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富  不  仁

 

 

 
 

本篇經文的重點是說明有一位富豪,在生時為富不仁,吝嗇自私,不肯布施,以致死後投生為盲眼乞丐。後來行乞到前生的家門前,卻遭到前生的兒子羞辱毆打。佛陀說道不過才隔了一世,父子相逢,竟彼此都不相識,甚至還會傷害對方。世人大多愚痴,庸庸碌碌追逐財富名利,以及求子,為了這兩件事,受盡千辛萬苦,卻從未想到自己連命都無法永保,又豈能留得住財富及子孫呢?所謂的名利財富及子孫,就猶如過客一般,來來去去,從來誰也未曾真正擁有過誰,這就是世間無常。

選譯自北傳《佛說越難經》

西晉聶承遠居士漢譯

喬正一白話譯於中華民國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六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古印度的波羅奈斯國是一處地靈人傑的好地方,有佛陀及諸大阿羅漢等聖者都聚集在此地。

當時,在這個國家裡,有一位名叫越難的富豪,家財萬貫,家中的倉廩推滿著奇珍異寶,並畜養著眾多的牛馬,還坐擁諸多的田地宅院。

越難即便已享有無限的財富,卻為富不仁,天性貪婪自私,不樂與人分享財富,且心量狹小,常嫉妒他人的富貴。他根本就不信仁義道德,也不信因果業力,更不用說是布施行善。

每次還未到傍晚時分,他總會命人把門關上,並交代僕人如果有人上門乞討,就把對方給趕走。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越難有一個兒子,名叫栴檀,深受乃父之影響,個性也是非常吝嗇自私。

人生無常,有一天越難的大限已到,死後便投生到波羅奈斯國裡的一名瞎眼乞丐婆的肚子裡。

後來,這名瞎眼乞丐婆的丈夫很嫌棄她,便罵她:「妳一身都是重病,現在又懷有身孕,我自己已窮無立錐,沒有辦法再照顧你了,妳自己去外面謀生吧!」便將懷有身孕的她給趕出了家門。

可憐的乞丐婆,挺著大肚子,一路流浪,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垃圾堆,便住在那裡。 

過了九個月,乞丐婆產下了一子,這個孩子一出生也是雙眼失明。乞丐婆含辛茹苦的將他養到七歲,終於承受不住壓力,對這個瞎眼的小乞丐說:「我已經把你養到很大了,你已經能自己拄著柺杖去外面乞討。唉!孩子,只能怨你命苦,生在貧賤之家,又生來雙眼殘疾,人人都看不起我們。我自己也很困難,你自己出外去乞討吧!

小乞丐聽到媽媽這麼說,心裡也很難過,雖然他只有七歲,但因為經歷了非常人所能體會的悲苦生涯,使他有早熟的心智。他也不想再拖累母親,便拿著破碗,拄著柺杖,開始挨家挨戶的行乞。

有一天,小乞丐來到富豪栴檀的家門前,當時栴檀正好有事外出,於是小乞丐便摸索著走進院內。結果,給管家看到了,管家一氣之下,破聲大罵守門的僕人:「是誰讓這個瞎眼的小乞丐進門的?」

僕人嚇壞了,便立即拖著小乞丐,將他丟出門外。瘦小的小乞丐整個人跌趴在地上,頭臉都擦傷了,右臂也骨折脫臼,乞討用的破碗也給打破了,身體更是痛到不行,只好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乞丐婆老遠就聽到是自己的兒子的哭聲,立即趕過來,安慰地上的小乞丐,並哭道:「怎麼了?是誰欺負你了?唉呀,我可憐的兒子,年紀還這麼小,兩眼又失明,你有什麼錯?他們這些有錢人為什麼要這樣子欺負你?老天爺啊!你究竟有沒有長眼睛啊!這世間還有沒有天理啊!」 

小乞丐氣虛哽咽的說:「媽,我的身體好痛,我恐怕活不久了。」

栴檀的大門上有一個精靈,顯靈對這對母子說道:「小乞丐,你現在的痛還算是小兒科喔,你未來還有更恐怖的折磨在等著你呢!這只能怪你前世為富不仁,自私貪婪吝嗇,不肯布施行善,今生落得如此淒苦悲慘。世間富貴如浮雲般無常,當你有錢有勢時,卻錯失布施行善積福的良機,等你現在一無所有,也只能任人百般欺凌。等你死後,還會經歷更恐怖的痛苦。」

當時圍觀的民眾很多,大家紛紛交頭接耳,於是這則新聞很快的便傳開來了。 

佛陀時時正念分明,當時與比丘們一起走入城內,佛陀問身旁的侍者阿難尊者:「為什麼這麼吵鬧?發生什麼事了?」 

阿難尊者便將經過向世尊報告,並請世尊去看望這個可憐的小乞丐,但世尊沒有答應。 

等佛陀帶領僧眾乞得食物以後,途經這對乞丐母子,佛陀見小乞丐傷痛難忍,便以手摸他的頭,奇蹟發生了,小乞丐復明了,而且骨折等傷處也都痊癒了。小乞丐因為世尊的威德,竟憶起自己的前生。 

佛陀問小乞丐:「你的前生是不是這戶栴檀家的老主人?當時你的名字是不是叫越難?」

「是的。」小乞丐很平靜的回答。

佛陀轉身對阿難說:「阿難,你看,凡人竟生活在如此悲苦及愚痴的世間,這個小乞丐的前生就是這戶有錢人家的主人栴檀的父親,不過才隔了一世,現在父子相逢,竟然彼此不相識,甚至還會傷害對方。」 

佛陀接著說出以下的偈語:

「人求子索財,  於此二事中,
甚憂勤苦痛,  他人而得果。
有身不能保,  何況子與財?
譬如夏月暑,  息止樹下涼,
須臾當復去,  世間無有常。」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世間的凡夫俗子終其一生都在汲汲營於財富名利以及求子,為了這兩件事,受盡千辛萬苦,卻從未想到自己連命都無法永保,又豈能留得住財富及子孫呢?所謂的名利財富及子孫,就猶如過客一般,在夏天盛暑的時候,躲在蔭涼的大樹下休息,過一會便離去,這就是世間無常。

阿難接著問佛:「請問世尊,這個小乞丐死後,會投生到何處?」 

佛陀回答:「他會下墮到大地獄中一宿。」 

佛陀說完後,在場有八萬多人遠離貪嗔癡,皆得初果,所有的弟子皆心生歡喜,向佛陀行過禮後便離去。

 


    西晉居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羅奈私國,
賢者飛鳥聚。 彼時,國中有四姓長者,名曰越難,
大豪富珍奇珠寶、牛馬、田宅甚眾多。
難為人慳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日未沒,常敕門監,
有來乞[-]者,勿得通也。
難有一子,名曰栴檀,亦復慳貪。難後壽盡,
還生其國中,為盲乞婦作子。其夫言:
「汝身有重病,今復懷軀,我貧窮無以衣食,
汝便自去。」 婦受教出門外,未遠得大聚糞,
便止其中。至九月生一子,兩目復盲,
其母行乞食養之。至年七歲,其母言:「我養汝大久,
且自行拄杖,取食器行乞,當自悲言:
『世間貧者最為苦惱,今我薄命生貧家,
兩目復盲無所見,復為人所輕易,
今有乞我少所飲食,愈我飢者,譬如天雨,渴者得飲。』」
 兒聞母說如是,便行家家乞[-],復到栴檀家。
其子適到,時守門者適小出,
盲兒徑入前到中庭,如母教說之。 時,栴檀在高觀上聞其語,
大怒呼守門者問之:「誰內此盲乞兒者?」
門監大恐怖,即牽盲兒撲於門外,傷其頭面,
復折右臂,壞其食器飯散其地,身體大痛。
兒呼悲啼,其母聞之,即走到兒所言:
「何等弊人嬈我子者?我子尚小,兩目復盲,
有何等過,乃取如是,何壹感天?」 兒對母言:
「我到此門中乞,有高聲人,呼多力人,
牽撲傷我,身體大痛如是,今且死不久。」
 時門上有守神,便謂之言:「汝得是痛,尚為小耳,
其大在後。汝坐前世有財不布施,故得勤苦。
世間富貴無有常,富貴而不布施,
如無有財等也,死更苦痛。乃愁悔,當復何益?」
時觀者甚眾多,各各自語,其聲遠聞。
佛時從念道覺,與諸比丘俱入城分衛。
佛問阿難:「是何等聲?匆匆乃如是。」
 阿難便白佛,說盲子母本事已,便叉手白佛:
「願哀矜到此兒所。」佛默然不應。分衛還飯已,
便往視之。見盲兒創痛,以手摩其頭,
目便即開,折傷處即愈,因自識宿命。佛問:
「汝是前世長者字難不?」對言:「是也。」
佛告阿難:「人居世間甚懃苦愚癡,
一世父子不相識知。」
爾時佛說經,解散其意:
「人求子索財,  於此二事中,
甚憂勤苦痛,  他人而得果。
有身不能保,  何況子與財?
譬如夏月暑,  息止樹下涼,
須臾當復去,  世間無有常。」
阿難白佛:「此兒命盡,當趣何道?」佛言:
「當入大泥梨中一宿。」 佛說是經時,
八萬餘人皆棄三垢得法眼。諸弟子皆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越難經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