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見經  

         

       


  

    本篇經文與《佛說邪見經》的內容完全相同,是佛陀般無餘涅槃後,有外道修行人對於佛陀在世時對於十四無記的問題都不予回答的現象感到好奇,因而前來詢問阿難尊者。

    經文中的這些問題,就跟我們現今常聽到的問題很相似,例如:佛陀滅度(般無餘涅槃)後,究竟去了哪裡?有人說是居於常寂光凈土,但這種凈土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在六道輪迴的世界中它到底在哪裡呢?如果不在六道世界,那是否表示在六道之外還另有一個第七道的世界時空存在呢(七道輪迴?)?又如果佛陀死後還存在,那應該就表示他還有來生,又怎能說已解脫輪迴呢?又比如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真有一個實體時空世界的存在?還只是一個虛幻的心理想像時空呢?所謂的「十萬億佛土」究竟是實質物質距離?又或者是思惟上的一種虛擬距離呢?對於這些問題若打破砂鍋問到底,相信誰也回答不了,而且都會犯邏輯上的謬誤,並衍生製造出新的問題。

    從這篇經文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啟示,就是對於那些子虛烏有、動機不良、根本不成立的假議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理會,也不要浪費時間鑽研。佛陀對於這些問題都不予回答,也不作任何表態,但這並不表示佛陀不清楚這些問題或者刻意迴避這些問題,而是這些問題本來就是不存在、沒有意義的假議題,因為其大前提從根本出發上來說就是錯的;因此,就算佛陀說了,聽的人也只會鑽牛角尖鬼打牆,並繼續製造出新的問題,無止無盡糾結到下一生,徒增疑惑與煩惱。

選譯自《中阿含經》第220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8/6/20農曆五月初七之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以下的這一段對話是發生在佛陀剛剛般無餘涅槃之後沒有多久的事。

    有一次,阿難尊者在古印度的王舍城行腳遊方,並暫時住在迦蘭哆竹林園內。當時,有一名外教的修行人,他是阿難尊者出家前小時候的好朋友,他在中午過後步行前來拜訪阿難尊者,他與阿難尊者彼此禮貌性地相互問候,然後便坐在一旁,他對阿難說:「我有問題想請教你,不知是否方便?」 

    阿難尊者說:「梵志!想問什麼就儘管提出來,我知無不言。」 

    這名梵志便問:「我聽說沙門瞿曇對於以下的問題,例如:『世界(世間)有常?世界(世間)無有常?世界有邊際?世界無邊際?靈魂是否即是身體?靈魂與肉身不同嗎?如來(阿羅漢)死後不存在嗎?如來(阿羅漢)死後永恆常存嗎?如來(阿羅漢)死後處於似存非存的狀態嗎?如來(阿羅漢)死後不存在亦非不存在嗎?』等等,都捨棄並置而不論,但我實在很好奇,沙門瞿曇到底清不清楚這些形而上抽象的哲學議題呢?」 

    阿難尊者回答:「梵志!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盡覺對這些形而上的抽象哲學議題都很清楚。」 

    「喔??既然佛陀都清楚,又為何都不回答呢???」

    「因為外道的出家修行人都特別容易沉迷執著於與這些相應契合、完全相應的邪見戲論,執著並死死抱持抓取這些邪見戲論而鑽牛角尖鬼打牆,衍生出更多無窮無盡的新問題,並繼續輪迴轉世到下一生,因而無法出離輪迴。因此緣故,當有人來問佛陀這些問題時,佛陀都會緘默不回答。」 

    梵志聽後豁然開朗,並大為感動,他說:「阿難,我要皈依你。」 

    阿難尊者說:「梵志!你不要歸依我,你應該跟我一樣歸依佛,你亦應自歸依佛。」 

    梵志說:「好的,阿難!我今自歸依佛、正法及比丘僧眾,唯願世尊接受我為在家佛弟子!從今日起,我終生歸依三寶,直至我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梵志聽聞阿難尊者所說的法,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我聞如是: 
  一時,佛般涅槃後不久,尊者阿難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於是,有一異學梵志是尊者阿難未出家時友,中後彷徉,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語尊者阿難: 
  「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阿難答曰: 
  「梵志!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異學梵志即便問曰: 
  「所謂:此見捨置除却,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沙門瞿曇知此諸見如應,知耶?」 
  尊者阿難答曰: 
  「梵志!所謂:此見,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捨置除却,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盡覺知此諸見如應也。」 
  異學梵志又復問曰: 
  「所謂:此見,沙門瞿曇捨置除却,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沙門瞿曇云何知此諸見如應耶?」 
  尊者阿難答曰: 
  「梵志!所謂:此見,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捨置除却,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異學梵志!如是具、如是受,如是趣、如是生、如是至後世,所謂:此是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捨置除却,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如是知此諸見,此諸見應,如是知。」 
  異學梵志白曰: 
  「我今自歸於阿難。」 
  尊者阿難告曰: 
  「梵志!汝莫自歸於我,如我自歸於佛,汝亦應自歸[於佛]。」 
  異學梵志白曰: 
  「阿難!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尊者阿難所說如是,彼異學梵志聞尊者阿難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邪見經(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邪見經  

一時,尊者阿難在羅閱祇城迦蘭陀竹園,世尊般涅槃不久。 
  於是,有異邪命是尊者阿難𩮰角友,中食後行,彷徉而行至尊者阿難所。到已,共尊者阿難面相慰勞。面相慰勞已,却坐一面。 
  彼邪命却坐一面已,語尊者阿難曰:「我欲有所問,聽我所問。」 
  「當問,賢者!」邪命聞已知之。 
  「此,阿難!彼沙門瞿曇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有邊、世間無邊,命是身是、命異身異,有如此命終、無有命終,有此無有此,無有命終,此,阿難!彼沙門瞿曇知邪見應,如此知耶?」 
  「此,婆羅門!彼世尊有智、有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至無有命終,此,婆羅門!彼世尊有智、有見知,此邪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應,如此知。」 
  「此,阿難!彼沙門瞿曇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至無有命終,云何?阿難!彼沙門瞿曇知此邪見,此云何知?」 
  「此,婆羅門!彼世尊有智、有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至無有命終,此,婆羅門!此邪見者相應、等相應,如是趣、如是生,及後世,此,婆羅門!彼世尊如是知,有知、有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知邪見,當如是知。」 
  「是故,阿難!我今歸汝。」 
  「汝,婆羅門!莫歸於我,如我所歸世尊,汝亦當歸之。」 
  「是故,阿難!我今便歸彼世尊、法及比丘僧,我於彼世尊[?]優婆塞,從今日始離於殺,今日歸尊者。」 
  阿難如是說。彼邪命聞尊者阿難所說,歡喜而樂。 
  佛說邪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