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婆婆梨即柰女,所謂「柰」即蘋果之意,因此女出生時被遺棄在一棵蘋果樹下,被一位婆羅門發現,婆羅門又正好膝下無子,所以收養此女,並以「柰」這個字為她取名。

    柰女長大後,以「傾國傾城」四字形容她的美麗是再貼切不過了。但或許美麗也是一種詛咒,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海倫,她的美貌點燃了特洛伊城的戰火,而柰女的美則是吸引了當時印度八國國王的青睞,八國王為了一親芳澤,彼此勾心鬥角,甚至不惜大動干戈,險些為了紅顏而發動戰爭。最後,為了平息戰爭,只好讓她輪流服侍諸王,因此她變成了高級的交際花,她的身價在毗舍離國的行情是以一夜千金計算。

    而柰女為何美貌又多金?卻又淪為男人之玩物呢?根據本經的記載,原來是柰女前生的「雜染業」所致,在過去上一尊迦葉佛的時代,柰女為了供養佛塔,曾發心清掃佛塔附近,當時佛塔附近有一個狗大便,柰女為了表達對迦葉佛的敬愛,便親手抓取狗屎丟棄,她因為這一份殊勝難得的善行,使她生生世世擁有令男人神魂顛倒的美貌,與享之不盡的財富,自此她在人間天上享其福樂。

    但是,當時有另一位女子譏笑她抓狗大便,手不乾淨,她一氣之下便口出惡言罵對方是「淫穢之物」,因此惡口業緣故而今生淪為達官貴人所享樂的高級妓女,這就是「雜染業」!

    這種例子在現今亦屢見不鮮。舉例而言,有某國際知名的電影女明星初期為博得名聲,不惜寬衣解帶拍情色片,甚至還留下一些剛出道時不堪入目的照片。後來果真成為國際巨星,坐享名利,卻對記者表示「非常」悔不當初,但其他女星仍前仆後繼,東施效顰,有樣學樣,到頭來紅的還是當初那一位女明星。由此可知,女星要紅絕不是靠「脫衣」,而那一位女星若以佛法業力的角度來檢視,應當就是她過去前生曾做過「雜染業」,也就是好事與壞事都參雜攪和在一起。

    身兼美貌又多金的柰女,氣質典雅出眾,心地善良,且宿具善根。雖然她以出賣美色維生,卻無歡場女子的風塵味與現實。她對佛陀及僧團的奉獻更是不遺餘力,本文就是描述她供養佛陀及僧團的經過。

    本文的另一重點是佛陀說明「守護根門」的重要性,以及女人的煩惱遠多於男人,所受的苦也更勝於男人,有智慧善根的女子不可放逸,應把握善緣努力修行解脫之道。

節錄選譯自北傳《佛說恐除災患經》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三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帶領著他的學生四處遊行,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古印度第一美女-柰女的園林附近。柰女一聽說佛陀與聖眾在她家的附近,心中歡喜之情難以自抑,立即帶著她的僕人,坐上寶車前往見佛。

    柰女是古印度當代的絕色美女,她的服飾姿容猶如印度神話中的吉祥天女,路上的行人都屏住氣息,目不轉睛地欣賞著她們的美姿美態。她們的聲勢如空中的彩雲降射出光亮的閃電,又像天女下凡一般,翩翩趨翔走入世尊休息的園林。

    佛陀遙見柰女輕盈的趨前,便告誡其他尚未證得阿羅漢的弟子們,眼前有魔王派來的使者,要他們當心不要被惑亂。因為柰女的美色如包裹著毒品的糖衣,易使尚未離欲的修行人滋生貪欲而墮落,敗壞其清淨的『戒』、『定』、『慧』、『解脫』、及『解脫知見』。

    佛陀以清淨的梵音對比丘們說:「柰女來了,你們當中若有尚未離欲的比丘們,要保持正知、正念,各自執持『精進』的刀弓,備妥『智慧』之矢,披上『正定』之鎧,乘坐『禁戒』的戰車,好好地與貪染的六塵奮力一戰。」

「你們要記住,不要被女人的美色所欺騙迷惑,這些虛妄的美麗一如包裹著黃金薄皮的枯骨,又如蒼蠅的翅膀下覆藏著惡穢。你們要以『正見』、『正念』、『正思惟』透視實相,這些美女實際上不過是筋骨連綴的血肉之聚,眼睛裡藏著眼淚,口中有唾液,身體中有汗垢,若不洗澡,必將臭穢難近。你們應當這樣觀想女人的身體,如此便可控制被色欲所迷惑的心意。」 

「你們應當仔細地諦觀她們只不過是一組被筋脈所束縛纏繞的骨頭,其中塗以血肉, 外表覆以衣服,並飾以花綵,猶如一名畫家以臭水溝裡的泥土塗在一面牆壁上的醜陋畫作,所謂的美女也不過如此,不過是以彩妝所偽飾的女人之身而已。」 

「你們應當明白,如果你們要解脫煩惱及生死,若要學習正法,就一定要先滅除心中的淫慾,惟有先調御其心,方可獲得真正的平安與喜樂;若不捨離淫慾,不調御其心,一定會盲目的追逐邪行而迷旋,譬如馬槽中快死去的老馬,來日不多,最終事與願違,無法解脫,必將後悔莫及。」 

「我們的眼睛看見外在的美色,之所以會生起貪染愛欲的原因,是因為有四種邪見,四種無明,四種顛倒。是哪四種呢?分別是將無常誤為恆常,將苦誤為樂,將無我誤為有我,將不淨誤為清淨。只要我們能以智慧覺醒,體悟『無常』、『苦』、『空』、『不淨』,便能永離漫漫長途的生死患難。」

佛陀說完以上的教法,所有的弟子都心生歡喜,並一心奉行。

柰女一行人輕盈地步向佛前,她們看見佛陀,猶如日出照雲,光芒萬丈,於是心中生起清淨及恭敬之意,並一起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頂禮佛足,然後起身恭敬的坐在一旁。

佛陀對柰女說:「柰女,女人的身心結構與男人不同,女人的特質是重於情慾,易為情所困,也容易被外在的感官五欲所迷惑。如果,妳能虛心地接受我的指導,學習調御己心,愛樂佛法,遠離情慾,使粗重的煩惱漸漸稀薄,那麼妳就可稱得上是一名勝過男人的巾幗丈夫,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並不困難。」

「柰女,女人的天性容易執著於情感,鑽牛角尖,作繭自縛,又如線索糾結纏繞,無法擺脫或割捨。這世間的一切都不脫『苦』、『空』、『無常』的真諦,沒有任何一個『神』、『人』、『事』、『物』可以值得依靠。一旦惡疾侵襲健康,又或者美人遲暮,青春不再,轉眼間死劫奪命,簡直沒有一刻安穩。如果妳想要遠離以上這些災患,惟有專精一意的修行,學習佛法,方能免去這些苦難。」

「一般的女人氣量狹小,容易生氣與嫉妒,一旦遇到討厭的人,又躲不開,必將痛苦難耐。又女人重情慾,容易對喜歡的人產生強烈的愛戀,可是一旦與喜歡的人分離,又或者是被情人拋棄,那種痛楚就如撕裂一般難以承受。」

佛陀最後說道:「柰女啊,只要是身為女人,就注定無法逃避上面所說的『愛別離』與『怨憎會』的兩種痛苦。所以,一個有智慧的女人若能因此覺醒,只要她勤修佛法,便可遠離『愛別離』及『怨憎會』之苦,甚至可不再遭遇生老病死的摧殘,一切的煩惱皆可息滅。」

    佛陀的一席話,對柰女來說如醍醐灌頂,澆醒了她蟄伏已久的善根;亦如暮鼓晨鐘,敲醒了她沈睡已久的智慧。她依著佛陀的話如實的觀照女人身體的不淨,羞愧的不能自己。於是,立即起身,走向佛前,跪在地上,兩手合掌,對佛陀說道:「願世尊慈悲,請明天中午以前與在場所有的聖眾一起光臨寒舍,接受小女子的供養。」

世尊默然表示同意。

柰女知道世尊已經接受邀請,便帶領侍者一起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然後告退。

柰女回到家後,立即趕辦百種美味的美食,這些食物都是上等難得一見的精美食材,個個甘脆精美。 

她又張施幡蓋,鋪設床座綩綖,以香汁灑地清掃,並燒香散花,準備迎佛。 

第二天午時已到,她親自前往迎佛,她跪在佛前說道:「願佛陀與聖眾垂迴臨覆。」

佛陀與眾弟子們,著衣持缽,威儀有序的來到柰女的家,柰女以花香伎樂請佛入舍。

佛陀與眾比丘各自就坐,柰女親手斟酌,行水奉食。 

大家吃完以後,接著漱口,然後佛陀開始為柰女及其家人廣說布施的福報,戒德之果,及天人的快樂,世間的歡樂不得長久,危亡別離,無人可以依靠,唯有四聖諦,八正道,才能獲得真正的安樂,永無憂患。

柰女及在場的人士聽聞佛法以後,皆心生歡喜,疑除結解,證得須陀洹果。

在場的弟子中有人很好奇柰女的前世究竟是作了什麼善業功德,能使她從蘋果樹花中誕生,且生來美貌絕世,人見人愛。

而阿難尊者聰明絕頂,他知道在場的弟子中有人心中有疑,於是起身走到佛前,跪在地上,雙手合掌,問佛:「世尊啊,在場的弟子有人很好奇,他們很想知道柰女的前世,究竟是在什麼福田裡種下了善根,才能在今生如此順利地遇到了世尊,並服甘露藥?」

佛陀解釋:「阿難,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的迦葉佛時代,當時的人類壽命平均約二萬歲。當迦葉佛圓寂後,有一位名叫善頸的國王,便興建高約一由延的七寶塔供養舍利。當時的眾生都對這座佛塔然燈燒香,並以花蓋繒綵供養禮事。」

「當時有一位女子,也想供養佛塔,便跟她的朋友們一起相約清掃塔地。而在佛塔的附近正好有一個狗大便,這名女子為了表示對佛陀最虔敬的敬愛,便以手撿起來丟棄。」

「這個女子的善行正好被另一女子看見,便遭受嘲笑:『妳的手已經髒了,不可以再接近佛塔!』」

「這名女子聽後心裡非常的不舒服,於是反唇相譏罵道:『妳才是淫穢的髒東西呢!我的手只要用水洗便能夠乾淨。』」 

「這名手除狗屎的女子接著遶塔發願道:『我今日清掃佛塔聖地,附近的污穢得以清除。如果有任何的功德,願令我來世勞垢消滅,清淨無穢。』」

「當時清掃佛塔的所有女人,就是今天在場參與供養的女子的前生。而當時以親手除狗屎的女子,就是今世柰女的前生。因為她當時發願遠離污穢,所生清淨,因此善業福報,皆不受胞胎臭穢之處,每一世都因花生,且容貌美麗絕倫,人見人愛。又因當時她口出惡言,罵人是婬女,因此雜染業,故而今生受此婬女之名。」

佛陀便為在場所有的弟子們解說善惡報應,天上人間等三善道,榮樂歡娛;三惡道的痛苦折磨,弱肉強食,彼此互相吞噉,愁毒號哭。 

與會所有人士聽聞佛陀所說的法,都歸命三寶,也就是「佛」、「法」、「聖僧眾」,並摒除身口意的惡行,奉行十善。有不計其數的人,各於阿羅漢乘、辟支佛乘、乃至佛乘等三乘,建立道意。所有的人都心生歡喜,遶佛三匝後,便作禮而去,而世尊也帶領著弟子們回精舍去。

  

佛與大眾。遊至柰女林樹精舍。
柰女聞佛從大聖眾至其樹園。心喜無量。即便嚴駕。與其僕從。
詣園見佛。到下寶車。如雲降電。趨翔入園。
如吉利天。服飾姿容殊天玉女。園樹諸天。
莫不迴目。佛見其然。是魔使來。
壞敗淨戒定慧解脫度知見品。即以梵音告諸沙門。柰女來至。
各撿汝意。各自執持精進刀弓。
皆自嚴辦智慧之矢。被定意鎧。乘禁戒車。與塵勞戰。
汝等當計女人所有欺誑。一切如金塗錢皮薄。
如蠅翅以覆惡穢。筋骨連綴。血肉之聚。
目眵洟唾。身體汗垢。若不洗拭。作是計念。
觀女人身。以制迷惑色欲之意。諦觀骨舍。束縛以筋。
塗以血肉。覆以衣服。飾以華綵。
猶如畫師立牆以塹泥塗惡露畫。以綵色女人之身。
亦復如是。當諦計知。除滅婬心。夫欲學道。
先調其心。後可獲安。不先調心。後悔無及。
邪行迷旋。譬如櫪馬。臨其壽終。願與意違。
終不解脫。其有視色。心隨惑者。無常計常。
苦有樂想。無我計我。不淨淨想。慧覺無常苦空不淨。
達如是者。即離長途生死患難。佛以是教。
告諸弟子。皆共受持。一心奉行。柰女見佛。
如日出雲。金光照耀。發清淨意。五體投地。
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佛告柰女。
女人情逸惑著五欲。汝能御心。迴屈詣佛所。樂妙法化。
是汝最利男子安重塵勞垢薄。樂受法化。
此不為奇。女人纏綿。塵勞羅網。盤旋周障。
不識出要。一切世間。苦空無常。不可怙恃。
強疾侵壯。老失顏色。死劫壽命。危侵安隱。
欲離是患。專精受法。勤修奉行。乃免斯苦。
女人怨憎。相遇甚惡。亦甚戀慕。恩愛之別。
凡為女人。每不遠離於此二事。是故女人。當勤奉法。
可離怨會恩愛離別。不復遭遇生老病死。
眾苦都滅。柰女聞佛若干妙化女人之穢。
心懷慚愧。即起長跪。叉手白佛。願垂慈哀。
與聖眾俱。至舍受食。佛即默受。於是柰女。
稽首而退。還歸辦具百味之食。甘脆精美。張施幡蓋。
床座綩綖。香汁灑地。燒香散花。長跪請佛。
日時已到。願與聖眾垂迴臨覆。佛與弟子。
著衣持缽。至柰女家。花香伎樂。請佛入舍。
各就坐位。手自斟酌。行水奉食。食訖澡漱。
佛為廣說布施福報戒慎之果。天人快樂。不得長久。
危亡別離。不可恃怙。唯四聖諦。八賢聖路。
以獲大安。永無憂患。心皆歡喜。疑除結解。
得須陀洹。眾坐懷疑。柰女前世。有何功德。
從樹花生。端正姝好。賢者阿難。知眾懷疑。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眾坐悉疑。柰女前世。
於何福田。植何德本。今遇世尊。服甘露藥。
佛告阿難。乃前過世。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
佛事終竟。復捨壽命。爾時有王。名曰善頸。
供養舍利。起七寶塔。高一由延。一切眾生。
然燈燒香。花蓋繒綵。供養禮事。時有眾女。
欲供養塔。便共相率。掃除塔地。時有狗糞。
污穢塔地。有一女人。手撮除棄。復有一女。
見其以手除地狗糞。便唾笑之曰。
汝手以污不可復近。彼女逆罵。汝弊婬物。水洗我手。
便可得淨。佛天人師。敬意無已。手除不淨。
已便澡手。遶塔求願。今掃塔地。污穢得除。
令我來世勞垢消滅清淨無穢。時諸女人。掃塔地者。
今此會中。諸女人是。爾時掃地。願滅塵勞。
服甘露味。爾時以手。除狗糞女。今柰女是。
爾時發願。不與污穢會。所生清淨。以是福報。
不因胞胎臭穢之處。每因花生。以其爾時。
發一惡聲。罵言婬女。故今受是婬女之名。
佛為廣說善惡報應。天上世間。榮樂歡娛。三惡道苦。
更相吞噉。愁毒號哭。爾時眾會。聞佛所說。
歸命三尊。佛法聖眾。除身口意。奉行十善。
無央數人。各於三乘。建立道意。一切歡喜。
遶佛三匝。作禮而去。於是世尊。還至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