第一殿的春宮裡的美女都還在睡大頭覺,她們醒來後發覺耶輸伽不見了,便四處尋找,仍找不到。於是,她們立刻趕去跟耶輸迦的媽媽說他失蹤了。

大家都急壞了,立刻兵分四路出門四處尋覓。 

結果有僕人在婆羅河畔發現耶輸迦所遺留下的金屐,便立刻通報他的父親,耶輸迦的爸爸判斷他的兒子應該是過河了,於是尋跡渡河。

他的父親走向仙人鹿苑,而如來遙見耶輸伽的父親,便以神通使他只看得見佛,卻看不見他的兒子。

耶輸迦的父親走到佛前,說道:「大沙門,請問您有看見我的兒子耶輸伽嗎?」

佛陀說道:「這位施主,您請先坐,等一下您就有可能會見到您的公子了。」 

耶輸迦的父親心想:「嗯!這個大沙門非常奇特,他竟然這樣回答我,我就姑且留下來看一看。」

於是,耶輸伽的父親便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起身坐在一旁。

世尊便循序漸進為他說法,令他心生歡喜。世尊呵斥欲愛的不淨,讚歎出離為樂。就這樣耶輸迦的父親於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自審已得初果證,然後便起身走到佛前宣示:「我今願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請世尊允許我為在家弟子。從今起,我願終生受持不殺生、乃至不飲酒等五戒。」

就這樣,耶輸迦的父親成為最初受三歸五戒的在家男弟子。

就在世尊為耶輸伽的父親說法的同時,耶輸伽竟身漏盡意解,得無礙智解脫,成為繼五比丘之後的阿羅漢,當時世間包括佛陀在內已有七位阿羅漢。

世尊知道時機已成熟,便收起神通,使耶輸伽的父親看見兒子就坐在離佛不遠的地方。

他走到耶輸伽的面前說道:「你的母親找不到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再這樣下去恐怕她會難過到自殺,你趕快去跟他報平安吧。」
 

耶輸伽沒有回應,仰頭瞻視著世尊的容顏。

世尊對耶輸伽的父親說:「這位居士,我請問您,如果有人學智、學道,因而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當此人作如是觀以後,煩惱心已得解脫。您覺得此人還會墮落重返紅塵的生活嗎?」

「不會的。」

「是啊!既然您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您的公子已學智、學道,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他作如是觀以後,煩惱心得解脫,是絕不可能再重返紅塵去過以前在家時俗人的五欲生活,他於正法中已獲大利了。」 

耶輸迦的父親明白以後,便央請世尊接受他第二天午前的供養。

世尊默然表示受請,但耶輸伽卻不敢接受,因為他認為世尊未允許他接受個別的邀請。 

佛陀說道:「自今以後,我允許你接受個別的邀請。邀請有二種,有僧次請及個別請。」 

耶輸伽的父親知道如來已默然受請,即從座位起身,頂禮佛足,然後離去。

他回去以後,立刻告知耶輸伽的母親及其妻子:「你們知道嗎?耶輸伽現在人在大沙門那裡修梵行。我今日已邀請他們明天到家中接受供養,你們趕快去準備。」

第二天一早,世尊便著衣持缽,帶著侍從耶輸伽前往接受供養。他們抵達以後,各自就座而坐。

耶輸伽的母親及其前妻很恭敬地奉上各種美食,當世尊及耶輸迦吃完以後,便收起了缽,她們各自拿出備妥的小座墊,坐在如來的面前。

世尊便為耶輸伽的母親及其前妻循序漸進地解說微妙法,令她們聞法後心生歡喜。就這樣她們於各自的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證初果。 

他們婆媳二人一起起身跪在佛前宣示:「自今以後,我們願歸依佛法僧,請世尊准許我們為在家女弟子。我們願終生受持不殺生,乃至不飲酒等五戒。」

這就是最初受三自歸及五戒的在家女弟子。

耶輸伽有四位與他自幼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們也都住在古印度的波羅柰國。這四人的名字分別叫做:無垢、善臂、滿願、伽梵婆提。

他們都聽說耶輸伽已投身在大沙門的門下修梵行,各自心想:「此戒德必定不虛,修沙門梵行亦不虛。因為它能吸引像耶輸迦這樣從小養尊處優的豪門公子修梵行,想來一定大有好處。」

於是這群公子哥兒一起來到耶輸伽的面前問道:「你現在於大沙門的門下修梵行,有得到什麼好處嗎?」 

耶輸伽回答:「我從大沙門那裡所修的梵行,甚為微妙。」

這四個年輕人聽到耶輸伽這樣的話,便齊聲道:「那麼我們也要加入大沙門的門下出家修梵行。」

耶輸伽便將他們四人帶到世尊的面前,他們一起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恭敬的坐在一旁。

耶輸迦對世尊介紹道:「世尊,這四人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他們都住在波羅柰國,他們都想跟隨如來出家修梵行,懇請世尊慈愍准許他們出家修梵行。」

世尊先請他們坐下來,接著按部就班為他們說勝法,內容包括: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斥欲愛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他們四人聽法後於座位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初果證。

他們一起起身走到佛前跪在地上,宣示道:「我等欲跟隨如來修梵行。」

佛陀說:「來吧!比丘。於我法中,快修梵行,滅盡苦源。」

就這樣他們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沒多久,便修成阿羅漢。

當時世間包括佛陀在內已有十一位阿羅漢。

 

 

爾時世尊。遊波羅[*]國。
時波羅[*]國有族姓子。名耶輸伽。父母只有此一子。
愍念瞻視不去目前。時父母與設三時殿。
春夏冬使其子常遊戲其中五欲娛樂。
時童子於五欲中極自娛樂已。疲極眠睡。眠睡覺已。
即觀第一殿。又見諸妓人所執樂器縱橫狼藉。
更相荷枕頭髮蓬亂。卻臥鼾睡齘齒寱語。
見已恐怖身毛為豎。即生厭離意不欲與會。
此為苦哉有何可貪。即捨所居殿。
更詣中殿。到彼觀其殿舍并妓人。如前無異。
倍生恐怖身毛為豎。即生厭離不欲與會。
此為苦哉有何可貪。即捨去詣第三殿。
所見亦復如上。倍生恐怖身毛為豎。
生厭離心不欲與會亦復如上。
即還出殿詣尸佉城門。時尸佉門神。遙見童子來。
見已便生是念。此童子來必欲見如來。
更無餘道。我當開門使去。即與開門。
時童子出尸佉城門已。詣婆羅河側。到已於河岸上。
解金屐度婆羅河。詣仙人鹿苑所。爾時世尊。
在露處經行。遙見童子來。即敷座而坐。
諸佛常法圓光遍照。耶輸伽童子。
遙見如來顏貌端正。生喜悅心。前至世尊所。到已白言。
我今苦厄無所歸趣。願救濟我。佛告童子。
來此處無為。此處無厄。此處安隱。
欲求永寂無為者。欲盡無愛處。滅盡涅槃也。
爾時耶輸伽童子。禮世尊已在一面坐。
世尊漸與說法。勸令發歡喜心。所謂法者。
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成就諸法。自身得果證。前白佛言。
我欲於如來所淨修梵行。佛言。比丘來。
於我法中快自娛樂。修梵行盡苦源。時耶輸伽。
即受具足戒。第一殿舍宮人妓女。盡皆睡覺。
覺已求覓耶輸伽不見。
往至中殿求之亦不見。復至第三殿舍求索亦復不見。
時諸宮人妓女。往至其母所。白言大家。
今者耶輸伽不知所在。時母即速疾至其父所。
告言知不。今不知兒為何所在。
時父在彼中殿前。沐浴梳頭速疾斂髮。即敕左右人言。
於波羅[*]國斷諸巷道。自出尸佉城門。
至婆羅河所。見子金屐在河側。便作是念。
我子必當渡河。即尋跡渡河。往仙人鹿苑中。
爾時如來。遙見耶輸伽父來。
即以神力使耶輸伽父見佛不見其子。至佛所白言。
大沙門。頗見我子耶輸伽不。佛言。汝今且坐。
或當見汝子。耶輸伽父念言。
此大沙門甚奇甚特。乃見慰勞如是也。時耶輸伽父。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世尊漸與說法。
令發歡喜心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辦諸法。
自審得果證已。前白佛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
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是為最初優婆塞三自歸耶輸伽父為首。爾時世尊。
與耶輸伽父說法。時耶輸伽身漏盡意解。
得無礙智解脫爾時世間有七羅漢。
弟子有六佛為七。爾時世尊。即攝神足。
使耶輸伽父見子去佛不遠坐。即到耶輸伽所語言。
汝母在後失汝。不知所在極懷愁憂。
乃欲自害。汝可往瞻省。勿令自害。時耶輸伽。
瞻視世尊顏。時世尊告耶輸伽父言。
云何族姓子。學智學道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彼作如是觀已。有漏心得解脫。云何長者。
汝已捨欲還復能習欲不耶。對曰不也。
如是耶輸伽族姓子。已學智學道。
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作如是觀已有漏心得解脫。
終不復習欲如本在俗時也。
今耶輸伽族姓子。善獲大利。學智學道無漏心解脫。
諸塵垢盡得法眼淨。作是觀已有漏心解脫。
唯願世尊。今受我請。及耶輸伽并侍比丘。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然耶輸伽不肯受別請。
世尊未聽我受別請。佛言。
自今已去聽受別請。請有二種。有僧次請有別請。
時耶輸伽父。知如來默然受請。
即從坐起禮佛足而去。語耶輸伽母及其本二言。汝今知不。
耶輸伽。身在大沙門所修梵行。
我今日請大沙門及耶輸伽侍從。後來汝今知時。
可供辦所須。耶輸伽母及其本二。
即辦具種種所須飲食已。往白時到。爾時世尊。
到時著衣持缽。耶輸伽侍從通已二人往其父舍。
到已就座而坐。
時耶輸伽母及本二奉世尊種種所須飲食。食訖攝缽。
更取一小座於如來前坐。爾時世尊。漸次與說微妙法。
勸令發歡喜心。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即白佛言。
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聽為優婆夷。
我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
是謂最初受三自歸優婆夷。耶輸伽母及其本二為首。
時世尊。與耶輸伽母及其本二說法已。
即從坐起而去。爾時世尊。遊波羅[*]國。時耶輸伽。
有少小同友四人。在波羅[*]住。一名無垢。
二名善臂。三名滿願。四名伽梵婆提。
聞耶輸伽在大沙門所修梵行。各念言。
此戒德必不虛。修沙門梵行亦不虛。何以故。
乃使此族姓子從其受學修梵行。彼族姓子。
能於彼修梵行。
我等寧可於大沙門所修梵行耶。爾時同友四人。即往詣耶輸伽所語言。
汝今於大沙門所修梵行為勝耶。
耶輸伽報言。我從大沙門所修梵行。甚為微妙。
此四人語耶輸伽言。
我亦欲於大沙門所出家修梵行。時耶輸伽。即將往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此四同友。
在波羅[*]住。今欲從如來出家修梵行。
願慈愍聽出家修梵行。時世尊即聽。
漸次為說勝法。勝法者。布施持戒生天之法。
呵欲不淨讚歎出離為樂。
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見法得法成就諸法得果證。
前白佛言。我等欲從如來所修梵行。佛言。
來比丘。於我法中快修梵行盡苦源。
即名為出家受具足戒。即如先所見重觀察。
便得盡有漏心得解脫無礙解脫智生。
時此世間有十阿羅漢。弟子如來為十一。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