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念
|
有一位名叫德拉(Thera)的比丘獨居於一處,大家都很推崇這種獨居的生活。他獨自一人進入村莊,獨自返回,獨自靜坐,獨自行走。
大家將這件事告知世尊。
世尊差遣使者將那位獨居的比丘叫來,並問道:「大家都說你獨自過活,這是真的嗎?」
「確實如此。」比丘回答。
「你是如何獨自生活呢?」
「我都是獨自一人進入村莊、獨自返回、獨自靜坐、獨自行走。」
佛陀說:「嗯,這確實是獨自過活。但是,讓我來告訴你一種能使獨居生活更完善圓滿的方法吧。你應當放棄過去,放棄未來,放棄對現在的慾望與渴求,如此獨自生活便能達臻完善圓滿。」(摘自南傳巴利英譯增支部《佛陀的法語》S.II,1283)
佛陀的意思,就是要他的學生不要追悔及沈湎於過去,不要擔憂及探索將來,心念不要散亂,保持正念,便是正向解脫,趨向涅槃的梵行生活。
在北傳的《雜阿含經》裡,也有類似的記載,本篇是一位天神向佛陀問法,佛陀對天神解釋森林頭陀比丘之所以能獨居梵行,是因為能保持正念的緣故。
如果,我們在平時持五戒,甚至是持守八戒的時候,能在一天一夜如此保持正念,便是經典中所謂的一日夜賢者,願以此共勉之。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九九五)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裡。
當時,有一天神,容貌絕色美妙,後夜時分來到佛陀的面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頂禮佛足,然後退坐在一旁。 這位天神全身散發著美麗的光明,遍照整座祇樹給孤獨園。
這位天神以如下的偈語問佛:
「阿練若比丘, 住於空閑處,
上開偈語的意思是問:一個在森林裡獨居的頭陀比丘,平時日中前只吃一餐,遠離情慾而修梵行。他是如何能夠做到身心平靜,臉色非常清爽鮮明?
這時,世尊以如下的偈語回答:
「於過去無憂, 未來不欣樂,
世尊的意思是說:
不要沈湎於過去,不要探索於將來,心念不要散亂,保持正智、正念,便是正向解脫,趨向涅槃的梵行生活。
吃飯的時候就吃飯,遇到好吃的食物不要心生貪愛,遇到不好的食物也不要心生嫌惡,只要明白食物不過是維持身體的必要條件而已。
若是放任心念馳騁,任其追悔過去及擔憂將來,那麼此人必將飽受愚癡之火的煎熬,一如天空突然降下的冰雹,壓斷剛生長出來的嫩草。
這位天神聽聞佛陀所說的法以後,心中非常的歡喜,便跪在地上,頂禮佛足後,便消失不見了。
(九九五) 如是我聞: 一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