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四念處的基礎

 

 

 

 
     

 

佛教的任何修行方法,一定要從最基本的持戒清淨,具足三善業,直心正見,然後才能開始修持禪定的業處。如果,眼高手低,本末倒置,結果不但一無所成,且反入魔道招魔障。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六二四)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11/20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鬱低迦尊者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佛足,然後起身恭敬的退坐在一旁,開口向佛陀請法:「善哉啊!世尊!請您為我說適合我聽聞的佛法,當我聞法後,我會找一處安靜的地方,獨自一人,專精思惟,精進努力,不放逸住,依照你的指導如是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不受後有。」佛陀很鼓勵鬱低迦,並說道:「很好,很好,就像你說的。但若有人在聽過我說的法以後,不能依法奉行,不能令如來歡喜,那麼此人的修業亦不能有任何成就,這種人雖隨入我僧團,跟隨我修行,卻不得到任何的利益,反會產生障礙。」

鬱低迦對佛說:「世尊所說的法,我一定會認真的依法奉行,令世尊心悅,我有自信一定能修業成就,不生障閡。唯願世尊為我說法,我當找一僻靜之處,獨自一人,專精思惟,不放逸住……」如上廣說,乃至「不受後有。」鬱低迦三次如是勸請世尊。

世尊開始為鬱低迦解說修行四念處的步驟:「你應當先淨其初業,然後再修習梵行。」鬱低迦問佛:「我今如何淨其初業,再修習梵行?」佛陀對鬱低迦解釋道:「你應當先淨其戒(持戒清淨),捨離邪見,矯正錯誤的思想觀念,保持直心正見,具足三善業,然後才修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就是內身身觀念住,專精方便,正智正念,可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這時,鬱低迦聽聞佛陀所說的修行方法以後,心中歡喜異常,隨喜讚嘆,從座位起身,向佛頂禮後離去。鬱低迦依照佛陀的指導,覓一僻靜之處,獨自一人,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不受後有。」

 如鬱低迦所問,也有其他的比丘向佛請問如上的問題。

 

 

(六二四)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鬱低迦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

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如上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佛告鬱低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但於我所說法,不悅我心,彼所事業亦不成就,

雖隨我後,而不得利,反生障閡。」

 鬱低迦白佛:「世尊所說,我則能令世尊心悅,

自業成就,不生障閡。唯願世尊為我說法,

我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如上廣說,乃至「不受後有。」如是第二、第三請。 爾時,

世尊告鬱低迦:「汝當先淨其初業,

然後修習梵行。」 鬱低迦白佛:「我今云何淨其初業,

修習梵行?」 佛告鬱低迦:「汝當先淨其戒,

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

何等為四?內身身觀念住,專精方便,正智正念,

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身觀念住,受、心、

法法觀念住……」亦如是廣說。 時,

鬱低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時,

鬱低迦聞佛教授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不受後有。」

 如鬱低迦所問,如是異比丘所問亦如上說。

回上一頁

回首頁